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投稿 | 業務合作 | 聯系方式



評論



分享

王顯政對《關于建立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的意見》的說明

2004-04-28   來源: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安全文化 > 安全交流 > 正文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在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上,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國務院安委會副主任兼安委會辦公室主任王顯政同志對《關于建立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的意見》作了說明。他說: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研究確定,建立全國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按照會議紀要(國閱正2003)94)精神,我們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建立全國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的初步方案,并征求了省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意見。最近,《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又明確提出建立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制定全國安全生產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年度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建立全國和分省的控制指標體系,對安全生產情況實行定量控制和考核。這次會議之后準備以國務院安委會的名義下達一個原則性的意見,供各地參照執行。下面就建立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講幾點意見。
    一、建立控制指標體系的必要性
    第一、建立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依據《安全生產法》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定》精神,按照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和“以人為本”的原則,必須把安全生產真正納入區域經濟和社會進步的總體規劃,同步實施,協調發展。通過建立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可以進一步強化地方各級政府的安全生產責任制,把各級安全生產的責任落到實處。
    第二、建立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是基層成功經驗的總結。從基層生產經營單位抓起,從基礎工作入手,是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的保證。而安全生產責任制,既是重要的基礎工作,也是對生產經營單位具有約束力的重要措施。通過企業主管部門落實責任制,實踐證明是有效的。我們在調查研究中了解到,近些年全國已有19個省份建立了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每年都將全省的控制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級政府,并簽訂責任狀,實行必要的考核,已收到明顯效果。如河南,省從2000年實行這一做法之后,去年事故死亡人數減少近1000人,同比下降14%;廣東省去年GDP增長10.8%,而事故死亡人數可下降5,4%。據了解,目前有13個省(區、市)  已經將2004年的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進行了分解,并與地市簽訂了責任狀。在我們調研過程中,一些省區也希望國家對總量控制和主要指標有個說法,以便參照實施,推動省區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
    第三,建立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是搞好安全生產的現實需要。近年來全國安全生產狀況雖然總體趨向好轉,但事故總量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通過對國外一些國家安全生產發展趨勢的分析,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間,生產事故基本是呈上升趨勢,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之后事故才開始下降。我國目前正處于上升這個階段。但是從近幾年的情況看,只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齊抓共管,還是能夠使事故有所下降的。這里的關鍵,一是要切實落實各級政府的安全生產責任制,二是‘通過政府和企業主管部門將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到企業,充分調動和發揮企業安全生產主體的作用。建立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
就是通過進一步強化地方政府的責任,把各項安全生產工作任務真正落實到企業。如果企業真正把事故總量降下來,全國重特大事故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第四,建立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也是國外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目前盡管已經把工作的重點轉到職業安全與健康方面,但是他們仍然通過年度或跨年度的控制指標,加強對各地職業安全健康工作的指導。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都在職業安全五年或十年計劃中,明確了安全生產的具體控制指標,并納入國民經濟總體規劃,動員全社會力量組織實施。比如,英國聯邦政府1999年制定的十年規劃目標是10萬工人損失的工作日減少30%,職業病下降30%,事故率下降10%。澳大利亞公布的2002—2012年職業安全與健康戰略計劃中,安全控制指標是,到2012年事故死亡率至少降低20%,工傷事故率至少降低40%。
    二、控制指標體系的主要內容及設定原則
    通過國內外專家論證,并征求國家統計局的意見,現階段的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包括7項全國性控制指標、7項分省區控制指標。
    1.全國性控制指標包括:全國事故死亡人數、億元國內生產總值死亡率、全國10萬人死亡率、工礦企業死亡人數、全國工礦企業10萬人死亡率、煤礦企業死亡人數、煤礦企業百萬噸死亡率。
    2.分省區的控制指標包括:各類事故死亡人數、億元國內生產總值死亡率、10萬人死亡率、工礦企業死亡人數、工礦企業10萬人死亡率、煤礦企業死亡人數、煤礦企業百萬噸死亡率。
設定上述全國和分省控制指標的主要原則是:
    第一,以2002年和2003年全國生產安全傷亡事故統計數據為基礎,結合各地實際情況,提出2004年度的生產,安全指導性控制指標。
    1.全國事故死亡人數。據調度統計,2003年全國事故死亡136102人,比上年減少3291人,下降2.4%。2004年除道路交通事故外,準備按下降2.5%的幅度控制;
    2.億元國內生產總值死亡率。2003年預計為1.36,比上年下降9.6%。2004年準備按照下降9.8%的幅度控制;
    3.全國10萬人死亡率。2003年預計為10.57,比上年下降2.6%。2004年準備按照下降2.4%的幅度控制;
