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文山會海”,這是一個老問題了。長期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對此都三令五申,此現象也有所收斂。然而近兩年來,“安全”牌的“文山會海”異軍突起,另創新高。何以在安全工作愈來愈受到重視的今天,“文山”逐高?“會海”漸深呢?
引發安全“文山會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各級領導工作作風不扎實,抓安全流于形式走過場,不能不說是重要原因。首先是搞好上下對應,以文代步,以會當車。上級有關安全類的文件及會議,本意是要下級抓貫徹落實的,可各級領導不愿深入企業、深入一線,只對應性地發個文、開個會,就算按上級要求把工作落實到位了。這種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的作法,一些地方相當普遍,稱得上是各級抓安全的“經驗”之談了。其次是應付性完成工作,以文為鑒,以會為證。安全工作主要集中在安全檢查、隱患整改及專項整治等方面。為了避免工作“口說無憑”,少數單位的工作從籌備、開始到結束,都以文為鑒,以會為證,目的在于“居安思危”,即在發生各類安全事故后,能拿出一疊疊工作文件和會議記錄,冠冕堂皇地說“我們已經竭盡全力了” 。最后是形式上的“炒作”氣氛,以文代績,以會定功。不間斷地發文,連續性開會,既向社會各界以及人民群眾表明了對安全工作的重視程度,又向上級領導證明了自己的“勞苦功高”。真可謂是一箭雙雕!一時間,各地各部門競相效仿,上發下傳,好不熱鬧。說到底,安全工作始終浮在表面,沒有落實下去。這就難怪少數領導發牢騷說天天抓安全,年年出事故了。
削“文山”,填“會海”,是個老話題,關鍵還在于各級安全監管機關和廣大領導干部,真正從實踐“三個代表”的高度出發,以人民利益為重,始終堅持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多在狠抓落實、務求實效上下硬功夫。安全問題人命關天,責任重于泰山,黎民百姓對各級安全機關的工作將拭目以待。
上一篇:楊村煤礦夏季“三防”工作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