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貫徹周部長“把火災隱患解決在火災發生之前”的指示精神,致力于實現“提升消防工作社會化水平,提升隊伍正規化建設水平,提升防控火災能力”和“降低火災起數,降低傷亡人數,降低財產損失”的消防監督工作目標,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消防支隊齊心協力,找準立足點,全面開創消防監督工作新局面。
一、立足服務,公正執法,樹消防部隊新形象。
火災隱患直接威脅著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在日常監督檢查和專項整治工作中,我們始終以人民群眾滿意為目標,結合“創建平安佳城,構建和諧社會”的大氣候,堅持嚴格執法,熱情服務。
(一)大力開展規范執法行為,提高監督執法人員素質,促進執法公正。要做到執法公正嚴明,首先要有一支過硬的執法隊伍。多年來,支隊黨委十分注重執法隊伍建設,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研討班,堅持開展“五個一”活動,既每周一次業務學習、每月一次案卷講評、每季一次執法檢查、半年一次業務考試,全年一次綜合執法考評,使支隊上下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開創了“人人爭能手,個個當模范”的良好局面。
(二)加強窗口建設,把便民利民措施落到實處。佳木斯市于2003年成立了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消防支隊成為第一批進駐服務中心的行政審批單位之一。進入服務中心后,支隊把窗口建設當做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決心將服務窗口打造成向全社會展現消防部隊新形象的第一“亮點”,首先從人員配備上,支隊黨委精選兩名政治堅定,業務過硬,責任心強的同志擔任窗口工作人員,同時制定了“服務指南”、“便民利民十項措施”、“四個一律”和“十項嚴禁”等警務公開制度,將各項消防服務內容、政策規定、辦事程序、辦結時限、辦理結果等進行公示,使前來辦事的人員一目了然。為便于聯系并主動接受監督,支隊還統一制定了“消防執法質量監督卡”和“警民聯系卡”。同時提出“三上門”服務:即對重點工程、大型外商投資項目,解困工程等建筑項目的消防審核、驗收進行上門服務,堅持為民分憂、特事特辦。
(三)采取監督與服務、處罰與教育、規范標準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把消除火災隱患當成首要目標。在開展的人員密集場所專項治理中,針對大部分場所在窗戶上安裝鐵護欄,防火與防盜相互矛盾這一難題,抽調業務骨干成立課題攻關小組,潛心鉆研,同隱患單位一起動腦筋、想辦法,經過反復論證和實驗?鈧昭兄瞥曬μ嶗?交だ福?玫絞〗濤?⒐?蔡??讕趾褪泄?簿值母叨熱峽桑?⒁鴉竦霉?易ɡ??餼雋朔闌鷯敕賴戀拿?堋D殼壩?0余個學校和單位前來參觀學習,已在全省廣泛使用。
二、立足創新,開創監督執法工作新模式。
消防工作的創新是解決監督工作難題的有效方式之一,佳木斯支隊本著這一精神實質,有創造性地建立健全了各項制度和機制,促進了以消防監督工作為中心的各項工作的落實。
(一)深化建筑工程消防監督改革,改變現有的監督方式,建立集體監督機制,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消防監督告知制度,提高監督執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質量監督真正成為“陽光監督”,保證執法監督的公正性和準確性。工程建設各方面從建設工程活動一開始,就應享有知情權,了解監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內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調動工程建設、監理和施工等單位自查自糾、自我約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規范質量行為,減少和避免違法違章行為的發生。
(二)建立預見性、服務性的監督模式,做到服務與執法有機結合。針對消防監督工作中事前控制、過程跟蹤和事后控制三大環節,在做好過程監督和違規行為嚴肅查處的同時,提高監督工作的預見性、服務性,扭轉滯后監督、被動應對的局面。建立和推行消防監督信息公示、公告制度,通過報紙、廣播、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定期向社會發布信息公示和公告制度,提高全社會消防安全意識。
(三)制定新標準,使用新技術,為火災隱患整改提供技術保障。支隊緊緊圍繞“把火災隱患解決在火災發生之前”這一指導思想,開展火災隱患治理工作。一是制定標準,做到有章可循。社會各單位由于非專業的因素,在火災隱患的整治中,往往對自身存在的隱患無法進行徹底排查。針對這一實際,本著節約資金,便于操作,確保安全的原則,支隊抽調業務骨干,精心制定了公共聚集、易燃易爆等七類場所火災隱患排查標準,下發到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使各單位在自查自改中有章可循;二是積極推廣使用新技術,解決重大火災隱患整改難點問題。在佳木斯市藝術劇院的重大火災隱患整改中,該單位隱患整改難,資金投入大,佳木斯支隊同設計單位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引入自動感應智能化滅火新技術,一次性節約整改資金50萬元,為其它重大火災隱患整改提供了新路子。
