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兩會”召開,按照往年的傳統,“兩會”之后小煤礦也將迎來復產高峰。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目前國內煤炭市場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短期內仍將維持供求寬松局面,因此小煤礦的大批復產勢必會給煤炭市場帶來沖擊。對于小煤礦來說,由于其生產成本較低,目前的市場煤價對其來說仍然具有較大吸引力,小煤礦的復產積極性應該會很大。為了防止小煤礦大規模復產給煤炭市場帶來惡劣影響,擾亂煤炭市場秩序,再考慮到部分小煤礦在保障煤炭穩定供給方面仍將發揮較大作用,因此,在小煤礦復產問題上,有必要“多標準、嚴要求”。
多標準是指在對小煤礦進行復產審查的時候,除了要求所有的小煤礦都要符合煤炭產業政策、符合煤礦安全生產要求之外,還要因時、因地、因煤種不同,對小煤礦復產審查設置多重標準,區別對待。
第一,因時就是要利用當前煤炭市場有效需求不足,供求寬松的有利環境,適時加快煤炭資源整合步伐和小煤礦關停力度。早在去年10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有關部門就聯合下發了《關于下達“十一五”后三年關閉小煤礦計劃的通知》,《通知》不僅確定了2010年底小煤礦最低淘汰目標,而且將淘汰指標具體落實到了各個地區。與去年10月份相比,目前國內為經濟形勢都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去年10初,全球金融危機剛剛開始,實體經濟尚未遭遇打擊,煤炭市場需求依然較高,《通知》的出臺并不主要是為了淘汰產能,調節煤炭市場供求,而是為了推進煤炭產業結構調整,穩定煤炭安全生產形勢。目前,世界經濟仍處下滑階段,受出口大幅下滑影響,我國實體經濟同樣遭受重創,煤炭等能源需求大幅放緩,因此,在去年10月份下達2010年底小煤礦關停整頓任務基礎上,應該抓住時機再次加大小煤礦關停整頓力度,提升小煤礦整體檔次。
第二,因地是指根據各個地方小煤礦所發揮作用的不同,對小煤礦復產采取不同策略。我國煤炭資源“西多東少、北富南貧”的分布特征決定了各地煤炭資源不可能都采用現代機械化高效采煤方式來開采,此時應該因地制宜,對部分地區符合煤炭產業政策和安全生產的小煤礦及時復產,以滿足當地煤炭市場需求。如四川、云南、貴州、湖南等地,這些地區雖然有煤炭資源分布,但是資源分散,煤層薄,不利于大規模機械化開采,小煤礦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煤炭需求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應該讓這些地區符合要求的小煤礦及時復產。在山西、內蒙、陜西等煤炭資源大省,由于資源儲量豐富,適合大規模機械化開采,經過近年來的煤炭資源整合,大型煤礦在滿足煤炭需求方面已經發揮著支柱作用,在目前煤炭需求放緩,供求逐漸寬松的情況下,提高這些地區小煤礦復產門檻,無疑能夠緩和煤炭產能的釋放,對穩定煤炭市場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因煤種就是要根據各煤種市場需求狀況,讓掌握市場緊俏煤種,符合產業政策和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及時復產。目前火電發電量處于繼續下降勢頭,受此影響電煤需求同時下降;1月份鋼材產量曾經小幅回升,但是受經濟形勢尚未明朗等因素影響,2月中旬之后,鋼材價格再度回調,因此冶金用煤市場前景不明;化工和建材用煤同樣受經濟下滑影響,市場需求大幅下降。也就是說目前這場百年不遇的全球經濟危機對煤炭的主要下游行業都帶來了深刻影響,煤炭需求整體下降。盡管這樣,還是有一些小煤礦掌握著優質的動力煤、煉焦煤、無煙煤等資源,優質煤種資源量本來就少,在經濟危機面前,雖然煤炭需求總量有所下降,但是這部分優質煤種市場需求下降空間較小,因此,應該適時安排符合煤炭產業政策和安全生產條件這部分小煤礦復產。
每年這個時候,各地對小煤礦復產這個問題都是嚴格要求的,首先,其必須要符合國家煤炭資源整合政策,處于保留的小煤礦之列,其次,其安全生產條件必須要符合監管部門要求。在今年煤炭市場需求下滑,供求寬松的形勢下,對小煤礦復產檢查應該更加嚴格。
上一篇:煤礦災害防治技術現狀與發展
下一篇:中國應實行全球最嚴的煤礦安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