物業公司在為樓房住戶更換窗玻璃時,總要有一名工人在室內守護,為在操作的工人提供安全保障,也讓業主和物業公司對工人的人身安全放下心來。但如果不慎將玻璃、工具之類墜落樓下怎么辦?居民樓下常有人經過,難道不也是安全隱患嗎?還是崗位一線的職工心更細,他們就提議再增派一人樓外值守,提醒過往行人、車輛主動避讓,杜絕玻璃、工具墜落導致傷害事故的發生。
這一條來自最基層的安全生產建議,記錄在大龍城鄉建設總公司提交順義區總工會的“兩一三查”活動的反饋材料上。翻開順義區工會留存的這厚厚一疊報表,略作瀏覽:弘華建材廠職工的點子是在車間實行“一崗雙責”制,在崗即承擔生產與安全雙重責任,上崗先檢查,交班要簽字,周檢查、月評比,掛鉤收入。“暑季酷熱難耐,艷陽暴曬,高空作業更添危險。應該調整作息時間,避開高溫日曬。”這自然是工程隊工人的建議。一位燕山印刷廠裝訂車間的職工,建議調配壓平機操作人手,增加一個垛上取活的手續工,既可以避免手忙腳亂導致的壓手事故,又能減少機器空轉提高效率。諸如類似的點子層出不窮,凡是有職工工作的地方,都有人立足崗位提出安全生產建議。通過順義區總工會組織發動的“兩一三查”活動集中上來的這萬余條建議,無論是對作為安全生產當事人的在崗職工,還是對作為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的企業來說,都不啻為一筆可觀的財富。
“兩一”,即“當一天安全檢查員,提一條安全生產建議”;“三查”,即“查本崗位使用設備有無帶病運轉、設備是否完好;查本崗位安全操作規程是否全部落實、有無違章作業;查勞動保護用品穿戴是否齊全”。在工會系統的組織發動下,2004年“安全生產月”期間順義全區共有69163名職工參加了此次活動。在提出高質量的安全合理化建議15478條的同時,檢查出不按規定穿戴勞動防護用品的有420人次,有隱患的崗位88個,而且及時反饋并全部得到了糾正和整改。這種深入基層、立足崗位、全員參與的群眾性特點,正是工會組織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獨特優勢。
順義區工會組織勞動保護工作的廣泛深入,得益于其在全市、乃至全國先進的建會成績。據統計,2004年底全區共有企業2147家,職工10萬余名,涉及行業多,所有制成分復雜。既有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也有合資、外商獨資、股份制、鄉鎮和民營企業。其中非公有制企業1861家。這些企業規模上的差異,領導認識上的差異,以及職工素質上的差異,一直困擾著順義區工會勞動保護工作。經區總工會不懈的探索和努力,順義區非公有制企業的依法建會工作多年來一直走在北京市前列,形成了區總工會,鎮工會、村企業工會聯合會,企業工會的立體構架。現全區建會的非公有制企業已達1582家。更難能可貴的是,所有這些非公有制企業都和公有制企業一樣,全員參加了2004年的“安康杯”競賽。
1999年開始的“安康杯”競賽活動,給工會勞動保護工作提供了一個有效載體。為使“安康杯”競賽活動既能夠把全區的工會勞動保護工作統一起來,又能夠把工會勞動保護工作納入到全區的安全生產體系中去,順義區總工會由上至下成立了“安康杯”競賽組委會和領導小組,精心組織,廣泛動員,確立了“以‘安康杯’競賽為載體,以組織建設為基礎,以建設機制為保證,以加強培訓促提高,以開展活動促落實”的工作思路。6年來,本著“有為才有位”的觀念,區總工會借助“安康杯”競賽活動的形式不斷探索群眾性勞動保護監督檢查的工作方法,4次被評為全國“安康杯”競賽優秀組織單位,連續5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組織單位,在順義區勞動保護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得工會系統成為全區安全生產工作中一支重要力量,得到了廣泛認可。
在具體做法上,順義區總工會做到了“4個結合”。
首先,“安康杯”競賽與工會勞動保護工作相結合。通過競賽活動,各級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組織的建設得以加強,一支強有力的群眾性勞動保護監督檢查隊伍被建立起來,并形成自上而下的完整的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網絡。截至2005年初,全區共建勞監委451個,各級檢查員2 900名,并實行計算機管理,為開展群眾性勞動保護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然機構不斷調整,人員不斷更替,但勞監委組成人員始終保證到位,組織保證健全。針對勞監委人員的流動性特點,區總工會每年都要舉辦勞監委主任培訓班,并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更新培訓內容。邀請市總工會勞動保護部領導和法律中心專家授課,認真學習《工會法》《勞動法》《職業病防治法》、工會勞動保護3個《條例》《安全生產法》《工傷保險條例》等法律法規,并請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領導介紹全區安全生產形勢。完備的教育培訓使群眾性勞動保護監督檢查隊伍的工作能力和主動性得以進一步提高。2004年,共有44名工會干部通過培訓取得了北京市總工會頒發的勞動保護監督檢查證。與此同時,各“安康杯”競賽活動參賽企業也紛紛舉辦各種教育培訓活動,逐級培訓的模式得以確立,群眾性勞動保護工作的力量在基層進一步壯大。