(四)發揮紀檢、監察、財政職能,加快火災隱患整改進程。自2004年全國開展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工作以來,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重大火災隱患的整治工作。尤其在2005年5月23日,市委、市政府組織10余個部門召開聯席會議,推進重大火災隱患整改,并首次將紀檢、監察、財政等部門納入重大火災隱患督辦整改工作中,明確要求紀檢、監察部門充分發揮紀檢、監察職能,對各級政府、行業主管部門、隱患單位整改計劃、整改措施和整改資金不落實的,嚴肅追究領導責任。并同各縣(市)區政府簽訂責任狀,責任到人,從而加大了隱患的督辦力度。紀檢、監察部門變火災事故責任追究為隱患督查,實行關口前移,在改善全市消防安全環境和重大隱患整治工作中,開辟了一條新路子。同時針對隱患整改資金落實難的現狀,各級財政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在火災隱患整改上給予政策性資金傾斜,協調落實整改資金,為重大火災隱患整改提供保障。
(五)建立重大火災隱患整改“三個機制”。即建立合力圍剿機制:市文化,教育,衛生,工商,建設,規劃,國資等有關部門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共同對火災隱患開展治理,聯檢聯查,聯合執法,全力進行督辦;建立監察機制:在火災隱患整治過程中,發揮紀檢、監察部門職能,變火災責任追究為事前監督,對火災隱患整治不力的各級政府,行業主管部門責任人執行責任追究;建立公示掛牌督辦機制: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對存在隱患久拖不改、違法違章從事生產經營的單位,予以公開曝光,并定期公布重大火災隱患單位“黑名單”,由政府掛牌,新聞媒體進行跟蹤報道,對火災隱患形成高壓態勢。
經過幾年來各級政府及消防部門的不懈努力,全市各重大火災隱患單位積極行動起來,投入到隱患整改工作中,佳木斯市向陽區藝術劇院已由市政府投入500萬整改資金,對劇院進行徹底的改造;富錦輕紡邊貿城先后兩次投資60萬元,整改了全部火災隱患。目前全市累計落實整改資金693萬元,27家重大火災隱患掛牌單位已有5家被關停,14家整改完畢,其余8家確保10月末摘牌銷案。
三、立足發展,謀求消防宣傳多元化。
消防工作社會化是消防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佳木斯支隊在提升消防工作社會化水平上下功夫,以宣傳為先導,大力開展了多種形勢的宣傳工作,最大限度地使廣大群眾認識消防、理解消防、支持消防、參與消防,為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一)聘請義務消防監督員,積極發動社會群體的力量,傾聽群眾對殲滅火災隱患的呼聲與建議,不斷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民主監督網絡,營造全社會整治火災隱患的強大氛圍。
(二)建立以社區、居民委、村屯為基礎的群防自治網絡。結合消防宣傳“四進”工作,提高全民消防意識,“進社區”,創新思路在社區建立健全社區消防安全管理組織體系,制訂和完善社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設立法律法規閱覽室,建立消防普法宣傳專欄,成立“消防安全婦女督導隊”,完善了“議事園”活動機制,設置“議事箱”收集社區居民對消防安全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以及居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并及時處理,做到事事有結果、件件有反饋。執行“走進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教育群眾”的消防宣傳工作方針,使全市每一個社區做到了“三個基本”,即成立基本的義務消防組織,配備基本的滅火器材,建立基本的防火制度;“進學校”從娃娃抓起,消防部門自籌資金23萬元,購置了《消防安全知識讀本》下發到全市每一名中小學生手中,開設消防知識課堂,真正作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牽動整個社會;“進農村”,貼近實際,成立了“十戶聯防”組織,做到戶、村、鄉點線結合,大力開展上門贈送消防器材、上門傳授消防技能、上門普及消防常識活動,農村防火工作做到“四個有”,即防火工作有人抓,火災隱患有人查、違法行為有人管、初期火災有人救。
(三)建立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社會高層消防宣傳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工作。建立各行業、系統主管部門和相關單位的專(兼)職消防通訊員隊伍,定期通報消防工作信息,對消防新聞線索進行排查走訪。年初以來,在媒體發布各類消防宣傳報道400余條,通過對報道出的消防安全隱患進行排查,經核查治理,消除隱患120處。開辟各類媒體宣傳陣地。在報紙、電臺、電視臺開辟消防宣傳專欄,《黑龍江省晨報》、《佳木斯日報》和《佳木斯安全周刊》等主流媒體對重大消防整治活動進行公告,對火災隱患進行曝光,通過宣傳,有效地推進了各項治理工作的開展。
各級消防部門緊緊依靠黨委、政府和公安機關的領導,加強與相關部門的配合協同,推動落實了政府、各部門、社會各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制,保障消防工作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同步。消防工作被納入各級政府任期責任目標考評,進一步推動了消防工作的社會化進程。
四、立足實際,探索民辦消防隊伍發展新思路。
佳木斯支隊采取了政企聯辦的方式,將湯原縣勝利鄉和福隆糧庫作為試點單位,收到了雙贏的效果。政企共建消防隊,具體辦法是:企業提供消防車和戰斗員,鄉政府支付企業部分資金作為車輛的維修保養等經費,消防隊隨時接受公安消防隊和鄉政府調動撲救規定區域內的火災,極大的緩解了公安消防部隊繁重的滅火任務。目前,這種做法正在本地區進行推廣。富錦市由于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得以蓬勃發展,現在已有10個民辦消防隊、15輛消防車,企業義務消防隊13個、9輛消防車,富錦市民辦消防隊和企業義務消防隊的力量在不斷壯大,有效地補充了消防保衛力量,目前,全市各外縣(市)鄉鎮都組建了民辦消防隊,為撲救初期火災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