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習慣性思維里,“老生常談”是人們對同一個問題翻來復去談產生的反感情緒,是對談者生厭的一種不滿表達。
某礦前不久發生了一次死亡事故,被國家安監部門定性為責任事故,在追查事故責任過程中,班員和當班班長爭執不休,班長說班前會上對某項安全措施強調了的,班員說班長沒講。“反正每次班前會翻來復去在講,也沒注意哪些講了,哪些沒講。”其他是是而非的班員,顯然也把班長強調安全當成了“老生常談”和“耳邊風”。
筆者就“老生常談”這個問題采訪過一些班組長,一些班組長的苦衷是,“每天接觸的安全管理措施就是那些,你反復講職工不愛聽,說你老生常談,你不講,出了事故又有責任。”還有一些班組因害怕職工有意見,開班前會就應付了事,該強調的也怕講了,這給現場安全管理也埋下了隱患。
煤礦是個特殊的行業,員工文化素質、思想素質普遍偏低,如果不反復講,經常提醒,現場操作就會“走樣”。所以從另個側面講,老生常談也是思想意識上的警鐘長鳴。但作為班組長,加強自身的管理修為,時時寓老生常談以新意非常重要。筆者從幾位從事班組管理多年的班組長那里,了解到一些他們對付老生常談的成功經驗,覺得很值得借鑒。
經驗之一,“征求意見型”。班組長把當班的工作任務布置明確后,留出時間充分聽取班員們對搞好當班安全管理的意見,班長適時引導大家的思想,統一到當班的安全重心上來,但班組長一經集中大家的意見,形成決定后,就必須嚴格執行,不能讓每個人都帶著各自的“主見”“我行我素”。用班組長們自己的話說叫做“借大家的嘴,說自己的話,干好共同的活。”
經驗之二,“話題引導”。作為班組長,要隨時注意收集最新的安全事故案例,“三違”典型等等,以“新聞傳播”的形式,在班前會前結合講,既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又便于展開自己的話題。
事實證明,煤礦基層管理離不開“老生常談”,離不開警鐘長鳴的警示、隨時的提醒、反復的強調和嚴格的現場管理,在人命關天面前,班組長除了在實踐中掌握一些管理技巧和方法外,“老生常談”意識不能減,員工有意見,總比流血流淚發生悲痛事故好千百倍。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早、緊、嚴、全”抓安全
下一篇:年終更應堅持“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