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曾看過一篇文章,寫的是高高的兩座懸崖之間有一座浮橋,在強勁的山風吹動下,浮橋便來回搖動,在這種情形下要想安全通過,當地的人總是會背上一些重物。初到此地的游客總是忍不住好奇的問:“這么危險的地方,再負重前行,那不是更危險嗎?”但是當地的人卻說: “只有當你意識到危險了,才會更加集中精力,那樣反而會更安全。這兒發生過好幾起墜谷事件,都是迷失的游客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掉下去的。我們每天都挑東西走來走去,卻從來沒人出事。”深刻的道理總是蘊涵在簡單的生活中,這些人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安全教育與培訓,卻懂得將強化“危險意識”變成保證安全的“護身符”。
在安全生產重于一切的今天,企業的主管者們往往著重于強調員工們的“安全意識”,其實筆者認為,強化“危險意識”反而是更應當予以關注的。“安全意識”與“危險意識”是對同一件事物的兩種看法,安全與危險就象是一個樣本空間中互補互斥的兩個對立事件,當“安全”發生時,“危險”必定不會發生。強化“安全意識”與強化“危險意識”導致的結果都是趨向于避免事故的發生,但是效果略有不同。企業在安全培訓中應當注重教育員工什么是人的危險行為,什么是物的危險狀態,并將危險區分為若干等級,使員工逐一掌握。就如熱水中的青蛙總是能安全逃脫一樣,人們只有在意識到危險時,才會有意識的主動去避免危險的發生。也就說,危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意識到“這是危險的”。一次、兩次冒險的成功,容易使人們在意識中出現盲目的自信,覺得自己有能力可以輕易的對付這種狀況。十次、二十次沒有發生危險,就會使人們的思想接近于麻痹狀態,覺察不出危險的存在才是最危險的“危險”,生產、生活中的習慣性違章多產生于此種心理狀態。尤其是在企業生產過程中,有時為了趕工期,或是為了圖省事,員工會在操作過程中“抄近道”,結果不言而喻,違章總是以事故告終。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就如同機器會出現故障一樣,無論多么認真負責的人,也會有精神上的“疲勞期”。雖然我們工作在充滿高危險性的石化企業中,但由于每天接觸的都是同樣的事物,久而久之,就會產生麻木的感覺。因此,要想有效的預防事故的發生,就要不斷的在思想上施以“重壓”,強化員工的“危險意識”,這就是“壓力效應”,就如同背上重物會安全通過浮橋,沒有負擔反而跌落山崖。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安全貴在用心
下一篇:祁東礦送科學技術到區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