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書》:“治世不一道。” 治煤,亦然。中國煤產量占世界33.2%,礦難死亡人數卻占80%。2005年僅上半年,2672名礦工死亡。數字背后,是家庭、行業、政府三位一體的慘烈與沉重。
在寫下面這篇稿件時,我無意中在一個攝影論壇發現右邊圖片里那個背影。
因為這張攝人心魄的圖片,我結識了拍攝這張圖片的人———住在湖南湘潭的曠先生。
他說,畫面中的小煤礦,已經在今年10月的一次整頓中被關停。
他還帶來了圖片的故事:
大概是2004年到2005年初……湖南省婁底與邵陽的交界處……走了很多山路,我才發現還在開采的礦井,寒冬里這些礦洞都冒著熱氣。
我在冰天雪地里觸目驚心地看見了礦工們赤身工作在山野之中。在零下5攝氏度的氣溫里他們勞動得大汗淋漓。
(礦工們說)因為井下和地面的溫差太大,為了出礦便捷只好選擇了這樣的工作方式。
在被大雪鋪蓋的白色礦山上,能看見的只有白色的大地和礦工冒著熱氣的身影。
收工時很多辛勤勞動的礦工們臉上露出了苦澀微笑。他們是一群來自老少邊窮地區的漢子,從懂事時就飽嘗人世間甜酸苦辣。生活的艱辛磨練出他們鋼鐵般的性格,酷暑中他們揮汗如雨,嚴寒里他們鐵骨剛毅。
在一個礦工家門口,我遇見了照片中那個背影。這位8年礦齡的礦工身后,還有一雙大大的眼睛在注視……我們的故事,從這兒開始。
2005年11月27日,金海英的“天”塌了。
這一天的21時40分,黑龍江省七臺河市龍煤集團東風煤礦發出一聲巨響。
這聲巨響震死了井口的工人,甚至14公里外都聽得見。
囈語·回憶·反差
礦工:樓房暖氣比自己火炕暖乎
煤老板:1樓到41樓的正房,我全要
金海英的丈夫就在出事的礦井下。12月29日,大雪,七臺河金海英家。
金海英家院子里洗過的衣服已被大雪覆蓋。屋子里金海英坐在沙發上,雙眼紅腫,呆呆地看著親友討論善后。
盡管很殘酷,還是有記者與金海英談起了她34歲的丈夫。
金海英已經沒有了眼淚,只是用囈語般的聲音述說著過往的一幕一幕。27日下午兩點半,朱常久吃過午飯后,看了她一眼,什么話都沒說就上班去了,“他每天都是按時上班,除了家里有特殊事外,一個班不落,上個月上了整整31個班,一天沒休息。”
金海英說,由于結婚和婚后買了一棟平房,所以丈夫拼命地干活,外債已經還得差不多了,丈夫開心的時候,都替全家考慮,想在外面買個樓房,樓房的交通好,冬天暖氣也比自家土炕熱乎得多……
與金海英借錢買平房相對的是,前一陣一位山西煤老板去北京,看中了一棟41層的住宅樓。這位老板告訴售樓部,從1樓到41樓所有朝陽面的房子他全包下來,并且全部現金交易。
今年8月25日,就在金海英丈夫還在拼命干活還債時,山西高平一個煤老板為母親祝壽。他們的主菜不是鮑魚和魚翅,而是日本神戶雪花牛柳。據說這種牛是“喝著啤酒,聽著音樂,由主人每天按摩長大”,肉質鮮嫩,入口消融,營養豐富。一斤,5000元人民幣。
煤黑·血紅·原罪
礦工:一個月不休息能掙1200元
礦主:拍出3個億,擺平
金海英家的破碎,只是今年中國煤礦事故的一個小小剪影。
在國家安監總局的網站上,要看完今年死亡10人以上的礦難通報,需要翻5次網頁。
通報截止到今年3月初,將近50條。
與礦難頻發相對的,是煤炭老板們的暴富。山西一位很普通的礦主透露,自己那個“可憐”的小煤礦,一年純利就達到了600萬!
與這600萬相對的,是我國每位遇難礦工不過20萬的死亡賠償。七臺河礦難共賠償3000多萬元,可是死了123人的廣東興寧礦難,礦主曾云高曾放言:“拼出3個億,擺平……”
金海英曾對記者說,丈夫如果一個月一天不休就能拿到全額工資,1200元。
這樣的反差,也許“血煤”是一個比較貼切的字眼兒。
有人說,黑心煤老板每一分錢都值得懷疑,那些錢來自制度漏洞和監管缺失,換句話說,那許多錢沒有道義基礎。另一個詞浮出水面,原罪。
也有人說,挖煤原本危險,礦難難以避免。美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也曾礦難頻發,中國現在不值得大驚小怪。
對上面的這種論調,上海青年報一篇評論值得一看:“文明的進步帶有共時性和整體性特征,不能因為中國經濟比西方落后,就拿100年前美國礦難的數字來自我安慰。”
這句話老百姓可以理解為,100年前許多美國女人成了寡婦,這不能作為金海英成為寡婦的理由。
爆炸·能量·利益
礦主:投資煤礦賺錢比搶銀行還快
官員:內蒙古竟無一人退股
如果金海英有足夠的資料,她一定會問:為啥印度現在的百萬噸煤死人率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
金海英的丈夫僅僅為了掙口飯,為什么竟丟了命?
