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發展至今,社會各界對建立全社會信用體系的迫切性已達成共識。因多方面條件的制約,社會信用體系建立還需假以時日。但在大學生群體中,首先建立信用體系卻是完全可行的。它的建立不僅可為全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提供有益經驗,同時還能為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構筑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建立大學生信用帳號和信用信息庫
我們可在目前已有的公民身份證編碼系統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名制銀行帳戶(包括信用卡),逐步形成側重經濟信息的個人信用帳戶,一人一號,并以此帳號作為個人信用征詢系統的唯一終身依據。在建立大學生的個人信用信息庫時,以此系統為依托,同時還可考慮將大學生人事檔案作為個人信用檔案的有效載體,將大學生的日常行為,人品,學習考試等有關信用數據輸入;結合助學貸款和就業協議,并作好與銀行和用人單位的聯系,將學生還貸款,就業承諾,執行合同協議等信息輸入大學生信用信息庫。
建立大學生個人信用征詢和評級體系
各高校可將學生信用信息報告國家教育部,與教育部學籍管理網中畢業證書查詢系統聯網,最終實現與政府相關部門統一加入查詢平臺,通過首先在全國提供大學生的信用征詢,為加快全國個人信用征詢系統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在個人信用評級指標方面,可參考商業銀行信用評分標準,并根據實際情況變化進行適時動態調整,具體操作可借用國際個人信用FICO評分數量分析法及主觀分析法,建立大學生信用評級模型。
建立大學生信用監督體系
我國應盡快制定鼓勵誠信、制裁無信的政策法規。根據大學生的個人信用檔案,建立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并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評優,就業及今后的創業等提供相關信息,真正使守信者得到實惠,失信者付出代價。同時學校要統一部署逐步推進大學生信用調查和信用評估,通過深入基層調查和合理評估,確保信用信息真實可靠,提高信用信息的采信價值。
上一篇:安全環保短訊
下一篇:堅持科學發展 構建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