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礦安全管理中單靠行政命令、人管人,往往“事倍功半”,把“機制優先”作為引領安全管理創新的總思路,將安全生產各要素納入機制管理之中,才是搞好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徑。筆者認為搞好安全管理應建立“五項機制”。
組織保證機制。要成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明確礦長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者,黨委書記是安全教育第一責任者,由礦長親自負責,投入重要精力抓安全,各基層單位均由區長、支部書記親自抓安全,使安全生產在領導和組織有可靠的保證,將安全指標分解到區隊,落實到班組,形成“班組保區隊,區隊保全礦”安全生產格局,并制定“個人不違章,班組無輕傷,區隊無重傷,全礦無死亡”的安全生產目標,促進安全生產。
全員參與機制。安全不是一個人、一個班組、一個區隊的事,也不只是哪個專業、哪個系統的工作,安全需要全礦職工共同努力。因此,要注重全員參與、各專業通力協作,廣泛宣傳發動,教育廣大職工,明確安全生產的重要意義,濃厚安全氣氛,增強全員的安全意識,使廣大職工自覺地參與到安全生產中去,使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壓力,形成一種良好的全員參與機制。
合同制約機制。為確保安全生產,杜絕重傷以上人身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事故,以合同的形式把安全責任與每個管理人員聯系在一起,層層簽訂安全合同和安全教育合同,合同中明確規定甲、乙雙方在安全生產、安全教育中的權利和義務,完善一級管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安全管理體系。
風險抵押機制。為使全礦廣大干部職工共同承擔起安全生產的重任,要實行交納安全風險抵押金的方式,并形成機制,其內容即按照責任的大小,制定不同交納標準,實行縱向聯責考核,逐級承擔安全責任的辦法,實現安全生產,按照交納抵押金的多少進行獎勵,筑起牢固的安全風險利益共同體,有效地促進安全生產。
獎懲激勵機制。要加大安全獎懲力度,執行一票否決制度,實行重獎重罰。對安全生產中的功臣除了披紅戴花,大張旗鼓地表彰外,還利用各種媒體報道他們的事跡,宣傳他們對安全生產作出的巨大貢獻,并作為各類評優提干的重要條件,使他們有名、有利。反之,凡是發生死亡事故的單位班子解體,分管領導降級;發生重傷及其重大幸免事故的單位,跟班領導免職,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同時,實行安全連帶責任,各級管理人員和職工的收入依其安全生產情況所決定,全員收入由低向高、環環相連,考核的前提是安全生產,真正樹立起“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從而使人、機、生產整體成為一個安全的有機整體,以確保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