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制度?總結不同的解釋,我認為,制度作為一種權利與義務的分配規則體系,它規定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活動范圍以及基本行為方式。制度作為一種社會的規范形態,是通過組織的強制力來保證實施的。
企業管理制度是基于企業組織結構之下的,企業為求得利益最大化,在生產與經營實踐活動中制定的強制性規范,表現為各項規定、條例等。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管理制度是運輸企業管理制度中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企業安全目標的強制性措施,是員工從事安全生產的行為規范。
一、企業安全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隨著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安全發展”戰略目標的實施和“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理念的深入人心,運輸企業安全管理工作不斷加強和改進。各級管理人員安全責任心增強,駕、乘人員安全意識不斷提高,企業安全規章制度得到落實。但是當前在一些企業不同程度存在著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企業內部管理上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管理人員理念陳舊,認為“交通事故是意外事故”,導致在管理思想、方式上跟不上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2、規章制度灌輸少。在員工學習中,普遍存在著以政治學習多,規章制度相對學習少,致使少數員工埋頭工作,對企業規章制度了解掌握不夠,導致企業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
3、管理上錯位。安全責任不能真正落實到人頭,導致安全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
4、不能處理好安全與效益的關系。安全工作說起來重要,但是當遇到安全與效益發生沖突時,則不能擺正二者的關系,導致安全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
二、對安全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應采取的對策
1、培養企業安全文化,促進規章制度落實。
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是指企業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識、安全目標、安全責任、安全設施、安全監督以及技術標準、操作規程、規章制度的總和;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新的管理思想和理論,其核心是培養員工的安全價值觀。因此,培養企業安全文化、促進企業規章制度落實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
①提高全體員工的安全意識。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在人的思想意識支配下完成的。正確的、先進的思想意識能夠推動社會發展,而消極的、落后的思想意識則阻礙社會發展。人類社會發展如此,企業的發展也是如此。作為道路運輸企業,安全是“天字號”工程,是貫穿于道路運輸經營管理工作中的一條“總線”。這條“總線”是否牢固關鍵取決于員工安全意識。
②培養員工的核心價值觀。2006年5-8月公司連續發生幾起重特大事故,給人民生命造成重大傷害,給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也使幾代人為之奮斗拼搏的企業品牌受到嚴重傷害。在巨大的傷痛壓在全體“天豹人”心上的時候、在承受著社會巨大壓力的時候,所有天豹人深深感受到“企業榮,員工榮,企業恥,員工恥”,個人命運與企業命運唇齒相依、息息相連。當一幕幕悲劇發生時,我們感到心靈的震撼和自責,更感到安全責任的重大,從而盡職盡責、勤奮的工作,拖起生命之重、拖起企業安全發展之重。
“事故”是壞事,但也教育了我們:必須培養員工的核心安全價值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使每一位員工關注安全、關愛生命,主動避免不安全行為,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企業安全穩定。因此,要把“企業榮我榮,企業恥我恥”作為企業安全文化的價值觀來教育員工,使之成為企業每一個員工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促進企業安全規章制度的落實。
③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制度。“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現代管理學認為:人是管理的主體,又是管理的客體,因此必須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制度。“以人為本”包含三層含義:第一、充分重視人是事業成功的首要條件;第二、尊重人的人格,實行人格化管理。人格化管理包括管理者人格的感化力和對被管理者人格的尊重;第三、創造條件,滿足人實現自我價值的愿望,和其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
