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流程,實現程序化操作和規范化管理,落實國務院446號令關于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的要求,實現煤礦安全管理從事后處理向超前預防的轉變。
關鍵詞: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規范化;研究
安全隱患是指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和狀態,包括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條件以及管理上的缺陷等。在煤礦生產過程中,安全隱患是客觀存在的,它隨煤礦生產的進行而產生、發展。隱患雖然不是事故,但它可以導致事故的發生,是事故的生長和孕育階段。在這個階段如果能及時發現,并進行有效治理,事故就可能避免,否則,一旦發展到事故的發生階段,就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因此及時排查發現隱患并及時治理、消除隱患至關重要,是國家“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具體體現。《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國務院446號令,以下簡稱《特別規定》)是國家為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而采取的措施,其第九條規定:煤礦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報告制度,從而把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到法律層面。河北金能邯鄲礦業集團積極吸取全國煤礦重特大事故教訓,努力做到“關口前移,超前預防”,為落實《特別規定》關于煤礦安全隱患排查的要求,積極研究煤礦隱患排查治理規范化工作程序,開展了集團公司、礦、區隊三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建立嚴密的責任體系
集團公司自上而下建立了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責任體系,環環相扣,一級對一級負責,一級監督一級,目的是將安全管理的壓力層層傳遞。集團公司生產安全副總經理對全公司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負責;公司安監部負責各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監督檢查和安全隱患信息管理;生產部、技術部負責制定安全隱患認定標準以及安全隱患治理各項措施具體要求;各礦礦長是本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第一責任人,各專業副礦長對本專業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負領導責任,安全副礦長對本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負監督檢查責任,各區隊長是本區隊作業范圍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第一責任人,各班組和職工對本班組和崗位負責。
2 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遵守的原則
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遵循“三全”和“四到位”的原則,“三全”即安全隱患排查要做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范圍要涵蓋煤礦生產的所有環節、所有過程和所有人員,避免出現安全管理的死角和盲點。“四到位”即安全隱患治理要安全技術措施、安全保證措施、強制執行措施和安全培訓措施四到位,避免在隱患治理過程中再發生事故。
3 安全隱患排查規范化操作流程
3.1 安全隱患排查及信息上報
煤礦各生產區隊和班組每天堅持對本區隊作業范圍安全隱患進行排查,每天把排查結果報告礦安監處;煤礦各專業每旬組織對本專業的安全隱患排查,排查結果篩選后報告礦領導同時報告集團公司安監部;礦長每月組織1次重大安全隱患的專項排查,排查結果每季度由集團公司匯總并向當地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報告。集團公司安監部每月組織1次以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為主的專項檢查,每旬對各礦上報安全隱患信息篩選統計分析并向集團公司有關領導報告。
3.2 安全隱患的分類及認定
把安全隱患分為采煤、掘進、機電、運輸、通風、地測防治水等6個專業,性質分為重大安全隱患、一般安全隱患和生產過程中的特殊生產工藝(指生產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特殊情況,如采掘工作面過斷層,掘進巷道貫通等在生產中容易發生事故的安全薄弱環節)三類。重大安全隱患的認定嚴格按照《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認定辦法(試行)》(國家局133號)進行認定,一般隱患和特殊生產工藝嚴格按照集團公司制定的《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手冊》中各專業所規定的認定標準進行認定。
3.3 安全隱患的治理
排查發現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根據國家規定必須停產進行治理;發現一般隱患和特殊生產工藝能現場解決的現場治理,當班解決,對于一些治理時間長、治理難度大的隱患,按照“五定”制度處理,即定項目、定措施、定資金、定責任人、定時間限期治理。安全隱患進行治理是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過程中的關鍵環節,而安全隱患的治理過程也是最容易發生事故的過程。為了避免在隱患治理過程中發生事故,規定了每一項安全隱患的治理要做到技術措施、安全保證措施、強制執行措施和安全培訓措施四到位,并且在治理過程要由管理人員和安全檢查員跟班作業,從而保證安全隱患治理過程是一個相對安全的過程。
3.4 煤礦“三違”和單人崗位及流動作業人員的管理
煤礦“三違”是造成安全事故的根源之一,把煤礦“三違”作為行為隱患納入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的工作范圍,研究分析“三違”分布規律,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從而逐步消除煤礦“三違”現象。煤礦單人崗位及流動作業人員歷來是煤礦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規定了區隊跟班副職對單人崗位和流動作業人員的管理,每班進行巡查,并對其安全程度進行評價。通過這項措施,使煤礦零星事故得到較好控制。
3.5 《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手冊》的編寫及作用
為了規范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集團公司組織安全和生產技術等部門編制了《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手冊》(以下簡稱《手冊》)。《手冊》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邯礦集團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辦法》,第二部分是《邯礦集團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技術規定》,第三部分是國務院《特別規定》及其配套文件。《手冊》明確了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的基本工作程序,規范了安全隱患的認定標準以及各項技術措施的編寫內容,基層管理人員人手一冊,對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規范和指導作用。
4 多級責任追究體系的建立
為使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到實處,引入了“前追后糾”體制。“前追”是如果上一級管理人員在某地區發現了某一隱患,而下一級管理人員在同一作業地區、同一班次沒有發現,要對其追究責任。“后糾”是某作業地區因為隱患沒有被排查發現且及時進行治理而發生事故的,對于事故前兩天到過該地區的管理人員進行責任追究。這樣,一級監督一級,一級追究一級,增強了各級管理人員的責任感,使安全管理的壓力得到了層層傳遞。
5 安全信息軟件的開發和應用
在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過程中,安全隱患信息的傳遞和反饋非常重要,必須對安全隱患的信息進行科學管理,并保證其正常流動。根據國家法律法規以及集團公司制度中對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的要求,研究開發了安全信息管理軟件,并在公司各礦推廣應用,煤礦各生產區隊和礦安監部門每天把隱患排查和治理情況上網公布。安全信息軟件由五大模塊組成,即有關文件和制度模塊;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模塊;管理人員下井及帶班統計管理模塊;入井人員動態管理模塊;統計報表模塊。安全信息軟件的應用對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各級管理人員可以方便地了解現場存在的安全隱患信息以及安全隱患治理進度,實現了信息的快速傳遞、匯報和反饋,為各級領導和管理人員掌握各類隱患發生的基本規律,制定相應的對策措施提供了方便的平臺。
6 結語
集團公司通過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規范化的研究和實踐,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實,安全管理的壓力得到層層傳遞,調動了基層區隊以及各級管理人員排查治理隱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煤礦“三違”明顯減少,礦井作業環境大為改善,各類事故的發生率明顯降低,實現了安全管理由事后處理向超前防范的轉變。
下一篇:改變思維定式建立煤礦安全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