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滅火救援有兩個重要武器,一是靠裝備,二是靠信息。裝備是基礎,決定了技術與戰術;信息為先導,決定了最終結果。實現由“物質型”向“信息型”戰斗力的轉換,提高消防官兵的信息化素質、裝備信息化含量、指揮控制的信息化水平、作戰方法的信息化程度,對于確保現代滅火救援的勝利,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拓寬信息渠道是應用于實戰的前提條件
在高度信息化時代,滅火救援的信息僅靠單一的語音傳輸,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信息化加強,在滅火救援中對信息的依賴程度日益提高,集中信息是奪取火場信息優勢的前提,而信息優勢則是決定成敗的主導因素。
1.高空了望系統:可采用全天候、多點監控,對起火地點準確定位,并將燃燒的情況實施圖像傳輸,遠距離實施“外部觀察”。
2.自動報警系統:利用先進GPS系統,感煙或感溫報警,通過圖像傳輸,查找起火部位及火勢蔓延的途徑,遠距離實施“內部偵察”。
3.消防控制室:與消防指揮中心聯動,一旦發生火災,通過語言、圖像傳輸,將內部著火情況,準確反饋至指揮中心,完成遠距離的"內部偵察"。
4.適時監控報警電話:現代通訊設備發展迅速,一處起火,多機報警,指揮中心與報警電話保持聯絡,詢問情況,進行梳理、歸納,初步完成未到現場的“詢問知情人”。
5.遠程監控、GPS途中監控、交通道口監控系統:適時掌握部隊聞警出動、途中行駛和到場情況。
二、構造信息平臺是應用于實戰的關鍵環節
建立綜合信息系統離不開新興技術的利用與開發。將現有的作戰形式與先進的綜合信息系統結合起來,完成協同信息化作戰行動,需要信息平臺支撐,從實戰的需要出發,按照滅火戰斗行動要求,開發和研制滅火救援應用性軟件
1.滅火救援力量調集系統:按照轄區主管中隊、屬地支隊、周邊鄰近地區、跨地區四個層次,按照接警出動、出動途中、主管中隊到場、增援力量到場、成立火場指揮部的順序。自動生成調集方案,使各級指揮員均能掌握可調集力量的情況,為各級指揮員的指揮戰斗提供了信息平臺。
2.電子化道路水源管理系統:為平時執勤救災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途徑,特別是在跨區域作戰時,能顯示整個轄區的道路水源,為滅火作戰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利用多維模糊搜索引擎,查詢方法簡便快捷,能快速準確地查詢某個區域內重點單位及相關標志物周圍的道路水源情況。
3.火場文書記錄系統:是實現火場自動化指揮的主要工具之一,可以詳細記錄撲救現場的情況,便于實施快速現場記錄,具有輕便、快捷、詳細的特點,從接警出動開始到返回營區結束,以時間為順序,詳細記錄報警時間、到場時間、采取的措施以及領導到場的命令、指示和火場變化的情況。
4.電子沙盤系統:可以使消防官兵在未到現場的情況下,熟悉重點單位情況,進行排兵布陣。先進的三維仿真技術,使網上訓練和遠程指揮有了可能,為模擬訓練系統提供了顯示接口。
三、健全信息傳輸是應用于實戰的可靠保障
信息傳輸是實現綜合信息利用的橋梁和紐帶,按照"有利信息快速流動和有效控制利用"的原則,在有線、無線語言傳輸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有線、無線、網絡和遠程圖像傳輸的功能,在廣闊火場空間上形成縱橫交織的信息網,對提高滅火救援的成功率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1.有線(1)電話:接處警時,獲取火場第一信息。(2)固定終線:執勤中隊接受出動命令的工具,標明著火單位和周圍道路水源情況。(3)圖像:適時監控執勤中隊聞警出動、途中行駛和到場情況。