其次,“安康杯”競賽與全區安全生產工作相結合。順義區總工會將“安康杯”競賽活動作為全區安全生產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以競賽促進企業管理者的安全生產意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促進企業職工安全生產知識水平和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促進企業以安全生產責任制為核心的各項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
第三,“安康杯”競賽與經濟技術創新工程相結合。把“安康杯”競賽與經濟技術創新工程活動中的職工教育、合理化建議、發明創造等結合起來,并在創新活動的評比表彰中堅持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
第四,安康杯競賽與開展群眾性監督檢查活動相結合。“安康杯”競賽活動開展6年以來,區總工會每年都要組織開展獨具特色的活動。像前面提到的“兩一三查”,就是2004年區總工會組織發動、全區職工廣泛開展的一項“安全生產月”期間的重頭戲。類似的活動歷年來都搞得紅紅火火,如推廣“三清楚卡”;7、8、9月高溫季節開展查危房、查隱患、查職業危害、查防暑降溫設施;查勞動保護措施的揭查建檔整改活動;組織職工開展“三個《條例》”知識競賽和安全生產知識競賽等活動。這些活動在排查整改隱患的同時,提高了廣大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有效預防了傷亡事故的發生,把“安康杯”競賽落到了實處。
在開展“安康杯”競賽活動的工程中,為使工會勞動保護工作成為區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相互借力、優勢互補的形式,也使“安康杯”競賽走向了規范化、制度化。區總工會還著手建立了6個機制:一是開展創建“六好工會”活動,把“安康杯”競賽作為“六好工會”的重要評比條件之一;二是整合工會相關職能,成立“順義區職工維權投訴中心”,設立舉報電話,接受工傷事故、勞動安全衛生方面的舉報、投訴;三是完善了例會機制,區總工會和區安監局定期召開會議,共同研究全區安全生產工作,分析安全生產形勢,制定工作計劃;四是建立聯合評比表彰機制,做到同時布置、同時評比,安監局在制定安全生產先進評比條件中規定,不參加“安康杯”競賽,不能參加安全生產企業先進的評比,凡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評比,都要有工會參加;五是建立聯合檢查機制,除區“安康杯”競賽組委會辦公室對“安康杯”競賽進行檢查外,安監局在進行專項檢查時,都邀請工會參加,從而保證了檢查考核的經常性;六是建立傷亡事故通報和共同調查處理機制。
在區總工會的帶動下,鎮工會、村企業工會聯合會和企業工會積極響應“安康杯”競賽活動,在企業生產一線充分發揮了群眾性勞動保護監督檢查深入基層、立足崗位、全員參與的優勢。
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工會始終把勞動保護監督工作貫穿生產經營全過程,充分發揮群眾的作用,摸實情,重實效。在對包裝分廠檢查時發現車間空氣流通差,粉塵超標,檢查組及時提出改進意見,分廠領導采納,在車間頂部安裝10多個無動力換氣扇,并在車間兩側墻體各安裝了兩個電力排風扇,使問題得以快速、有效地解決。
養元獸藥有限公司請來鎮工會領導與企業領導、職工座談,改善職工的勞動生產環境,加強勞動保護措施。在生產車間安裝了空調及飲水機;對粉塵較嚴重的生產車間,除提供防護用品外,每季度還對職工進行一次體檢,對體檢不合格的員工立即調離該工作崗位,進行調整或治療。在2004年6月“安全在我心中”百日競賽活動中,對表現突出的王子武等5位職工分別給予了200~1000元的獎勵,進一步提高了廣大員工安全生產的積極性。
云通電纜廠工會在夏季最忙的季節組織食堂每天給職工熬綠豆湯,廠領導每天有人跟班發放礦泉水及冰棍。由于安全防護工作做得好,在暑期中沒有發生一起職工中暑現象,真正做到了 “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安回家去”。
北石槽鎮農藥廠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標準,使車間工作條件符合國家規定的要求,做到生產操作無泄漏、無污染,對存在的不安全隱患采取分級負責的形式進行整改、限期糾正。工會與企業平等協商,將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和未成年工保護、工作時間等列入簽訂集體合同的重要內容,并嚴格執行。
燕山印刷廠在2004年的“安康杯”競賽活動中,為一線操作機器的機手、刀手、維護人員及電工、司機等50余人加入了相關保險。并投資6萬余元,更換了老化的電線、地下纜線。同時,把陳舊的電器也進行了更新,改造了6間危房,車間及庫房等防火重地處處加設消防器材,廠區內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語和標志牌,為企業安全生產提供了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