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縣級供電企業安全管理的問題及難點
1、農電體制改革后 ,管理的職責、范圍、技術要求給安全管理帶來壓力。
一是安全管理職責更重了。改革后,電力部門政企分開,原供電局進行公司化改組、商業化運營、法制化管理,也就是說電力部門不再行使政府管電行政職能。農電體制改革后對農電工進行統一收編,管理職責也發生了重大轉變,不僅農電工的人身安全納入了縣級供電企業安全管理范圍,農村老百姓發生人身觸電傷亡事故,不管責任在誰供電企業難逃干系,使縣級供電企業肩上的負擔更加沉重。二是安全管理范圍更廣了。縣級供電部門常規安全管理范圍一般指10千伏及以上電力設施,農村配變的低壓出線為用戶產權分接點。農村電網實行“兩改一同價”后,供電部門的電費計量點設在每個農戶的進戶線端,即縣級供電企業的安全管理范圍從10千伏延伸到農村220伏。管理范圍擴大了數十倍,發生事故的機率也同比增加,導致安全管理難度大。三是技術水平要求更高了。體制改革前,電力部門處于計劃經濟環境,傳統的線路、變電技術都比較陳舊落后,供電緊缺、停電頻繁現象時有發生。改制后電力管理走向市場、用戶的供電服務要求提高了,即使正常的設備檢修也要承諾保證停電時間,因而安全與生產的關系處理難度增大。近年來,電力部門普遍應用計算機新技術,變電、調度、配網逐步實現自動化,電網技術越來越復雜,因而對電力事故的處理從技術上保證安全提出了新要求。
2、在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措施上沒有跟上改革與發展的步伐,致使農村觸電傷亡事故時有發生,安全生產形勢嚴竣。
一是安全意識不濃。沒有正確處理好安全與穩定、發展、業績的關系,安全生產的責任意識淡薄,職工自我保護技能差,習慣性違章屢禁不止,人員責任事故時有發生。在檢修、施工中不認真落實現場安全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違反操作規程作業和不正確使用安全工器具造成人身死亡、重傷、電網事故、主設備損壞事故屢屢發生。二是措施執行不力。對安全工作缺乏嚴肅認真的態度,缺乏“嚴、細、實”的工作作風;對安全生產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安全管理措施沒有完全落實到位。三是設備管理不實。設備缺陷處理不及時,長期帶病運行。反事故措施執行力度不夠,設備的正常周期檢修、試驗工作沒有按照“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則進行,電網的穩定措施不力,留有安全隱患。四是運行管理不細。現場運行規程沒有及時修訂,“兩票”執行情況差,“五防裝置”管理不規范,應急預案不完善,設備運行檔案資料不健全。
3、在依法保護、安全監督上措施不力,經營環境堪憂,致使安全管理力度不夠。
一是依法治企欠缺。電視線、廣播線、通訊線與電力線路同桿架設;未按要求懸掛安全警示牌、告示牌和標志牌;與電力用戶未簽訂供用電安全協議;項目法人與設計、監理、施工方簽訂的協議不規范等不依法依規的現象普遍存在。二是安全監督不嚴。由于縣級供電企業安全監察部門人員少,結構不合理,專業知識欠缺,對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職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致使“一般號召多、具體組織少,宏觀部署多、實際指導少,提出要求多、監督落實少”,經常被一些非生產性事務纏繞,習慣于事故后的調查和責任追究。三是經營環境堪憂。近年來,縣級供電企業農村電力設施發生被竊、破壞的情況比較多,犯罪嫌疑人把盜竊導線視為“露天銀行”,把侵害的目標選在荒山野外的電力設施,尤其是農網改造中,特別是低壓導線和農用變壓器上。竊電也發展到區域化、犯罪職業化、手段現代化,給社會和電力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而電力企業在偵查、取證、處罰等方面受權限制約,無能為力,給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布上了陰云。
二、縣級供電企業安全管理的對策及措施
1、加強機制建設,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要建立持續改進機制,突出抓好安全性評價動態管理。二是要建立應急預警機制,加強安全生產全過程管理,按照“分級管理、限期整改”原則,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單位,及時下達《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通知書》,督促整改到位。三是要完善管理機制,加強基礎管理。認真做好國家電網公司新《電力安全工作規程》、《十八項重點反措》等規程、標準的培訓和執行工作。
2、加強監督考核,完善約束機制。