2.無線(1)移動電話:從火場不同的方位獲取火場信息。(2)電臺(手持臺、車載臺):利用三級組網的形式,溝通中隊與各戰斗車輛、指揮中心與中隊的語音聯絡,必要時指揮中心可直接與戰斗車輛聯絡。(3)圖像(微波、無線網橋、轉播衛星車):迅速、適時將火場圖像傳輸至指揮中心。
3.網絡:利用PDA,通過網絡適時地發送短信、傳真和圖片。
四、綜合信息處理是應用于實戰的根本歸宿
在滅火救援中,綜合信息的處理是挖掘"信息潛能"的關鍵,通過廣泛的信息搜集,利用軟件綜合處理,通過先進的傳輸方式,形成系統信息體系,構成兵力、裝備、信息“三位一體”,保證滅火救援能量最大限度地釋放,從而提高信息型戰斗力,達到向信息要戰斗力的目的。
1.提高初戰控制能力
指揮中心通過報警電話、高空了望、自動報警系統、消防控制室連動系統接到報警,將接收到的報警信息進行綜合,輸入滅火救援力量調集系統,系統自動鎖定目標,生成調集方案,調出轄區主管中隊趕赴火場。
指揮中心將搜索信息進行綜合,生成作戰方案,并將風力、風向、火場文書記錄信息、道路水源信息、建筑結構圖及作戰命令等綜合信息傳輸到途中中隊的移動終端。
在行駛途中,首車指揮員根據指揮中心傳輸的信息,生成作戰方案,利用電臺的三級組網,向所屬的參戰車輛下達戰斗命令,各戰斗車輛在到場前明確自己的停車位置和戰斗任務,到場后即實施戰斗“全面展開”。
同時,進一步進行火情偵察,將偵察到的信息利用照片、圖像、短信、傳真、三級組網等形式,迅速反饋到指揮中心。
利用途中行駛的時間,不斷地搜集信息,生成戰斗方案,部署戰斗任務,到場后實施戰斗"全面展開",以解決初戰混亂的實際問題。
2.輔助指揮員決策能力
指揮中心搜集主管中隊到場后反饋的信息,向支隊火場值班員報告,值班首長啟動電子沙盤系統,按照預案和火場反饋的情況,確定戰斗方案,調集屬地臨近中隊增援。同時,向支隊首長報告,力量調集系統將增援命令、增援路徑、水源使用情況等傳輸到增援中隊移動終端。支隊首長根據火場信息,查詢屬地及周邊的車輛、裝備情況,確定火場所需增援方案,向總隊首長報告,并利用力量調集系統,向總隊首長傳輸火災信息,及時向周邊鄰近支隊發布短信,公布火情,使鄰近支隊做好增援準備。總隊首長根據火場反饋的信息,查詢周邊鄰近支隊的車輛、裝備情況,生成增援方案,發布增援命令,力量調集系統按照增援方案,將指令利用語音、短信、傳真的形式傳輸至相關的支隊、大隊、中隊,并將到場的最佳路徑、到場后的任務、火場情況及水源使用情況,文圖并茂傳輸至行駛途中增援力量的移動終端。
3.加強周邊協同作戰能力
在大范圍滅火救援中,往往會出現屬地增援力量的距離遠于周邊鄰近增援力量的距離的情況,這在縣級大隊表現得尤為突出。因此,應打破屬地概念,建立周邊鄰近聯防,總隊利用力量調集系統在屬地支隊調集增援力量的同時,可就近調集周邊鄰近的增援力量。這樣,劃片協作聯防,隊隊互通信息,特勤裝備共用,信息資源共享,就能形成強大的聯合防御體系。
4.增強跨地區作戰能力
屬地支隊將火場的信息,利用力量調集系統傳輸至增援支隊、總隊,增援力量根據屬地支隊提供的最佳路徑,往火場行駛,在途中力量調集系統利用短信、傳真,將火場信息不斷地傳輸至增援力量,可使增援力量路線清,到場任務明確,有針對性地展開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