也許這組數據能說明一點問題:2003年中國GDP僅占世界的4%,卻消耗了當年世界生產的31%的煤。
煤價比1990年代的低谷,已漲了近20倍。金海英丈夫所在的東風礦之所以煤塵爆炸,就是由于礦方不愿意停產消塵。
8月7日的廣東興寧礦難也可回答上面的問題。
這是一起死亡123名礦工的事故,他們的遺體至今泡在灌滿水的礦井中。
這起礦難的礦主曾云高,不僅具有警察身份,還是興寧市和梅州市兩級人大代表,甚至還提出過《關于加強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建議》。
礦難發生后,廣東省安監局一名副局長、一名處長、一名副處長被停止工作,接受審查。
3名停職官員究竟出了什么問題呢?
12月23日,新華社一條消息明確指出,3名官員收取了曾云高的賄賂,為出事煤礦違規發出了安全生產許可證。
曾云高的境遇也發生了變化,身為警察的他已經被移交司法機關,甚至為他提供保護傘的興寧公安局,也有多人被移交司法機關。
這次礦難甚至波及了廣東省高層官員:廣東省副省長游寧豐被行政記大過處分。廣東省人民政府也被責令向國務院作出書面檢查。
究竟是什么讓官員甘于冒丟官的危險?一個內蒙古一名私營礦主的話可見端倪:官員在煤礦的投資收益率極高,“投入20萬,每年收益至少20萬,比搶銀行還來得快。”
也許是巧合,截至9月21日全國官員退股的最后期限,煤礦數目全國第二的內蒙古竟無人退股。
就在官員退股當口,12月2日河南、12月7日河北發生礦難,百余名礦工死亡……賠償標準還是最低的20萬/人。
與這相比,金海英還算“幸運”。她不僅得到了20萬,如果她在辨認尸體后當天就火化丈夫,還可以得到1萬元“補貼”,第二天火化補貼7000元,第三天5000元。
不過,金海英反復嘟囔的是爆炸后礦上傳來的消息:“人沒了,尸體上來了。”
他們的礦難
黑龍江省省長張左己
“別看有這么多媒體在,我也不怕揭丑了,你們怎么連面上的活都干不好!”
———11月27日,七臺河礦難發生后,剛剛處理過哈爾濱水危機的黑龍江省省長張左己趕到礦難現場。張左己盯著龍煤集團負責人說。
廣東興寧礦難礦主曾云高
“官煤勾結?廢話!我不勾結,我這煤礦能生產嗎?有了錢,不合格的也能合格,沒有錢,合格的也不合格。我是賺錢,但我就是孫子,誰都惹不起。包括你們記者,還有假記者!我賺一塊錢,就要拿出四五毛來打點各種關系……全山西每個煤礦,只要挑毛病,都能挑出來。”
———山西一煤礦老板談官煤勾結
死里逃生的苑勝林
“(想自殺)還是放棄了,我想到她們……我要是死了,她們就生不如死。”
———11月6日,邢臺多個石膏礦連片坍塌。28歲的苑勝林被困11天生還。
“他們戴的安全帽一點屁用沒有,往地上一摔就爛了。出事那幾天,我眼淚哭了好幾桶……”
———苑勝林的妻子憤怒斥責石膏礦安全
一起不知名礦難的礦工家屬
“他只能在礦下干到退休,因為我們沒有其他辦法。”
———七臺河礦工丁文昌上有86歲老母,下有讀書的兩個兒子。他的妻子王萍說丈夫只能冒險挖礦。
“他們就是拿著礦工的生命作賭具。”
———興寧礦難遇難礦工家屬
治煤這一年
每項滿分為10分
總成績取10項總分
■全年安全記錄:極差,0分
■事故反應速度:較好,8分
■善后處理:一般,6分
■事故問責率:一般,5分
■信息公開程度:較好,7分
■制度建設:一般,5分
■制度落實:差,3分
■技術支持:差,3分
■治理決心:好,9分
■公眾滿意度:差,3分
外電聲音
■英國BBC
(遼寧孫家灣礦難后)中國快速成長的經濟和對能源的需求使工業安全變成了次要目標。
(新疆阜康礦難后)中國煤礦業已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一個行業。
■美國《洛杉磯時報》
中國的煤礦安全問題在每年各種會議上,都是頭號議題。但對地方政府來說,其經濟壓力也是相當大的。
專家指出,如果真想解決煤礦安全問題,就需要引進昂貴的安全設備,但那將會導致能源價格上漲,從而也會減少其經濟增長。這也是中國至今仍不愿意這樣做的原因。
■美國《華盛頓郵報》
不斷發生致命煤礦意外……(能源價格上漲)促使部分煤礦公司偷偷重開一些本已無盈利能力或被認為不安全的舊礦。此外,也有人懷疑安全監督人員受賄,對煤礦安全隱患視而不見。
■美國CNN
特大礦難在中國就像一個熟悉的故事那樣,致命的礦難經常發生,早已臭名昭著。
■法國《法新社》
根據中國政府官方記錄,中國建國以來死亡人數在100人以上的礦難事故共9起,其中7起發生在2000年以后,最近兩年則發生了5起。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下一篇:立信:一個城市的停水與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