    4.工礦企業死亡總數。調度統計,2003年全國工礦企業事故死亡人數比上年上升10.3%。2004年準備按照下降2.5%的幅度控制;
    5.全國工礦企業土0萬人死亡率。2003年預計為10,03,比上年上升5.3%。2004年準備按照下降2.5%的幅度控制;
    6.煤礦企業死亡人數。2003年全國煤礦企業事故死亡6702人,比上年減少293人,下降4.2%。2004年準備按照下降4.0%的幅度控制;
    7.煤礦百萬噸死亡率。2003年為4.17,比上年下降16.6%。2004年百萬噸死亡率準備按照3.8控制。
    上述控制指標借鑒了近幾年各地在控制重點領域傷亡事故方面的經驗,也參照了國際通行的做法。而且在考慮事故和死亡人數降低幅度時,是略有余地的,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第二,從實際出發,實行重點地區重點控制,使地區控制指標符合地區經濟發展和人口狀況的實際,力求使安全生產與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協調發展。
    第三,堅持絕對量指標與相對量指標相結合。主要考慮到目前東部地區事故總量大,完成絕對指標的壓力大;中西部地區重特大事故多,完成相對指標的壓力大。兩者兼顧,力求使控制指標合理、務實。
    第四,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分步推進。近期目標就是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到2007年全國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長遠目標就是到2010年,全國特大事故得到較大幅度下降,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到2020年總體接近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安全生產水平。
按照以上原則,考慮到建立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是一項新舉措,需要在實踐中逐步加以完善,而且2003年度的統計數據目前還沒有上來,所以對各地的控制指標,準備按事故總人數比上年下降2.5%的幅度,提出總體上的要求,具體分項指標由各省區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意見后報國家局,經過平衡后再正式下達。
    三、關于道路交通安全控制指標問題
    這次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中沒有單獨設定道路交通安全的控制指標,2004年萬車死亡率的指標也沒有下達,總的參照2003年的實際情況,由各地制定具體的控制要求和操作辦法。這主要考慮到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目前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居世界第一位,在全國安全生產事故總死亡人數中道路交通事故占80%左右。近些年,我國的高速公路和機動車輛增長很快。2002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l億余輛,其中,汽車2141萬輛、摩托車5037萬輛、拖拉機1573萬輛、農用運輸車1388萬輛,還有大量自行車和牛車、馬車。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混行極易引發交通事故。從總體上看,道路交通事故仍呈上升的趨勢。
    二是將于今年5月1日實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在事故統計口徑上增加了三方面內容:1,車輛方面增加了農機事故的統計;2.道路方面增加了雖在單位管轄范圍內但允許社會機動車輛通行的地方;3.增加了意外事故,如漫水路、冰雹、洪水等由自然災害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針對這些新變化,需要對道路交通安全的相關指標重新進行調整。
    三是目前我國在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統計中,既包括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交通事故,也包括非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事故;既有國道上發生的事故,也有鄉村道路發生的事故;從主管部門看,有公安、農業、交通等部門。減少道路交通事故,既有交管部門的工作,也有負責道路交通部門的工作。降低道路交通事故,需要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綜合治理。因此,對于道路交通方面的控制指標體系問題,需要借鑒國外的通行做法,進一步研究論證,對道路交通事故的分類加以明確。
    四、關于實現控制指標的若干措施
    第一,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和《安全生產法》,強化“安全第一”的思想認識,把安全生產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來抓。對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層層分解到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促進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
    第二,依據國務院頒布的《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建立生產安全許可制度,嚴格把住企業的安全準入關,從源頭上禁止不具備基本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進入市場。
    第三,在深化安全專項整治的基礎上,在各類企業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落實《安全生產法》所規定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保障制度,加強企業安全基礎工作,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形成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
    第四,加大安全生產投入,提高安全裝備水平。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保證企業必要的安全投入,搞好安全技術改造,完善安全設施。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安全產業和安全公益事業。
    第五,加快實施“科技興安”戰略,推進安全科技創新,搞好關鍵項目的科研攻關,加強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質,提高科技對安全生產的貢獻率。
    第六,進一步完善安全監管體系。建立健全各級政府的安全監管機構,加強安全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安全監管工作的權威。建立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增強生產安全事故的搶險救援能力。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突泉县| 沧源| 鄱阳县| 达州市| 云安县| 藁城市| 郯城县| 美姑县| 司法| 明水县| 安仁县| 乌什县| 文安县| 赣州市| 临湘市| 开江县| 韶山市| 潮州市| 渝北区| 文山县| 东城区| 武威市| 伊通| 左权县| 灵石县| 托里县| 明星| 呼图壁县| 张家口市| 宝鸡市| 会泽县| 邻水| 随州市| 龙门县| 四平市| 翼城县| SHOW| 镇雄县| 广昌县| 化德县| 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