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是一位在平板機上工作的工人,在工作中發生的事故使他雙手殘廢。那日17點30分,老李來上班,和班長、白班工人進行了短暫的崗位交接后,就開始了在平板機上工作。起初廠房內還有同事們走動,到了19點,下班的人都匆匆離去后,廠房變得安靜下來,只剩下老李一個人工作了。
今天沒有管理人員巡檢。上板、平板、剪板、調整、檢驗、記錄,眾多程序操作在設備的震響陪伴中重復進行。到了晚上21點,老李出現了錯誤操作,雙手被夾入旋轉的鐵輥之中,無法脫手。出于本能,他邊用力控制住手不被卷入得過深,邊向外拽著,同時扯開嗓門大聲呼救,希望有人來救他。可惜這棟廠房里就他1人,也沒有人路過。大約喊了10min,老李知道不可能有人來救他了,必須自救。痛苦中他用嘴將調整鐵輥間隙的手輪咬松了,使鐵輥之間的間隙放大了,壓扁的雙手終于從鐵輥之中拽出來了。疼痛在加劇,他忍著,跑離了平板機,跑出了這棟廠房,呼喊著向另一棟廠房,向有3個同事工作的方向跑去……
夜班時間事故多發
老李上班時間為17點30分至凌晨1點30分,從人體生理學角度來講,這和人體生物鐘相違背,或多或少會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動。
那天,在工作了3個多h后,老李檢查產品質量時發現鋼板走斜,于是,他走向了調整位置,平板機入口。當時天降雨水落在了鋼板上,再加上鋼板表面有防銹油,當他用手推動走斜的鋼板時手指打滑,帶動鋼板走動的鐵輥就在手的前面,瞬間,他的手滑入了對滾的鐵輥之中,導致雙手被擠殘。
布局混亂隱患多多
在發生事故的廠房里,設備上捆綁零件的鐵絲、電器線、氣路線雜亂的布置,廢品、半成品、邊角料一堆堆阻擋著走路的通道,設施上積滿了油灰和銹跡,地面上油跡斑斑。平板機上旋轉的鐵輥子前面的調整滾輪也不見了,那缺失的一對滾子,就是阻擋他的手滑入鐵輥之中唯一的、最后的安全屏障。如果有了它,這起事故就不會發生了。
爭分奪秒該停不停
老李年近50歲,身體強壯,技術全面,干起工作來風風火火,雷厲風行,號稱“萬事通”,他的工作作風是能快則快。他17點30分上班,生產任務為平板2000張,別人需要8h完成,他只用6h完成。他對時間抓得緊,不給自己休息和情緒調整的時間,機器開起來就不停機。需要方便時也是找人看一會兒,還是不停機,急躁情緒嚴重。管理人員提醒他,但這些話他并沒有聽,仍我行我素。
我要安全才能安全
老李的手擠傷了,大家把他送到醫院救治之后,接下來就是反思工作的過失,探討如何改進安全工作。大家認為,企業有安全負責人,做企業的主;車間有安全負責人,做車間的主;班組有安全負責人,做班組的主;設備有安全負責人,作設備的主。各是各的地盤,各做各的安全工作。面對企業的安全責任,法人也不可能拍著胸口對每一項生產活動,每一個員工的工作狀態,每一道生產工藝流程等眾多因素說:我能保證安全。因為這是一個集體的行動,一個協同進行工業化生產的團隊。企業安全負責人是一個安全思想的倡導者;是一個安全行為的表率者;是一個安全行動的引導者。從企業全局的角度影響著全體工作人員的思想和行動,他們違章指揮或不恰當的表現可能引起企業內安全環境的破壞。其他細化了的安全負責人,他們的安全思想和行動也同企業安全負責人一樣,僅僅是影響的范圍變得越來越小,負責和工作變得越來越具體和直接。
作為一線工人,就要聽取和采納管理人員有價值的安全建議和批評,有效改進工作質量,做自己的主,在工作中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營造“人人創造安全,人人享受安全”的工作環境,減少事故的發生。
上一篇:檢修工作機械傷害事故
下一篇:夾擠、碾壓類事故的特點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