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要敘述了煤礦安全評價的定義和目的;并對在安全評價中應注意的重點問題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安全評價定義重點
0引言
我國是一個煤炭資源大國,也是一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煤炭作為一次能源,在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一直占到70%左右,預計今后30~50年,這一比例仍高達50%以上,煤炭生產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在煤炭開采過程并未實現對災害事故的有效控制,安全生產形勢相當嚴峻。
1安全評價的定義
為了預知和有效地控制危險、有害因素,保障安全和健康,人類在經歷了無數事故災難教訓的基礎上,開發了安全評價技術。安全評價就是對被評價對象系統的整體運轉狀態的危險程度的評估,以此來確定人類對該系統的認可與否,并為系統安全水平的進一步改進和事故的預防提供信息基礎[1]。安全評價特點有:
1.1安全評價不僅考慮系統內的危險物質、危險結構,而且考慮到系統的安全保障體系及其與危險物質、危險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
1.2安全評價并非完全根據有關的規程、標準來制約技術和工程,而主要是根據客觀的被評價對象的存在狀態、結構關系、災變機理、災害物質的物化特性等評價系統對人類的可能危害。
1.3安全評價結果是對系統運行過程安全狀態的總體反映,含有人類的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是對系統整體運行狀態的綜合評估。
1.4安全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正確地掌握系統的安全狀態水平,了解系統安全運行的薄弱環節,提高系統的安全水平,降低系統對人類的威脅程度。
對安全評價的比較完整的定義為:在生產過程中,對生產系統中存在的某類危險的影響因素進行可靠確認并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進而給出系統狀態此類危險的定性和定量結論,依次進行決策,并根據當前科學技術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對危險因子進行消除和降低危險程度,保證系統處于安全狀態。
2安全評價的重點
煤礦安全評價的目的是為了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提高煤礦的本質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減少與控制煤礦建設項目和煤礦生產中的危險、有害因素,降低煤礦生產的安全風險,預防事故發生,保護建設單位和煤礦的財產安全及人員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因此安全評價必須具有系統性、真實性、科學性及公正性,對煤礦的安全評價要以嚴肅、科學的態度和認真、負責的精神進行。評價項目的重點不得遺漏,否則,安全評價報告一旦失真,評價目的就難以實現。根據煤礦的行業特點,其安全評價的重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3]:
2.1煤礦重大危險源辨識、分析與定性、定量評價由于煤礦自然、地質條件復雜,水、火、瓦斯、煤塵、頂板等重大危險因素的危險程度盡管各具差異,但始終存在。辨識其分布部位,分析其發展趨勢,評價其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嚴重程度,方可為預防、控制事故提供準確依據。
2.2應采取的消除或減弱危險、有害因素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安全對策措施是安全評價的重要內容,也是煤礦管理者最關心的評價內容之一。安全評價提出的對策措施要求具有經濟、合理和可操作性,特別是對重大危險源監控、預防重大事故發生的安全對策措施,既包括安全、技術、人員裝備、資金等綜合措施,也包括監測監控、匯總分析、預測預報及救援預案等多方面內容。但由于受煤礦客觀條件、評價人員綜合素質等因素限制,為煤礦提供經濟合理、技術可行和可操作性的安全對策措施已成為煤礦安全評價的難點。
2.3現場勘查,是煤礦安全評價的關鍵環節只有保證現場各類數據采集、現狀檢查、資料收集等的準確性、真實性、全面性,才能為單元評價提出安全對策措施及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結論提供基本依據。但由于煤礦條件的復雜與特殊性,真正能夠做到準確、真實、全面又成為一大難點。
2.4煤礦安全評價突出的難點在于“定量評價”由于煤礦受地質、水文地質、煤層賦存等自然條件及歷史開采、動態的作業環等條件限制,要對煤礦進行定量評價分析比較困難,大部分安全評價只能進行定性評價分析。
2.5評價方法的選擇及做出評價結論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
3結語
安全評價工作在煤炭行業剛剛起步,隨著安全生產法制建設的不斷深入,煤礦安全評價工作將逐步得到普及和完善。認真開展煤礦安全評價工作,切實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加強煤礦安全管理,是消除煤礦生產中的事故隱患,防范事故發生的一項重要舉措。推動我國煤礦安全評價工作的發展,將對我國煤炭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及事故預防能力的提高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開展煤礦安全評價,可以扭轉煤礦安全生產的被動局面,使煤礦安全管理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是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關于地方煤礦瓦斯管理的幾點建議
下一篇:對建設本質安全型礦井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