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位偉人曾經說過: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可分為左、中、右。筆者認為其中的一層含義是指三種人,分為好、中、差。在煤礦安全生產過程中,也存在著這樣三種人,具體分為:安全型、半安全型、非安全型三種。在一定的條件下,他們可以互相轉化,互相滲透,互相作用,并使人看的眼花繚亂,難辯真偽。
安全型。“安全為天”是座右銘。天天講安全,班班說安全。有時強調:寧可停產,也要確保安全,絕對不能冒險蠻干;有時認為:作為煤礦,如果不生產,不出煤,只強調純粹的安全,職工吃什么?老婆孩子吃什么?礦井怎樣生存?一連串的實際問題就擺在了面前,諸如:煤層自然發火、頂板垮落、工作面支護變形、井下排水、電氣設備空轉等等。真是欲干不能,停產不忍,于是乎,他們的思想開始動搖了、松懈了、開始了……。后來決定:應該一邊生產,一邊整改(安全隱患),一邊搞安全。就這樣,一個新的種類“半安全型”誕生了。
半安全型。方向是:“安全第一,生產第二”。口上講的多,現場落實的少。遇到安全隱患時,不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是隱瞞不報或久拖不干;有的還使出了十八般武藝:躲、閃、騰、挪、纏、繞、踢、打等之手段,應付、對付上級安全監察部門和領導;有的匯報工作時,不是避重就輕,就是搪塞推諉,大講客觀,好像安全工作干好干壞與其無關。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為了安全,有時要停產,有時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有時要影響產量、進尺和經濟效益 ,有時要……。久而久之,他們的精神疲憊了,安全思想放松了。經過核算,他們認為得不償失,覺得投入的多,產出的少;付出的大,回報的小。怎么辦?一種投機的心理產生了,干脆來個少投入或不投入,對付著生產,一次、兩次投機成功了,誤認為這樣可行。結果放棄了安全,只顧生產。“非安全型”產生了。
非安全型。特征是“生產第一,安全第二”。只要經濟效益好,安全工作早忘了;只要職工掙錢多,不怕法律怎么說。眾所周知,如果煤礦一味地只抓生產,只抓效益,不顧安全,那是十分可怕的、危險的。要知道:大自然奉獻給人類的不僅是資源、是財富,而且還有殘酷的懲罰,那就是以人的生命為代價。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安全型、半安全型、非安全型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是相互滲透的。長期下去,那是極端危險和十分可怕的,有的雖然沒有造成大的事故,但這種事故隱患早已埋下,如果不盡快加以控制和解決,任其滋長和蔓延,最終會釀成大禍,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筆者從事煤礦基層工作近30年,目睹了很多傷亡和非傷亡事故,每一起事故的發生都使我十分痛心和難過。究其原因大多數事故是人為造成,也就是“三違”( 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造成,而造成這些事故中尤以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居多,這不能不讓我們深思,不能不讓我們驚醒。
隨著煤礦企業深化改革的步伐加快,安全生產與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加大,安全工作越來越顯得尤為重要、尤為緊迫,因為它關系到廣大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因此,扭轉當前部分煤礦安全生產的被動局面,防止“安全三種人”的再度出現,做好如下幾項工作:
一是要提高煤礦各級領導干部的安全意識和整體素質,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大對黨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學習力度,嚴格按章辦事,杜絕違章指揮和冒險蠻干。
二是要加大廣大員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力度,使各工種了解、熟悉、掌握應知應會的知識,提升職業操作技能,嚴格按照煤礦“三大規程”(安全規程、操作規程、作業規程)施工,做好自保、互保、聯保工作。杜絕違章作業和冒險蠻干,以便更好地為煤礦安全生產服務。
三是要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提高認識、了解事物的內因與外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認真做到精心布置,合理安排,加大投入,提高礦井抗災能力。
四是要加大“一通三防”工作力度,使“先抽后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的十二字方針真正落到實處。
五是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必須始終堅持以 “安全第一”為主線,認真處理好三個關系:即安全與生產的關系,安全與發展的關系,安全與效益的關系。
六是要充分發揮煤礦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地在生產過程中發現問題、查找問題和解決問題,使煤礦達到良性發展。
七是各煤礦要積極配合上級安全監察部門的監察工作,對查出的安全隱患和問題,要敢于正視,積極面對,認真組織,加大現場整改力度。切實做到“不安全,不生產”。
八是要提高煤礦各級領導干部、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廣大員工對各種環境和不安全因素的辨識能力、預防能力、抗災能力和解決能力。
讓我們牢記“安全不是煤礦的一切,但沒有安全就沒有煤礦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