一是要切實履行安全監督職責。安全監督管理要做到“三個到位”,即:思想認識要到位、監督職責要到位、基礎工作要到位,同時要強化“四種意識”,即:服務意識、從嚴意識、協調意識、創新意識。二是要完善安全生產監督體系。完善安監職能和人員配備,通過電廠并網運行安全性評價和安全檢查等形式,使安全生產監督工作向發電側和需求側延伸,加強農電安全產監督管理,把安全監督網絡向農村中低壓電網延伸,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三是要在預防事故上下功夫。堅持從基礎抓起,關口前移、重心下移,抓好現場的監督管理。嚴格執行“三重”(重大險情、重要施工、重大操作)到崗到位規定,嚴防各類責任事故的發生。四是加大安全考核力度。嚴格落實安全生產風險金制度,實行安全責任合同層層簽訂,安全風險層層化解
3、加強人本管理,營造安全文化。
一是要堅持開展習慣性反違章活動。用“三鐵”(鐵的制度、鐵的面孔、鐵的處理)反“三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二是要全面推進現場標準化作業。規范現場作業程序,落實現場安全措施,確保現場生產流程的可控、在控。三是要加強現場安全措施標準化管理。保證現場安全技術措施的落實。積極采用先進的自動控制設備,減少人員在危險場所工作的時間、人數和頻度,提高人員失誤的防范和控制水平。四是加大人員培訓力度。有計劃地組織學習現代安全管理知識和安全管理方法,開展安全警示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和技能。五是要與“愛心活動”、“平安工程”有機結合,廣泛開展創建平安部室、平安站所、平安線路、平安設備、平安班組等活動,促進電網安全、員工安全、企業穩定、社會和諧。
4、加強技術管理,確保電網安全。
一是要加強調度管理,嚴肅調度紀律,優化運行方式,避免卡口和停電,嚴格執行電網運行規程,保證電網留有必要的旋轉備用和事故備用容量,嚴格執行國網公司“三個十條”。二是要做好電網穩定控制系統建設,裝設穩定控制裝置,提高電網輸送能力。三是要加強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的專業管理和運行管理,提高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的調試、檢驗質量和校驗率、投運率、正確動作率,杜絕“三誤”事故。四是要認真研究輸電線路重合閘投入方式,加快裝置的整定計算,加快裝置的校檢和設備的完善。五是要加強輸電線路的整治力度。落實各項技術措施,加強防雷害、防誤動、防污閃等事故措施的研究,完善110千伏雷電定位觀測系統,提高線路運行分析水平。
5、加強修試管理 ,提高運行可靠率。
一是要落實設備修試制度,嚴格按照設備檢修、試驗、檢驗周期管理規定的要求,做到“到期必修,修必修好”,消滅超周期現象。二是要加強設備缺陷管理。認真落實設備巡視制度,提高設備巡視到位率,及時發現設備缺陷,抓好缺陷處理,做到“緊急缺陷不過夜、重大缺陷不過周、一般缺陷有計劃”,確保主設備達到“零缺陷”標準。
6、加強標桿管理,提高專業化水平。
一是要進一步規范農村供電所安全管理,理順農村供電所安全生產管理關系,建立農電安全管理的兩個體系,加強專業化管理,逐步做到中壓與低壓維護人員分開,積極探索低壓生產與營抄人員分開。加強農村10千伏電網設備的運行維護和“兩票”制度的落實力度,全面開展標桿變電站、標桿線路、標桿配電臺區建設,狠抓設備管理,提高供電可靠率和電壓合格率。二是要嚴格執行《縣級電網制度自動化系統實用化要求及驗收》(DL/T789-2001)的有關要求,夯實電網管理基礎,不斷提高縣級調度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和現代化管理水平。
7、加強基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水平。
一是要實現基建安全管理的“五個轉變”,即:基建安全管理從人治向法治轉變;從被動防范向源頭管理轉變;從事后查處向事前預防為主、強化基礎工作轉變;從控制傷亡事故為主向全面提高安全健康工作轉變。二是要堅持“依法治安”,做到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制定、完善到位,用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來約束企業和作業人員的安全行為。三是要嚴格執行重大施工技術方案審查制度和大型施工機具、工器具及安全生產相關的周轉性材料的進場檢驗制度,重大、危險、特殊作業的安全技術及措施要做到全員交底和全員簽字。
8、加強消防、交通安全管理,提高預防能力。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消防組織網絡和義務消防網絡,健全消防工作制度。定期檢查、試驗消防設施,按時更換過期設施。消防水系統要與工業水系統分開,以確保消防力量、水壓不受其它系統影響。電纜防火必須貫徹設計、施工和生產運行的全過程管理,電纜選擇與敷設應符合有關規程、規定的要求。重要的電纜隧道、夾層應安裝溫度火焰、煙氣監視報警器。對電纜中間接頭應定期進行紅外測溫,并按規定進行預防性試驗。檢修現場應有完善的防火措施,在禁火區動火要嚴格執行動火作業票工作制度。無人值守變電站應安裝火災自動報警或自動滅火設施,其火災報警信號應接入有人監視遙測系統。二是要加強交通安全管理,嚴格車輛保養和年審,防止“病車”上路。加強司機的交通安全教育,明確兼職司機駕駛范圍,杜絕酒后駕駛,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