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傷害是企業職工在工作中最常見的事故類別,傷害類型多以夾擠、碾壓、卷入、剪切等為主。各類機械設備的旋轉部件和成切線運動的部件間、對向旋轉部件的咬合處、旋轉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處等,都可能成為致人受傷的危險部位。筆者在實際工作中曾親眼看到,一次在自動化流水線改造過程中,一名維修工在調試自動裝盒機時,因操作工未打招呼轉動手動控制輪,使維修工的左手被鏈條與張緊輪緊緊咬住,造成左手中指末節缺損。
機械傷害猛于虎!據我國安全生產部門統計,近年來,夾擠、碾壓類事故占機械傷害事故的一半左右,注重此類工傷事故的特點和預防,是一項不容忽視的重要工作。
事故原因
1.違章
在我國,大量的機械設備屬于傳統的機械化、半機械化控制的人機系統,沒有在本質安全上做到盡善盡美,因此需要在定位、固定、隔離等控制環節上進行彌補,通過設置醒目的警示標識和嚴格的安全操作規程加以完善。但不少機械類企業工人有章不循、違章作業仍非常突出,違章造成的夾擠、碾壓類傷害時有發生,成為企業必須下大氣力著重解決的安全問題。
2.體力與腦力疲勞造成辨識錯誤
長期持久的體力與腦力勞動、單調乏味的工作、嘈雜的工作環境、凌亂的工作布局、不良的精神因素等,都容易使操作者產生疲勞、厭煩的感覺,此時,辨識錯誤就會出現,帶來誤操作、誤動作,造成傷害事故。
3.機械化代替手工作業
機械化代替手工勞動是生產力進步的標志。但是,這一時期,操作者由于要熟悉新的工作環境和新的機械操作方法,思想往往比較緊張,心理上承受的工作壓力明顯大于以前手工熟悉狀態下的工作壓力,不免操之過急,卻由于注意力過分集中,產生焦慮和煩躁情緒,極易使手、腦配合出現不協調,導致傷害事故發生。
4.安裝、調試設備
機械設備往往要經歷安裝調試期、正常生產期和老化磨損期。相對來說,正常生產期的設備故障率較低,而安裝調試期與老化磨損期的設備故障率相對較高。因為這時機械設備的安全裝置處于暫時的“失效”狀態,甚至“失效安全裝置”也不會起作用,由于調試的需要,還不能斷電斷氣斷水,用于防止接觸機器危險部件的固定安全裝置已被打開,起不到保護作用,稍有不慎,維修人員就會被“咬”。另外,維修調試時往往是兩人以上互相配合,極易出現配合失誤,如誤合閘、誤開機、誤動作等,造成傷害事故。
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各項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并嚴格執行
職工是生產一線直接接觸各種設備設施工具的勞動者,各級領導和負有教育責任的部門和責任人,要使職工清楚地了解,安全操作規程是機械設備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建章建制并認真執行是機械設備技術上預防事故的重要保證。尤其是機械設備在安裝調試維修的非正常使用情況下,更要嚴格要求安裝調試維修人員按照有關安全操作規定進行作業。
2.做好預防對策,使勞動者在違章、疏忽的情況下仍能保證安全
不論是傳統的機械化、半機械化設備,還是目前電腦數控的全自動機械,都可以針對具體的不安全因素,運用工程技術方法,在操作者和設備之間建立可靠有效的防護,以達到本質安全、失效安全、定位安全的設計效果,使操作者的誤操作動作以極快的速度被機械設備的安全裝置識別、捕捉到,而后機械設備自動采取急停或其他保護性措施,保證操作者的安全,這是技術措施預防傷害事故的最好方式。
3.把握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消除體力和腦力疲勞
應針對不良工作環境所造成的體力、腦力疲勞和心理上的緊張因素,尋找消除疲勞和緊張的途徑,確保操作者的安全。如通過培養操作者的工作樂趣,提高操作者的操作能力水平;定期輪換操作者做短暫的休息(如允許,設備也可暫時關停),以恢復體力和精力;用適合的色彩和裝飾改變工作場所的環境、布局,以利于操作者心情愉快;選擇合適的溫度、濕度與光照(含燈光補充照明),提高操作者的舒適度等,這些做法都能有效地防止或減少機械傷害。
4.揚長避短,發揮人機功能優勢
從根本上杜絕傷害事故,最重要的是發展全自動化控制的人機系統,即把傳統的機械化、半機械化控制的人機系統中人作為操作者和控制者的方式,轉變為全自動控制的人機系統以機為主體、人只是監視者和管理者的方式。這種方式,充分發揮了人和機的各自優勢,即快速持久、可靠性高、精度高、操作復雜等工作,由機械來擔任;而決策指令、程序編排、檢查維修、故障處理的工作,由人來擔任。這樣做,體現了人機系統功能分配的原則,也體現了機械安全的系統性、防護性、友善性、整體性的特點。
5.對農民工實施有效管理
當前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涌入城市,一夜之間,“農民”成為了“職工”。但是,不少用工單位安全教育滯后,安全設施不完善,農民工安全防護意識淡薄,在“無知”狀態下的疏忽大意,極易造成夾擠、碾壓類傷害事故。企業應加強培訓,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的各項法律法規,有效地堵塞安全管理上的缺陷和漏洞,讓這類勞工群體學會保護自己和保護他人。
上一篇:他為什么受到傷害
下一篇:擅自上機操作 傷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