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事關黨和政府的形象,是一項只能持續加強而不能有任何削弱的極為重要的工作。安全是個人和家庭的幸福,是企業的生命和效益。謀發展就是為人民謀福祉。要讓民眾享有更多“獲得感”,首先要保證既有的獲得不被剝奪。安全,就是人民群眾最實惠最溫暖的“獲得感”。
生命安全沒有保障,獲得感、幸福感就無從談起。發展只有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才能讓人們免于瞬間失去的焦慮和恐懼。牢牢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用安全托底,發展的步子才更穩定堅實,百姓生活才會平安幸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命關天,發展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必須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人沒了,發展還有什么用;人沒了,還怎么能發展。“紅線”必須成為安全生產的底線、警戒線和生命線,必須高度警惕,嚴密堅守。
遏制重特大事故頻發勢頭,必須把準重點、抓住要害。盡管不少事故的發生具有一定偶然性,但深挖根源就會發現,重特大突發事件,不論是自然災害還是責任事故,其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主體責任不落實、隱患排查治理不徹底、法規標準不健全、安全監管執法不嚴格、監管體制機制不完善、安全基礎薄弱、應急救援能力不強等問題。
禍患積于忽微,風險藏于懈怠。城市建設、危舊房屋、玻璃幕墻、渣土堆場、危化品、煙花爆竹、交通運輸……這些重點防范區域的安全監管一旦松懈,事故就很容易趁虛而入,威脅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此外,對公共生活的其他領域,比如大型群體性活動、電梯安全等,也要強化常態監管。不少血的教訓,都給安全生產鳴響了警鐘。沉痛的代價警示我們:責任缺位、監管“失聯”,安全生產這根弦松了,生產生活就很容易陷入無防備狀態,發展也可能功虧一簣。
安全穩定工作連著千家萬戶,寧可百日緊,不可一日松。安全生產是一項長期工程,遏制重特大事故頻發勢頭,任重道遠。安全生產絕不應只是墻上的標語,更不應“走過場”“打折扣”,而是應該貫徹于發展的始終,貫穿于生產的每個流程,融入到生活的每個場景。只有堅定不移地保障安全發展,狠抓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通過深化改革創新,加強和改進安全監管工作,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解決安全生產問題,才能為安全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周全保障,為發展加固“防火墻”,為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織好“防護網”,給群眾更多安全上的“獲得感”。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遏制重特大事故就是要強化執行力
下一篇:安全管理中,這些人需要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