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治黃改革發展步伐的加快,黃委提出了“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在黃河兩岸建成集“防洪保障線、搶險交通線和生態景觀線”于一體的標準化堤防體系,黃河堤防道路的整體面貌和通行狀況得到了徹底的改觀。但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黃河河道內一些非防洪工程建設項目的施工建設,一些大噸位的運輸車輛、超載超限車輛在堤防道路上行駛通行的現象逐漸增多,按照上級文件規定要求,目前黃河大堤堤防道路通行的標準限制標準在15噸以下車輛通行,而這些遠遠超出標準限制的大噸位的超載、超限車輛的頻繁碾壓,直接導致了黃河堤防道路的嚴重損壞。
一、堤防道路存在問題
蘭考黃河灘區總面積14.02萬畝,18個自然村,人口17176人,臨、背上堤路口多。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黃河河道內一些非防洪工程建設項目的施工建設,一些大噸位的運輸車輛、超載超限車輛在堤防道路上行駛通行的現象逐漸增多,按照上級文件規定要求,目前黃河大堤堤防道路通行的標準限制標準在15噸以下車輛通行,而這些遠遠超出標準限制的大噸位的超載、超限車輛的頻繁碾壓,直接導致了黃河堤防道路的嚴重損壞。為此,按照黃河上級主管部門專門下發通知,在黃河堤頂道路全線設置限超墩,限制2.0米寬以上車輛通行。堤頂道路修建時設計標準低,參照國標三級道路標準修建,在修建時基礎有粘性土而且含水量較高,在設計及施工時未做處理。產生坑槽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瀝青混合料在施工時拌合不均勻,瀝青含量相對減少,不能將礦質集料有效粘結,在高速行駛車輛輪胎的“泵吸”作用下,較細集料被吸出;二是施工時混合料拌合溫度太高,使瀝青過早老化發脆,粘結力下降;三是施工溫度太低,混合料溫度下降快,壓實不充分,導致密實度不足;四是施工時路面下面層標高控制不好,導致瀝青上面層太薄,沒有形成結構厚度。
二、采取措施
1、裂縫的預防。由于路面基礎溫縮、干縮引起的縱向、橫向裂縫,縫寬在6毫米以內的,可將裂縫的縫隙用鋼刷掃凈,并用壓縮空氣吹去塵土,采用熱瀝青或乳化瀝青灌縫封堵;縫寬在6毫米以上的,填瀝青砂石或細粒式瀝青混合料,搗實后用烙鐵封口,然后撒砂掃勻,也可以用乳化瀝青混合料封填。對于土基或路面基礎強度不足引起的裂縫,要先處理土基礎,然后再修復路面。在路面出現微小裂縫時就必須及時處理,對于細裂縫可用改性乳化瀝青灌縫,或用熱瀝青封層罩面。
2、路面推移和啃邊的預防。提高混合料壓實后的內在穩定性,適度降低瀝青和細集料的含量,提高混合料中多角碎石顆粒的含量,施工攤鋪時盡量避免攪拌不勻。另外,運輸途中絕不能出現顛簸嚴重、運輸時間長等情況。出現路面推移現象時只能局部鏟除,采用符合要求的新混合料攤鋪,并與周邊的混合料結合緊密。
3、車轍的預防。對于車轍的預防主要是提高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采用改性瀝青混合料是防止或延緩路面產生車轍的有效方法。在瀝青中摻入不同的改性劑能改善瀝青的很多性能,粘度提高、感溫性能穩定、瀝青軟化點提高、針入度提高、耐老化性能提高,從而也相應提高了瀝青的高溫穩定性和抗車轍能力。
4、坑槽的預防。如果路面基礎完好,路面層有坑槽,可采用以下方法進行修補:先測定路面損壞深度和范圍,劃出開槽修補的輪廓線,其縱橫邊線應與路中線平行或垂直。然后沿標記線僅開鑿已損壞的路面部分,標記劃好后再切削或破碎坑槽,坑槽的槽壁應該垂直切削,切削時應連續作業直至達到未破損的面層。坑槽破碎完畢后進行清理,在清理好的坑槽內撒布瀝青粘結層。撒布粘結層時應注意,粘結層過厚會導致車轍,粘結層應撒布薄一些,且不能用掃帚或澆注。粘結層撒布后再進行坑槽混合料的攤鋪,為防止離析,攤鋪時應一層一層地進行,從修補的一側到另一側作業。坑槽內填料應高出原路面3.5厘米。填料完畢立即進行碾壓,碾壓完后允許其表面高出原路面2-3厘米,避免產生凹面。
上一篇:安全生產要學會善于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