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項長期的奮斗目標,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普法教育作為依法治國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必然是一項艱巨和長期的任務,需要堅持不懈地抓下去,所以,我們不應有要不要普法的想法,而需要有怎么樣才能把普法搞得更好一些的謀劃和措施。自開展四五普法活動以來,從活動情況反饋看,我處高度重視,組織工作非常認真,在教育宣傳的基礎上,廣泛組織了討論,進一步擴大了宣傳效果。作為一名普通的治黃職工,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思想實際,發表一下個人的看法:
一、普遍認為該活動非常及時。“四五”普法工作的實施正進入關鍵階段,突出存在一個認識再提高、再深化的問題。通過法制教育,使我們了解了我國二十年來的普法成就,也極大鼓舞了廣大普法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熱情和廣大公民學法用法積極性,是一次齊心協力抓普法、再接再厲推進學法用法和厲行法治的動員令。通過這一活動,普法工作氛圍更加濃厚,把全民學法用法活動又一次推向了高潮。因此也普遍認為司法部法制宣傳司的這一舉措非常重要,非常及時,并希望今后要加大電視媒體的宣傳力度,讓廣大公民在濃厚的法制氛圍中,時刻體會到法治的權威,感覺到學法用法的極端重要性。
我認為,每個公民都樹立"大普法"的理念,普法是全民普法。所以要樹立一種新的普法傳播理念,即普法不僅僅是普法工作者的事情,每一個公民既是受教者,又是施教者,普法不單純是灌輸,由一群人灌輸給另一群人,而應是一種互動,一種雙向交流和感染。公眾在學法的過程中,了解法律,理解法治精神,接受法治思想的熏陶,逐漸有了法治理念,并用之去指導行為方式,其用法的過程本身就是對法律知識和法治觀念的極好傳播。
普法只有成為人們的內在需要時,才能持之以恒和深化發展。從人的心理角度來說,當普法內容形式符合普法對象個人需要時,他就會對其產生親和力、認同性,從而引發積極的態度。所以,我們在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形式,培養公眾對法律的興趣,對法律知識、法律文化、法律思維的探索愿望,從而贏得廣大民眾的主動參與,使普法有機地融入公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成為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再是為了普法而普法。
二、使廣大職工普遍感到開展全民普法是史無前例的創新之舉。通過普法教育,使我們了解到了我國的普法進程,廣大干部職工普遍感受到,在我們這樣一個泱泱大國,有著漫長的封建時期和濃厚的封建意識,要想建設一個現代化文明的法制國家,就有必要把法律交給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強人們的法律意識,為厲行法治奠定廣泛的思想基礎。社會的全面進步,對普法提出了更高的目標,普法作為民主法制建設的最基礎工程應不斷地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與時俱進。新時期的普法工作更應著眼于解決實際問題,以求真務實的精神,認真遵循和善于運用其規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切實增強普法教育的效果,確保其影響力和長期效應。一方面,要總結繼承近20年來的經驗積累,把一些較成熟的做法固定下來,形成制度,使之升華和發揚光大;另一方面,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和推進普法工作,在對形式主義、過時落后、效果不佳的方式方法堅決摒棄的同時,創新手段,使普法工作在廣度、深度和力度上不斷有新的突破。
20年普法,使廣大公民從對法律的無知,到對有關法律知識的耳熟能詳;從過去把法律置于"事后",到現在把法律置于"事前",都說明廣大公民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有了極大提高,他們已不再滿足于學一點法律條文,而是希望把"法治"精神貫穿到他們的生活中。我認為,普法要及時適應這種變化,不能總是停留在"灌輸條文"上,要提升層次,更新觀念,把宣傳法治理念、弘揚法律文化、倡導法治思想,作為普法的目的,貫穿于普法工作始終。
三、使廣大職工普遍認識到從普法到依法治理,是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必然趨勢。自1986年開始實施全民普法以來,在各級黨政領導和人大的監督下,在普法主管機關的指導和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參與下,普法工作從農村到城鎮,從鐵路到地方迅速展開,有效地增強了干部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堅持學法與用法相結合,普法與治理相結合,在普法的基礎上逐步推進依法治理,從而構建了以基層普法依法治理為基礎,行業普法依法治理為支柱,地方普法依法治理為主體的依法治理三大工程,為實施依法治國奠定了良好基礎。這是普法工作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具體實踐。
"四五"即將結束,我個人認為:建立一個科學的考評標準體系迫在眉睫。關鍵要用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來指導普法工作,改進考評方式。考評一個地方一個單位的普法工作,要從其思路是否妥當、措施是否得力、形式是否豐富著手,更要從普法是否取得實效的更深層次加以考核,突破普法的框架,在更大的范圍內考察其實際效果。因此要建立完善新形勢下普法工作的全新的考評機制,以避免脫離實際、華而不實的工作簡單化和表面化,求真務實,真正促進普法工作為三個文明建設服務
四、20年普法,在全民普及基本法律常識,全民依法辦事的自覺性有了提高,在社會上涌現出許多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先進典型,法律已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為規范。人民群眾懂得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參與市場經濟生活中懂得依法經營。普法依法治理促進了各單位、各部門工作的規范化管理,推動了各項事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人民群眾對法律上存在著疑問甚至迷惑不解。20年普法,讓中國百姓更了解法律,更客觀的感知法律,也讓法制二字更貼近每一個人的內心,讓公民知法、學法、守法,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合法權益。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要認真學習憲法和國家的基本法律知識,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努力做到學法、知法、守法、用法、護法。對公民進行法律素質的培養教育,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我們養成依法做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相信有一天,法律條文對我們將不再“冰冷無情”,而是會顯現出“脈脈溫情”。我們要充分認識學法用法的重要意義,增強使命感,是學好法、用好法的前提 自覺學習法律、宣傳法律、貫徹法律,關鍵是要提高思想認識,認識有多深,決心就有多大。
在“四五”普法驗收年之際,我想把明朝皇帝朱元璋的一句話:“畏法度者快樂”修改一下,以形容我的感受,那就是“學法用法者快樂。”這就是我,一名普普通通的治黃職工的真切心聲。
供稿人:趙磊
地址:河南省濮陽市中原路389號濮陽黃河河務局張莊閘管處辦公室
上一篇:抓住安全的神經末梢
下一篇:安徽省首家瓦斯電廠運行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