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生產安全是天、是效益、是生命,這無一不說明了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針對企業事故目前仍未從根本上得到控制,通過對眾多事故的剖析,究其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都有一個共性;每個特定的事件(事故)都是由人、事、物和環境基本因素構成的。不難看出,諸基本因素中人是主導因素,起主導作用。故人為失誤的控制,是預防事故、保證安全的關鍵。
一、人為失誤的分類
1、極限失誤——導致操作失敗的一種程序上失誤。
2、設計失誤——設計不周引起的失誤。
3、操作失誤——因操作不正確引起工作失敗,程序上的失敗,包括使用錯誤的程序,使用不當的工具,也包括動機上的失誤。
4、記憶與注意失誤——忘記、看錯、想錯等。
5、過程失誤——確認失誤、解釋失誤、判斷失誤,以及操作過程中的失誤。
工業生產中人為失誤造成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輕則造成時間浪費、任務失敗,重則造成財物、資產損傷、人員傷亡。
眾所周知,任何一項工作(工程),無論是簡單的,還是復雜的,都要由人直接或間接地去完成。這里所講的人包括完成任何一項工作(工程)的組織者、指揮者、策劃設計者、操作者、服務者、監督者,其成為人的系列,工作完成的好壞、快慢與人的人生觀、思想水平、政策水平、技術水平、工作能力有緊密關系。所以說現在的生產工程是在一定環境下,人與機配合作業構成的,在這個系統中,人是起主導作用的,通過對人的工程(技術)教育、管理措施,才能達到安全而有效地工作,否則就會出現人的不安全行為。
二、人為失誤的原因
1、心理方面
人的行動在相當程度上受心理狀態所支配、設計、規程、規定、措施的執行情況,取決
于是否被有關人員所接受,而是否被有關人員所接受又取決于對其心理的了解和掌握。
(1)個性差異。有的人反應是靈敏適應強,精力充沛,善于思考,工作細致頭腦清楚,行動準確。他們不僅生產任務完成好,且在安全上極少出現問題。而另有其人則膽大有余,求成心切、工作草率,更有甚者,反應遲鈍、動作呆板、頭腦簡單、判斷力差、作事馬虎、不求甚解,這部分人事故率較高,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
(2)動機不良。人的行為常常受動機所主導,不良的動機,對安全生產是極為不利的。
(3)情緒異常。人的行為受情緒支配,對安全生產影響較大的有:
情緒急躁。情緒急躁不僅會壓抑創造性思維,而且會影響正常的判斷,求成心切但欠慎重,工作起來不仔細,有章不循,心不在焉,使工作造成失誤。情緒煩躁。表現沉悶,不愉快,精神不集中,嚴重時近于癡呆,自身器官不能協調,不能自控,對外界情況不能應付,極易發生事故。
(4)態度不正。人的態度就是一種以已知的方式對事物反映的傾向性,不難理解對待事物的態度正確與否,與安全與生產有密切的關系。
加強學習,注意自身修養,對人的動機、情緒,態度和個性差異,都有重要作用,通過學習,使人們實現自主保安,是安全和生產的基礎。
2、思想方面
表現為不按客觀辦事,不尊重科學技術,不執行政策,不按規程措施兌現,不注意安全。
(1)無所謂的思想,視安全制度、規定、措施為束縛手腳的條條框框,對安全“講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在他們心里只有“米、噸、錢”,沒有安全。
(2)僥幸思想,明知有危險怕麻煩,明知違章卻要冒險蠻干,總認為采取安全行為付出的代價高,而采取不安全行為也不一定每次都出事故,根源是“后果平衡”心理狀態和思想活動作崇。
3、行動方面
是指直接造成意外或引起事故的個人動作——不安全行動。
(1)錯誤指令。包括規劃、設計、勞動、組織、規章制度、命令、指揮、工作安排等。
(2)錯誤操作。包括遺漏操作、增加操作、誤是操作、失誤操作。
三、人為失誤的控制措施
1、人的安全化
人的安全化工作是指企業生產中黨、政、工、青、婦領導的共同責任,需要社會、家庭、單位多方面的努力,通過政治思想工作和教育訓練實現。
(1)安全知識教育和訓練。將理性安全知識傳授給人們,使之儲在人的記憶中,解決“應知”問題。
(2)安全技能教育和訓練。讓人們掌握安全技能,在生理上形成條件反射,按程序和要求完成規定的動作,達到“應會”的目的。
(3)安全態度教育。通過講、理解、示范、評價、獎懲環節,針對人的不同性格特點,采取相應對策,使人們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4)典型事故案例教育。以血的事實、鮮明、生動地進行教育,尤其是受害者親自講,能夠觸及人們的靈魂,使人印象深刻牢記不忘。
(5)生物節律與安全對策。據人的體力、情緒、智力三曲線的周期性變化、作業規律,確定作業的安排,持續限度和適當的勞動時間、休息時間、輪班制度,并結合上述內容進行安全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可以增強人的自主保安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2、作業標準化
把管理、技術和作業有機地融為一體,使管理有章可循,作業有程序,動作有標準,限制約束人為失誤。
制定安全工作標準程序和作業方法時,唯一的依據是生產的客觀規律。制定規程時,必須處理好安全與生產的關系。確定作業方法以減輕作業人員的疲勞,規章制度應符合生產客觀規律而又切實可行。
作業標準化的功能,是對從事生產活動的人以及與人有關的物、環境、方法、程序等生產要素,經過簡化、優化,統一規定到作業標準中去,成為人們工作(操作)的準則。企業執行作業標準化,是加強三基(基層、基礎、基本功)的重要手段,是安全生產責任制、崗位責任制、經濟責任制及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是“三大規程”和質量標準化的保證。
(1)根據作業內容,全面地系統地考慮技術、設備、作業環境等條件,合理地編制作業程序,準確規定操作順序及其應達到的標準。
(2)崗位人員素質是保證安全生產的首要條件,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操作者是不可能保證安全生產任務完成的。
(3)作業動作標準是安全生產的基本保障,每個動作都達到安全生產的最佳動作,不僅會使作業輕松,同時還會加快作業速度。
做到指揮傳令標準化;任務具體、語言簡練、易懂易記、傳令準確,注重時間概念。操作姿態標準化:站、坐、蹲、臥姿勢標準。目視作業對象:推、拉、拿、擔、抗、查,動作標準。
3、作業環境安全化
創造一個良好的作業環境,對手發揮主導作用,減少或杜絕事故的發生,尤其對特殊作業崗位更具有重要性。作業環境包括作業場所的工作空間規格、有害氣體、粉塵、溫度、噪聲、文明衛生等。
工業生產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生產系統,由多方面、多層次、眾多的子系統組成,每個子系統都有其完整獨立的體系和功能,并受與其相關系統的約束,充分發揮其功能,使生產系統達到最優化,控制人為失誤,是杜絕事故的根本途徑。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淺析安全管理與數字“三”
下一篇:談安全生產工作嚴在監督、重在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