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安全生產管理體系,那現在我們主要的也就是圍繞安全生產標準化打造,也就是那八大要素(或者13要素),但現在給人感覺安全標準化越來越雞肋了。
所謂雞肋,那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不是說它沒有效果,但是效果一般,投入人力精力物力,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還有就是成功創建后,沒有體現出它的價值,沒有享受到獎勵鼓勵政策。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安全生產標準化:
根據安全標準化評定辦法,企業自愿申請,三級向市級應急部門申請,二級向省級申請,一級要向應急管理部申請。
現在大多數的安全標準化創建,都是三級安全標準化,由市級的應急部門組織評定發證。
如果安全標準化只是企業跟應急部門的二人轉,或許也就沒有那么復雜,沒有那么多亂七八糟的的事情。
那現在的情況是,企業為了能順利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會找第三方安全機構輔助開展標準化的創建。企業找第三方主要是兩個目的:
一個是提供安全標準化的資料檔案。因為創建過程中會涉及大量的安全資料,這個工作量非常繁瑣?孔约旱牧α扛愫芾щy,第三方專門搞這個,肯定是會有成熟的經驗,說白了也就是創建的模板臺賬資料。
二個就是企業和應急部門在中間協調溝通。畢竟在創建的有關政策流程方面,企業不是很了解,需要第三方從中斡旋。比如說找到關鍵人,從中起到對接溝通的作用。
所以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創建,第三方中介機構就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很多安全機構的主營業務。
那作為應急部門這邊,如果完全由他們來對安全標準化的創建組織評定,也會存在一些麻煩和問題。主要就是這個專業性上,領導們并沒有把握,也可能會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所以在組織評定的環節,通常都會有安全專家的身影,并且會有三個。需要安全專家出具意見,專家組組長打個分,作為創建的參考依據。
所以,安全標準化的創建就由簡單的企業和應急部門的二人轉,最后就變成了“四方會談”。整個過程中會有以下這些人員參與:
1、企業人員,主要也就是安全管理人員
2、第三方安全機構
3、應急部門邀請的安全專家
4、應急部門工作人員
其中,第三方在這里面并沒有扮演一個好的角色。
要么就是純粹的套模板做資料,把安全標準化搞成了安全資料的標準化
要么就是在價格戰,有些新的機構為了獲取業務,不斷地壓低報價,把整個市場攪亂。
應急管理部門自然是希望企業越做越好,越做越規范,通過標準化的創建,讓企業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進而在不斷地鼓勵,甚至是要求轄區內的企業去積極的創建安全標準化。
但現在的結果就是,創建之后的效果并不怎么好,也就讓企業感覺到越來越雞肋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應該就是相關的鼓勵政策并沒有落地。
又花錢又費精力把安全標準化創建了,但是沒有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政策好處,比如說那些減少檢查頻次,降低信貸保險利率等等。不僅沒有減少檢查頻次,甚至檢查次數還更多了
當然,理想的情況,當然是企業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創建,讓企業的安全管理更加規范,進一步的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肯定不是為了搞一大堆的資料臺賬。
從這個目的來看,現在的安全標準化的創建是沒有起到這個本應該有的作用的,這也就是大家在詬病的,三級安全標準化比較雞肋的這個原因:
一是沒有起到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的作用
二是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但是沒有享受到鼓勵政策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究竟難在哪里?
下一篇:如何才算是把安全工作做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