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企業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活動日趨活躍和復雜,生產經營單位已由過去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相對較為單一的經濟成分發展成為由國有企業、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并存的多種經濟組織形式,這些企業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大部分經營者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十分注重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但是也不乏有些經營者“要錢不要命”,輕視或漠視安全生產管理,至使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松懈,事故時有發生,在社會上造成極壞影響。因此,如何加強對這些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是有關部門和每個經營者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筆者所在單位是一個專門生產油漆涂料的化工企業,年生產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工原料1萬多噸,生產過程具有連續性及方式多樣化等特點,是重點化學危險源單位。近幾年來,我們在長寧防火監督處和長寧區民防辦化救站的指導幫助下,在如何搞好重點化學危險源單位以防火為中心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上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深深體會到在日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上起碼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領導要重視,職工要教育
公安部61號令第四條規定:“法人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對本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負責”。國家安全生產法第五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并在第十七條中對其具體職責作了詳細的規定,從主體、依據、范圍、權限等方面確立了一個企業的主要領導必須承擔起本單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其實質是要求我們每一位企業領導應樹立高度社會責任感,從思想上、行動上重視安全生產工作。試想一個涉及企業安全、員工生命安全、社會公眾安全的重大危險源單位的主要領導,不負起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置國家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而不顧,不解決、協調、處置好企業日常安全生產管理,那是一個多么可怕的景象。但是我們還應當看到做好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僅有領導重視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每一位員工參與,要知道企業的員工既是安全生產保護的對象,又是實現企業安全生產的第一要素。國家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一條專門對加強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作了規定和要求,強調了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對從業人員包括轉崗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我們體會到這種培訓教育需要灌輸。一個安全生產管理搞得好的單位可以總結許多成功的經驗,但是一個安全生產經常出事故的單位必定可以吸取一條忽視對員工安全教育培訓的教訓。
二、制度要健全,執行要嚴肅
根據國家頒發的法律法規,企業對安全生產實施有效管理,最根本的是要建立起適合本企業生產經營特點切實可行的安全規章制度,從制度上保證“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在企業內部得到落實,以制度和操作規程來規范員工的行為,并要有專門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經常性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變化,生產工藝的調整進行不斷修訂、補充、完善,以適應企業的發展。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應當包括由企業主要負責人應負的安全生產責任,其他各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各職能部門應負的安全生產責任,直到各崗位的操作規程及本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所構成的企業全員安全生產制度,并要有相對應的配套制度,如獎懲制度、檢查制度,真正達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涵蓋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
但是,如果有了完善的制度,而在執行上馬馬虎虎,甚至有章可循,把制度變成貼在墻上、講在嘴上的擺設,形成講講重要,做做次要,最終不要,這是極其危險的。要知道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是企業依法管理的重要內容,他本身就具有權威性、嚴肅性和強制性,一經頒發就應視為企業的“內部法規”,任何人都應嚴格遵守執行,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處于受控狀態,可以講企業有了完善的規章制度,加上從領導到普通員工都能嚴格遵守,那么這個企業的安全生產就有了強有力的保障和基礎,杜絕事故發生的目標一定能實現。
三、檢查要仔細,整改要認真
公安部第61號令二十五條規定:“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當進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確定巡查的人員、內容、部位和頻次,其他單位可以根據需要組織防火檢查。”該條還對巡查內容及要求作了詳細的規定.這充分說明搞好安全檢查是企業實施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企業避免重大火災、化學事故或其他事故,減少損失、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手段。通過有效的安全檢查可以及時發現企業內部和員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各種隱患,建立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和生產秩序,可以監督各項生產規章制度執行情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企業安全檢查應根據公安部61號令所規定的內容,采用日常、定期、專業及不定期等形式來實施。如定期檢查可以結合季節變化而有不同針對性的檢查;天氣轉冷可以以防寒保暖為重點;夏令期間可以以防暑降溫、防臺防汛為重點,至于專業檢查內容則更為廣泛,可以包括鍋爐、壓力容器及管道、電器設備、防雷擊(靜電)裝置、機械設備、儲存設備、生產設備、起重機械及設備運輸車輛、消防設施及器材、防塵防毒裝置等,這些都需要企業主要領導會同專業部門、專業人員進行仔細檢查并形成書面發給各有關部門。
“檢查是手段,整改是目的”,企業對查出的隱患和問題必須抓好整改力度。如果整改工作不認真那將是后患無窮。由于整改工作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整改過程中既要注重安全,又要考慮人、財、物等因素及眼前和長遠的關系,特別要抓好當場整改,如果當場整改確有困難時,應貫徹“三個定”、“四個統一”。
“三個定”是:對整改隱患應定負責人(部門)、定措施、定整改期限。
“四個統一”是:安全要與經濟統一,安全要與生產統一,整改期限要與企業實力統一,整改形式要與效果統一。
只有把檢查出來的隱患徹底解決,才能從根本上確保企業安全生產,實現安全生產、安全經營目標。
四、硬件要投入,預案要建立
江總書記在“責任重于泰山”的重要講話中,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用“隱患險于明火,防患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三句話,科學地概括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意義,揭示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內在規律,這是我們各行各業每位經營者、每位安全管理干部、每位員工都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并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去。要確保企業安全生產、長治久安,除了要在思想上、觀念上、制度上、措施上、手段上予以高度重視外,還必需重視在硬件上的投入,要按照國家消防技術規范、規定、設計、安裝相應的各種消防設施和搶險器材,并盡可能選擇高科技、高性能型號,因為萬一發生險情,畢竟先進設備能在第一時間里發現、報警,為及時撲滅災情贏得時間。要把消防化救工作看成是經濟建設、企業發展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使其投入與企業發展同步,用減少對消防化救工作的投入來追求利益是一種可笑的短視行為,其結果,企業辛辛苦苦通過努力所取得的經濟效益,很可能會毀于一次安全事故中,這類沉痛教訓屢見不鮮,應引起全社會特別是廣大經營者的高度重視。
“預則立,不立則廢”,我們在抓好硬件投入的同時還應當十分重視企業滅火化救應急疏散預案的制訂和演練公安部61號令第39條、40條不但對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內容作了詳細要求,還強調重點單位應至少每半年按照這些預案進行演練,并結合本單位實際,不斷加以完善和修訂,只有在平時把各部門、各崗位人員的滅火、疏散任務的分工、方法、使用器材的位置、用法、安全通道、集結點使員工明白并能實際運用。同時通過預案的演練過程,及時發現問題,加以完善,只有這樣,才能一旦發現險情,把損失減少到最少。
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莊嚴地寫入了黨章,他將作為我們黨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我們一定要認清“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時代精神,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指導我們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上一篇:苯胺裝置事故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