一個“以人為本”的企業制度標志著企業的進步和發展,是企業獲得成功的根本保證。這一定律已被世界很多著名企業所證實,當今國內如海爾等知名企業發展也是很好的例證。因此,企業應將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企業發展的目標之一,并通過順應人性的制度建設來凝聚人心,實現人和企業的共同發展。這就要求在制度建立中做到:一是企業目標與個人的目標和諧契合;二是企業安全管理制度要體現人在安全生產經營中的主導地位;三是要建立靈活多樣的激勵機制,使員工有成就感和歸屬感;四是要做到公平、公正。在執行制度中對事不對人,以制度管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④培養企業安全文化,建立學習型企業、學習型員工。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和先進的管理理念被廣泛應用于企業生產管理的各個方面。要求企業把知識管理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內容,要讓員工樹立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的終身學習理念,把學習作為終身任務和企業、員工生存發展的第一需要,使先進的管理理念、先進的管理手段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實現管理目標。因此,應當把創建學習型企業和學習型員工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進行規劃;把員工自學和企業培訓相結合;把學歷教育提高和崗位技能培訓相結合,并定期組織考核,使員工產生壓力,將學習作為一項工作任務,作為上崗聘用的重要條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不斷提高全員素質,促進企業進步和發展。
2、規章制度要落實到位,領導是根本。
安全管理是一項系統化工程,領導必須重視,才能形成一種高壓態勢,使各級管理人員不敢有絲毫懈怠;二是齊抓共管。領導是企業的決策層和管理層,要搞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領導班子必須齊抓共管;三是領導要照章辦事,堅持原則,做執行制度的模范,給員工樹立榜樣,做到上行下效,才能有影響力、說服力;四是各級領導要轉變觀念,使經驗管理為現代融技術性、科技性、效益型為一體的綜合安全管理,“管口前移”,把握安全工作主動權。
3、明確責任,實行層層責任制是落實制度的關鍵。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明確企業主要責任人以及各職能部門和安全及安全相關人員,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應擔負的安全責任制度。在企業建設和發展中,責任制度建立和落實是第一位的。但是為什么企業安全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呢?關鍵是責任落實不到位。毛主席說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如果每個員工、每個部門都認認真真落實各自的責任,真正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強有力的安全生產網絡,那么事故概率就會降低。要確保責任落實,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①分清責任。按責任形式分為領導責任和管理責任;按責任行為可分為直接責任和間接責任。責任不清,誰都有責任,其實誰都無責任。這是安全管理中最可怕的事情,也是安全工作的大敵。因此,抓好安全工作的前提是:首先要分清責任,明確崗位安全管理職責,通過培訓,使各級人員掌握規章制度,明確各自職責,做到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
②分解責任。可通過層層簽訂責任書等形式把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人頭,并用規章制度加以明確、規范,形成層層抓、層層管的全員參與的安全管理格局。真正對安全生產起到防患與未然的作用,要進行責任評價和問責制,以確保安全責任制度落實。
4、做好事前監督、檢查。
作為道路運輸企業誰也無法保證不出事故,但是如何有效的預防事故,把握安全工作的主動權,要把安全工作重點放在做好事前監督、檢查上。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①監督、檢查規范化。按照企業安全規章制度的要求,確立檢查內容、檢查方式、檢查時間、檢查程序,確保檢查不留死角、不走過場。
②充實隊伍。根據安全監管范圍及責任,合理配置安全監督機構,配備安全專(兼)職人員,保證安全監管工作的正常開展,要把那些責任心強、專業水平高、堅持原則、有實踐經驗的同志充實到監管隊伍中來,提高安全監管隊伍素質,提高安全檢查監督質量。
③做好事前監督、檢查。體現在監督、檢查上就是要把重點放在事前日常監督檢查上,要深入基層,摸清情況,采取定期、不定期和動態、靜態的方式,對安全規章制度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部署的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檢查、有落實,使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早發現、及早預防。
④抓好重點時期的安全監督檢查。根據運輸企業生產經營的特點做好一年中“春節”、“五一”、“十一”和事故高發期及重點路段、重點人員、重點車輛、重點部位的安全檢查。
⑤整改落實制度化,對查出安全隱患必須強制整改。單位安全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問題很大程度上出在沒有嚴格整改或沒有找到病根,導致問題依舊。因此,對檢查出來的安全隱患,要按照“誰檢查、誰簽字、誰落實、誰負責、誰整改”的“五誰”要求,一查到底,達到隱患消除、制度落實的目的。
5、開展安全生產評估是監督、檢查科學化的標志。
實踐證明,推行安全生產評估不僅能夠促進道路運輸企業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而且能夠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基礎管理水平,確保安全規章制度的落實。作為道路運輸企業,應該按照行業主管部門的要求結合企業實際進行自我評估,上級監管部門應定期對企業進行安全生產評估。在評估過程中要堅持從嚴、從細,針對評估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三定一限原則:定責任、定時間、定措施、限期把存在的問題和隱患進行全部整改,確保制度落實,并把評估結果作為對基層領導和單位的目標考核之一。
道路運輸企業是面向社會的服務性行業,與人民生命、生活及財產緊密相連,其安全狀況涉及到千家萬戶,關系到企業生存和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切實加強企業安全規章制度的落實,從源頭上堵塞安全管理的漏洞,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發生,確保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安全,使企業能夠長治久安。
上一篇:小議船舶安全管理中的八個關系
下一篇:安全生產存在主要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