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見同事修自行車,便上前問道:“哪兒壞了?”
“哪兒都沒壞。”
“沒壞,你在那兒鼓搗什么呀?”
“我給它上上油,檢查檢查,免得半道上拋錨。”
細一打聽,這位老兄的自行車已騎了十一年,但看上去至少還有六七成新。看來,對自行車而言,保養不保養,效果大不一樣。
由此,我想到了安全意識。對企業員工而言,安全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關鍵是如何通過自控、互控、他控,真正做到遵章守紀。這就要求每一位職工必須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在實際工作中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
而安全意識的樹立既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勞永逸的。它同自行車一樣,需要我們在平時進行精心的“保養”。如果我們忽視了日常的保養,等出了事再進行維修,那損失可就大了。
對安全意識的“保養”,實際上就是日常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醒職工時刻保持對事故的警覺,保持那種“如坐針氈,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三如”意識。
當然,保養也是分層次的。就像保養自行車一樣,如果僅僅把外表擦得一塵不染,而不去關心“三軸”的潤滑狀態,閘線、輪胎以及各種運動部件的磨損情況,到頭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事故還是不可避免。因此,對安全意識的“保養”,同樣不能僅僅滿足于會上講了,文件學了,規章背了,關鍵要做到入腦人心并身體力行。否則,光作表面文章,“保養”不到位,事故遲早會“登門拜訪”的。
實踐證明,無論對自行車還是安全意識,保養都是低投資,長受益的。既然如此,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安全是做出來的
下一篇:建筑施工安全中的宣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