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安全生產意識是無形的,它只存在于人的思維意識中,并通過行為表達出來。這種意識似乎談不上是一種“資產”,因為它不能用價值來衡量。然而這種“無形資產”又恰恰是一種能轉化為安全生產并帶來經濟效益的最關鍵因素。
安全就是效益,這已被廣大職工所認同。但安全從何而來?不是天上掉下來,是要以法制確保安全、以規定促進安全、以科技優化安全、以管理提升安全為基礎。這一切都離不開人,因為制度靠人制定,規章靠人執行,設備靠人操作,企業的安全生產過程其實就是人的思維加行為過程。在所有安全生產活動中,人是惟一“活”的東西。同樣,一些企業95%的安全事故來自于生產中的“三違”,而“三違”的根源也離不開人。
但在資產重組中,不少企業看重的是有形優質資產,千方百計地“盤活”生產裝置,以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卻把企業在長期實踐中總結的安全經驗棄置一旁。有著良好遵章守紀習慣、并敢于和“三違”現象做斗爭的職工不能得到“組合”,有著豐富的安全管理手段,卻相應缺乏專業技術的人被排除在“重組”之外,忽視了安全這個“無形資產”在重組中的“優化配置”,當引起我們的重視。特別是石油石化工業,從事的是易燃、易爆、易污染的高風險工作,安全生產環境非常復雜。如果我們思想上稍有麻痹松懈,就有可能出現第二個、第三個“12•23”川東特大井噴事故,企業的發展就無從談起。
沒有安全的“優化配置”,任何有形的優質資產都可能毀于一旦。“12•23”特大事故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安全意識當然是一種“優質資產”,它恰恰能保證優質資產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反違章、查隱患、促整改”,一切工作都要以人為本,做到樹立長效安全工作目標,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提高安全裝備和技術水平,建立適應國際市場環境的安全運行機制,制定科學、合理、可操作的安全生產預算。提高全員的安全意識,才能營造良好的安全工作環境。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習慣性違章---安全生產的絆腳石
下一篇:班組活動記錄貴在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