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一次戰友的聚會上,閑聊敘舊的過程中,無意間聽到戰友談到工作中遇到的一件事情。說起我的這個戰友,他晚我三年轉業,回到地方后被安置在一家國營企業,每天的工作就是主要負責后勤倉庫的物品擺放、定期保養與清查,工作的性質雖然有點枯燥乏味,但是工資待遇上還算可以,平日里也就這么平平淡淡地工作著。可是前段時間,他所分管的倉庫,在一個夜晚卻突發大火,幸虧當時人員在場撲救及時,并沒有釀成太大的財產損失。當時我就問是否他也在場,他幸災樂禍嘿嘿一笑地說幸虧當晚不是他的夜班,倒是把和他搭檔的伙計嚇得不輕。后來事故原因查清了,原來是和他搭檔的伙計在清查倉庫時,由于煙頭沒有及時踩滅,從而導致了這起火災事故的發生。
后來聚會結束以后,作為單位的安全員,習慣性地就將這件事聯想到了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因為我們水利系統也有自己的防汛物資倉庫,也有自己內部的倉庫保管員,雖然我們有自己管理物資倉庫的技術方法和科學經驗,但是在這里我所要說的,并非通過這件事情告訴大家,我們還要時刻警鐘長鳴、引以為戒那么簡單化、形式化。而是要通過這件事情,思考如何更深層次的做好下一步安全管理工作。
不知大家有沒有察覺到,在當今社會上,無論各行各業,對于安全生產管理這個課題,不管作為領導者抑或是管理者、執行者,目前普遍存在兩種錯誤傾向:一種就是對待抓安全生產工作消極怠慢,掉以輕心,甚至于麻木不仁,置若罔聞。嚴重一點地講,認為安全生產說白了就是可有可無的一項工作,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的產生,歸根結底不外乎有兩點簡要概括:一是安全管理法律意識淡薄。二是畢竟沒有“出問題”,沒有客觀性地意識到,如果一旦出現問題的后果嚴重性。
另外一種就是遇事驚慌,反應過度。由此可以看出,這肯定是出現問題了,出現問題怎么辦,損失畢竟是造成了,而且是不可挽回了,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大眼瞪小眼。接下來面對的就是,領導害怕擔責任,職工害怕“挨板子”。以至于當初很容易解決的“小事情”,最后演變為“大事情”。其實這兩種傾向對安全生產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正確的工作態度應當是按照安全生產的客觀規律辦事,把對待安全生產的工作熱情和科學的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客觀正視,對出現的安全問題不怠慢、不急躁,尊重安全生產自身的客觀規律,科學化、人性化地扎扎實實做好安全生產的基礎性工作,從事物的最根源抓起,具體體現在達到本質安全上下真功夫。安全生產工作也只有這樣耐心細致、科學嚴謹地“一點點摳”,才能盡最大化地避免事故發生,實現安全生產。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淺談安全責任重要性
下一篇:安全生產須抓好“四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