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安全工作全局,以人為本的理念做為安全工作的行動指南。無論從國家的安全法律、法規、規范、安全標準,還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安全工作的系列指示、講話要求,都包含著對人的親情與呵護。濃濃的人情味、科學的安全觀,必將推動安全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意識、法制意識,增強安全責任者的責任感、主動性、創造力,以人為本的安全發展觀定會深入人心,開花結果。
安全,人們既欣慰又懼怕的字眼。大家企盼有安全的工作環境、安全的社會環境、安全的國際環境、安全的家庭環境、安全健康的意識。以人為本,安全有福、祿、壽、喜之內涵,有吉祥、和諧之寓意。安全了,人則穩、事則穩、社會則安定。每當一起起礦難發生、火災的發生、交通事故的發生,房倒屋塌、滑坡、水災、爆炸等等安全事故的發生,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莊莊慘烈的場面,絕望痛苦的淚水,妻離子散的悲歌,安全的字眼又讓人覺得恐懼害怕,不愿看他。近幾年來,我國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頻發,幾個人、幾十個人、甚至上百人的死傷,安全,你怎么了?你為何在咆哮、發怒?死傷者家屬坐不住了,各級政府坐不住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坐不住了。人們忘不了胡總書記有關安全的重要講話批示,人們忘不了溫總理在視察礦難時的淚花,我們要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參與,打一場綜合整治安全生產的人民戰爭。
一部部法律法規出臺實施,一個個紅頭文件,一場場的會議都在講述安全的故事,安全的的網越織越密,人民對安全的呼喚越來越強烈,我要安全、還我安全的呼聲與日俱增。但當你平靜下來,認真思考,認真分析安全形勢,以及造成事故的原因時,我們要做得實在太多、太多。實事求是地講,我們的安全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有待改進:
1、相關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規范、要求還不配套、完善,制約著安全工作的深入與發展。
2、安全監管的工作力度、專業素質有待提高,橫到邊、縱到底的安全監管體系還不完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不適應安全工作的需要。
3、安全工作的欠賬和投入不足,量化不細,基層基礎工作還相當薄弱。
4、腐敗、官商勾結對安全工作的侵蝕需繼續加大整治。
5、安全培訓還未從學生抓起,安全常識應該進課堂、進企業、進農村、進家庭,培訓教材應該進一步健全規范。
6、安全工作的科技含量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安全裝備、科技裝備滯后于經濟發展。在企業、在農村、在社區的消防安全專業力量、裝備以及規范,滯后于社會、經濟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發展和需要,配套工程跟不上。
7、安全的以人為本理念更應該突出責任、義務、權利的統一性。從業人員的安全能力須規范(撲救初起火災的能力、應急疏散逃生的能力;處置突發初起事故的能力、規避風險的能力);企業安全管理人員責、權、利應規范,基層安全管理工作必須有人干、有人管,以人為本更應該突出基層安全管理人員的“本”,使其“在其位、謀其政、行其權、盡其責、取其酬、懲其誤”。
8、消防安全要著力解決基層隊伍、裝備建設,使其更具有專業化、標準化。什么樣的企業,據其規模,更應該明確其消防所達到的標準,分級管理。
9、安全管理應擴大范圍,把“反恐”納入行業規范,以適應企業國際化的需要。
10、安全的規范性文件應更具體明了,有標準數據,有具體要求,以力實用性、可操作性,圍繞“好落實、落實好”的目標做文章。
11、安全執行力有待提高,要著力加強縣區以下、到企業班組、從業人員的安全執行力建設,否則,不通則堵。
12、政府應對重點單位實行安全監管,實行派出安全監控員制度。
從以上12點中可以看到,安全管理是國家行為,是政府行為,是企業行為。國家有法律,政府有法規,行業有規范,企業抓落實。政府應在企業落實上著力解決三大問題:
