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5日晚,救援人員在井下終于找到了最后一名遇難礦工的尸體,至此,東風煤礦“11•27”特別重大爆炸事故救援工作宣告結束,最后確認共有171人遇難。
171!!這是一個多么觸目驚心的數字,它曾經代表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走了,帶著烏黑的面孔、傷痕累累的身體,留下的是親人的淚水和貧窮的家。相關責任人將給予降級、撤職、開除處分,直至依法追究責任。不知這樣的消息,可不可以撫慰這些不幸的亡靈?可不可以安慰今天仍在地下工作的礦工?
礦難事件時有發生,2004年11月,陜西陳家山煤礦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66人遇難;2004年10月河南大平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147名礦工遇難;2004年6月河北邯鄲鴻達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12名礦工遇難;2004年2月山西靈石煤礦發生爆炸事故,29名礦工遇難;2003年1月江西豐城建新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48名礦工遇難;2002年8月黑龍江七臺河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9名礦工遇難;2002年6月黑龍江雞西煤礦發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24人死亡……我們是否已經習慣用數字紀念人為災難,這樣的數字報告還將如何延續?
有人說,礦工是天底下最危險的職業。言下之意,每次下井是與死神親吻,危險,那是命中注定!如果我們永遠懷著這個齷齪的“真理”,只有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別無選擇的人,才會走向死亡陰影籠罩的礦區,而他們的呼喚,永遠是最微弱的聲音。煤礦生產真是如此危險,礦難真是在所難免?20世紀前30年代,美國的礦難死亡人數也曾達到過年3200多人,百萬噸死亡率為8.37。然而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這一行業幾乎沒有發生一起死亡人數超過3人的事故”,在勞動安全性方面,煤炭行業已成為“本質安全型行業”。而我國,煤炭產量約占全球的35%,事故死亡人數則占近80%,百萬噸死亡率竟是美國的100倍!
理性讓我們承認,煤炭行業可以降低危險性,但仍存在一定風險。可是從事故分析報告中,讀到那些可笑的、可悲的、可恥的、可恨的人為原因時,你的內心再難以容下半分平靜。所有的危機都在黑暗的礦井中爆發,而官煤勾結、監管不力、非法開采、盲目發展、生產落后、管理混亂、設備不足、人員素質差,才是滋長危機的根源!
導致礦難的原因很多,甚至一個操作失誤都可成為書面解釋。但作為一名管理學者,我個人認為——缺失安全文化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說到安全文化,不得不提一個企業,那就是位居2005年財富排行榜第188位的杜邦公司。杜邦是靠化學工業和軍火工業起家,經營的是危險性極高的產品。第一家杜邦工廠經營到十年左右時,發生了一次嚴重的爆炸,令創始人老杜邦深受震動。為了杜絕類似事件發生,老杜邦發誓要讓公司成為安全的地方,為了表示決心,把家搬到工廠倉庫旁。杜邦公司的安全文化從此誕生,兩百多年來堅持不懈地貫徹和落實,將一家充滿危險的公司變成了以安全享譽全球的巨型集團。杜邦最為可貴的品質是,實實在在地踐行安全文化。辦公室首選中低層,便于發生天災人禍時員工迅速逃生;員工必須進行安全培訓,提高安全意識和技能;公司內不許來去匆匆,避免意外摔傷;鉛筆削尖端必須朝下插入筆筒,以免無意扎傷;別出心裁地發明安全炸藥,降低炸藥的危險性……事無巨細,消除一切不安全隱患,杜邦敢于宣稱:“本公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杜邦是一家企業,他可以做到,我們一樣可以做到。安全文化往大處說,國家倡導安全觀念、建立安全機制;往細處說,個人加強安全意識、提高安全技能。每個機構、每個個人都責無旁貸,既是安全文化的倡導者也是踐行者。煤礦單位承上起下,是落實安全文化的核心。假如負責人有安全意識,就不會非法開采;假如技術人員有安全意識,就不會冒險開挖;假如礦工有安全意識,就不會帶著毫無作用的自救器下井……假如,還有多多少少個假如,而每一個假如都可以避免一個不該發生的災難。
企業家精神是企業文化的原型,只有煤礦單位領導重視安全,安全文化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執行。老杜邦決心杜絕事故,把家安在倉庫旁,只要發生意外,他就是災難的殉葬品。我們不妨做一個設想,如果我們的煤礦領導每天都花一個小時呆在井下觀看礦工工作,“爆炸”、“透水”、“塌陷”會不會刺激他們的大腦?如果第二天他們仍要回到井下,相信他們會采取一切措施杜絕隱患。遺憾的是,沒有幾個領導有勇氣走入那個充滿死亡氣息的黑暗世界。當然,也并非真要領導呆在井下才能解決問題,而是希望他們珍惜礦工的生命如同自己。只有當領導把礦工的生命放在首位,安全文化才能得到有力執行。用安全文化影響每一個決策、每一個行動,不該發生的事故才會不再發生。
礦業安全,不僅是煤礦單位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中電電氣集團是杜邦在亞太地區唯一的變壓器制造合作企業,早在四年前已關注國內一連串的礦難事件,潛心開發一系列礦用隔爆干式變壓器和礦用隔爆型移動變電站。產品可以用于有甲烷混合氣體和煤塵的礦井中,也可用于粉塵嚴重有爆炸危險的場所。產品體積小、重量輕、隔爆性能可靠,電氣性能指標領先國內同類產品,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填補國內空白。作為一個有責任的企業,中電電氣從煤礦行業的特點出發研制產品,以自己的技術優勢為礦井安全貢獻一己之力。如果全社會都來關心礦工的生命安全,我們可以避免一系列不該發生的礦難。
安全文化,上行國家,下至個人。如果每一個機構、每一個個人都來關心、關注安全問題,一年可以消除多少隱患?一年可以挽救多少生命?礦工是弱勢群體,請重視他們的生存危機,不要再讓惡夢延續。國家有責任監管,企業有責任執行,全社會有責任關心,將安全意識灌輸到每一個環節,讓我國的煤炭行業早日成為“安全型行業”。
171位亡靈,你們的離去已無法挽回,我們痛心、慚愧。我們現在所能做的、應該立即去做的,就是全社會倡導安全文化,杜絕下一個“11•27”。
上一篇:煤礦安全生產之四大怪現象
下一篇:關愛生命,讓安全與我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