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 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有80%以上涉及建材行業?梢哉f,建材行業是經濟投資計劃中受益最大、最直接的行業。建材行業在快速發展、迅速擴張的同時,由于行業管理弱化、企業安全生產基礎薄弱,造成安全事故多發。另一方面,本次4萬億投資計劃中的項目多為各地的“明星”項目,社會關注程度高,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將會給當地政府造成十分不利影響。這些都迫切要求進一步加強建材行業安全監管,嚴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一、積極做好建材行業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建材行業具有產業鏈長、涉及面廣、管理幅度大,生產工藝復雜、管理難度大,高溫、高壓、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等危險因素多、管理風險大等特點,易發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各地安監部門應對轄區內的建材行業開展一次徹底的摸底排查,了解轄區內建材企業新建、關閉情況,準確掌握轄區內建材企業數量,建立完整、詳細地企業檔案,對各企業的工藝流程、重大危險源、重要生產部位或生產環節等基本安全生產情況做到“了如指掌”。以此為依據,要將4萬億投資項目中所涉及到的建材企業作為日常執法監察的重點,督促企業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對發現的隱患和問題,要嚴格落實整改責任人、措施、時限、資金、預案,確保整改落實到位。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或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要堅決停產整頓;絕不能因為是4萬億投資項目中涉及到的建材企業,就放松安全監管。
二、嚴格建材行業安全生產“三同時”審查
筆者注意到,在建材行業大量的新建、改建、擴建項目(以下簡稱建設項目)建設過程中,由于企業對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重要性認識不夠,使得大量的建設項目安全設施,未按有關規定進行安全預評價、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就投入使用,導致建材企業“帶病運行”,留下了大量的安全隱患。針對這種情況,各地安監部門要加強建材行業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的“三同時”審查,凡未通過“三同時”審查的建材項目,一律不準開工生產,確保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防止“先天不足”。對本地“保增長”的一些重點項目,安監部門更要積極介入,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的聯系,及時了解和掌握建設項目有關情況,督促企業按照“三同時”要求進行設計、建設,抓好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兩個重要環節,并將相關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預評價、設計審查、竣工驗收情況反饋給有關部門,從源頭上提高安全標準,把好市場準入關。
三、大力推進建材行業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
安全質量標準化是規范企業日常生產、夯實企業安全基礎、提高企業本質安全程度的根本途徑。經過努力,筆者所在市約60%的規模以上企業通過了安全標準化驗收,“三違”現象大大減少,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取得了顯著效果。令人遺憾的是,除水泥生產行業外,平板玻璃、新型建材、陶瓷等建材行業還沒有制定安全標準化的實施辦法和評級標準,這就導致了建材行業的安全標準化遲遲沒有全面開展,日常安全管理薄弱的局面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為此,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制定建材行業安全標準化實施方案和考評細則,在建材行業中強制推行安全標準化,將其與生產許可掛鉤,例如:水泥生產企業要想取得經貿部門的生產許可證,必須先通過三級以上安全標準化驗收,否則不予辦理生產許可證,將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情況作為生產許可的前置條件,以此來推動建材行業安全標準化工作地深入開展,督促企業實現本質安全。
四、突出抓好建材行業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
與其他行業相比,建材行業的從業人員安全素質低,特別是在大規模基礎建設時期,建材行業生產旺盛,臨時雇傭人員增多,這些從業人員往往沒有接受安全教育培訓就匆匆上崗作業了,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識和崗位操作技能,常常成為安全事故的制造者,也通常是安全事故的受害者。各地安監部門要督促企業做好從業人員的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加強崗位操作規程的學習,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提高安全素質,尤其是煤氣發生爐、窯爐等重點崗位的從業人員,必須參加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并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杜絕違章作業和冒險蠻干。建材行業從業人員接觸粉塵、噪音、有毒物質較多,比較容易受到職業病的侵襲。安監部門要督促企業加強職業衛生管理,制定職業病防治的制度,落實各項預防措施,定期組織職工健康檢查,建立健康檔案,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
五、認真抓好建材行業應急管理工作
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是事故發生后減少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損失的關鍵。我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起步較晚,在很多地方還是空白,最直接的表現是事故發生后,不知道如何開展救援,甚至由于救援處置不當導致二次事故發生,造成事故傷亡擴大,這種現象在建材行業尤為突出。為此,各地安監部門要加快建材行業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修訂應急預案,充分整合現有的應急救援資源,建設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救援隊伍,適時開展應急救援演練,增強救援隊伍的實戰能力。各建材企業也要建立應急救援機構和隊伍,保證資金投入,配齊配足應急救援物資、設備,制定分工合理、可操作性強的預案,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教育,經常性的組織演練活動,增強企業在事故初始狀態的控制能力,努力減少事故損失。
下一篇:地下建筑火災撲救的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