一是政府應把企業領導重視程度用安全投入額度來衡量。
二是企業安全真正與生產經營同計劃、同布置、同檢查、同考核,國家法律法規或行業標準也應明確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具體要求,否則,管生產的對安全工作不真抓實管,監管的不專業,員工的非專業,最終導致企業事故頻發。
三是企業危險源、特殊設備、重點要害部位的防范措施必須經縣、鄉兩級的安監機構審核批準,納入監管范圍,這一塊不出問題,企業就平安多了,所以政府的監管方式更應具體細致,管到企業,管到重點要害部位。使企業不漏管失控,盡職盡責不出事故。
三大瓶頸解決了,企業必須圍繞以下方面做好安全工作:
一、硬件方面
(1)安全組織體系建設。廠級、車間、班組的安全管理組織必須健全,有專業水平。
(2)制度建設。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程序、安全管理標準以及安全操作規程。
(3)安全防護、保護裝置,安全技術裝置,消防設施、設備、器具必須完備有效。
(4)電器設備、線路必須符合行業標準,操作人員持證上崗。
(5)企業危險源必須進行辨識,實行運行控制與風險評價,建立預警、預測、防范工作機制。
(6)企業必須搞好安全生產“三級”培訓,提高員工的四個能力,即撲救初起火災的能力、應急疏散逃生的能力;處置突發初起事故的能力、規避風險的能力。
(7)企業安全投入不能低于利潤的3‰,規模以上企業(員工滿2000人)必須組建專職消防隊。
(8)企業必須開展各種形式的安全檢查,自查自糾,消除隱患。
(9)企業必須對安全生產事故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
二、軟件方面
(1)企業必須從法人代表起逐級承擔安全責任,承擔控制指標,實施一崗雙責、一票否決制。
(2)企業必須開展安全文化建設,著力解決全員的安全意識、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突出生產現場的檢查考核,開展安全知識競賽,文藝體育活動,應急疏散演練,火災事故施救演練活動。用經濟手段、制度手段、榮辱手段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營造安全文化氛圍。
(3)企業必須開展安全專業授課、專家講課,播放行業安全光盤,開展安全技術比賽活動,提高員工的專業安全知識。
(4)企業的晉級提升必須有安全指標。
(5)企業的安全管理人員待遇必須職級高配,解除其后顧之憂。
(6)企業必須有技術改造、工藝改進計劃,提升安全科技含量。
(7)企業必須做到新建、擴建、改建工程的安全“三同時”。
(8)企業必須改變“重罰輕獎”的獎懲做法,由處罰型向重獎型轉變,有情緒的工作是干不好的,榮譽是激勵也是鞭策,還是創新的推動劑,所以獎懲同等重要。
(9)企業必須把安全生產、消防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一齊抓、一塊管,不可分割,這是企業平安建設的整體要求。
通過以上措施的不懈努力,企業定會朝著安全程序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平安和諧、安全形勢持續穩定。今年是國家“十一五”計劃的開頭年,起步年,做好2006年的安全工作意義重大,黨和政府把安全工作納入了基本國策,提到了突出位置,列入了議事日程。今年初,就加大了安全監管領導力度,先是研究制定國家的安全“十一五”計劃,相關的規定、條例紛紛出臺,現正在著手制定各行業的安全標準、規范、要求,監管力量不斷增強延伸到鄉鎮級,安全的科研工作全面展開,安全檢查頻頻開展,教育培訓持證上崗步入法制化軌道。等等,都說明了黨和國家對安全工作的重視和解決問題的決心。企業要認清形勢,搞好本企業的安全規劃,納入預算,把國家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要求與自己的實際相結合,量化、細化抓好落實。同時,企業也要體現自己的安全文化特色,做到安全促生產,生產促安全。不出事故乃企業之幸,員工之福,企業要基業常青,打造百年老店,走出國門,走國際化之路,沒有安全行嗎?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安全從細微入手
下一篇:抓住安全生產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