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時空連線):上周四,南京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建設工地突發大火,即將完工的科技館主體建筑巨大的頂棚全部被燒毀,所幸的是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目前起火的原因已經查明,來看記者發回的報道。
施工工地宣傳牌上的這張效果圖顯示:建成后的南京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大氣而時尚,橢圓形科技館造型別致的屋蓋尤其引人注目。1月20號上午11點多鐘,即將裝修完工的這個巨大的屋頂突然起火,滾滾濃煙騰空而起綿延百米,整個建筑工地上空一時間遮天蔽日。這個總投資3.5億元的工程在主體部分進入收尾階段的時候突然陷入可能被付之一炬的危險境地。
[同期聲]目擊者1:“下邊有人在跑,拿滅火器救火。”
目擊者2 :“燒得非常快。”
目擊者1:“老板急哭了,不知道該怎么辦……”
據了解,屋頂起火的時間是1月20號上午11點10分左右,11點15分,南京消防接到了報警。南京市消防局副局長趙忠山告訴記者,有8個中隊、24輛消防車、127名消防人員趕到現場撲救。
盡管消防部門投入了最大的力量進行滅火,由于屋頂表面鋪設了一層金屬板,而火是在它的下面一層逐步蔓延,即便高壓水槍不停地噴射,大火還是很快吞噬了整個屋頂。
近3個小時過后,大火被撲滅,幸運的是沒有人員傷亡,科技館內部也沒有被大火殃及。但是科技館屋蓋的頂棚全部被燒毀,直接損失近百萬元,而主體鋼架材料受損的情況還有待于專家的檢測,人們更擔心的是,這些主體鋼架過火之后是否還能繼續安全使用,如果不能,損失將不可估量。
此外,南京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2003年9月開工以來主體部分已基本完成,原計劃今年6月1號前投入使用 ,預計一年可以接待青少年兒童游客80萬人次。但是這場大火無可避免地要使工期延長,場館對外開放的時間被迫推遲,這都是令人不可小視的損失。
那么,主體建筑屋頂上的火是如何引發的呢?南京市消防局副局長趙忠山告訴記者,起火原因是工人違章用電焊,引起保溫材料起火。
據調查,起火點位于科技館屋頂的西北角,當時幾個工人正在頂棚上用電焊機進行安裝作業。
記者:“火災發生之前,屋頂已經鋪好了5層材料,其中我手中的這種保溫材料是泡沫材質,屬易燃物質,那么這些工人在這些易燃材料當中使用電焊機作業時是否采取了防護措施呢?”
據調查,當時在屋頂使用電焊作業的工人有兩位,劉建強和彭茂清。
記者:有焊渣掉下來的時候,你們是怎么處理的?
劉建強:搞一個瓦接住。
彭茂清:用一塊鋁板接住。
記者:一般都是用這種方法嗎?
彭茂清:對,一般都是這樣。
方大裝飾工程公司項目部經理 一個平板肯定不能防止焊渣四處飛濺,接火漏斗應該是四周有折邊的,相當于一個簸箕形狀。
記者:這種鋁鎂錳板也是用于屋頂的一種防護材料,當時這些工人就是試圖用這種平板來接住電焊渣,他們沒有想到,飛濺出去的火花點燃了旁邊的易燃材料,引發了這場大火。
記者:開始著火的面積有多大?
彭茂清:面盆那么大的窟窿
記者:發現起火后,你是怎么做的?
彭茂清:叫人下去拿滅火器。
目擊者:那時火不大,看到老板拿著滅火器上不去,急得不知道怎么搞。
我們注意到,工人們當時作業的地方離地面有十幾米高,上下都要通過腳手架,在緊急的情況下,當工人從這里爬下去找到滅火器再爬上來的時候,火勢已經蔓延開去。而按照規定,在使用電焊工具時,應該隨身攜帶滅火器材。南京市消防局副局長趙忠山告訴記者,這種火災應該可以避免,如果現場有滅火器在動火點,有效撲滅也不會蔓延。
我們注意到,在這個施工工地但凡涉及到“動火”的工作都有著非常嚴格的審批制度,而且有專門的安全員負責監督管理。
安全監督員黃海生:動火有審批程序,首先要給我們講在哪些部位用,是否有上崗證,還要察看現場,確認有監督員,作業環節都具備了,我們就相應地給他發允許他動火的一個證。
而據我們了解,兩位工人不僅沒有辦“動火證”,也沒有作為電焊工這種特殊工種必須具備的上崗證,甚至對如何使用電焊機也只是一知半解。
彭茂清::我們不是專業的電焊工人,我們搞電焊是臨時的,面罩和手套都沒有。
劉建強:電焊我們本來都不會用的。
記者:誰叫你們這么做的?
彭茂清:老板,包工頭姚金虎
工人們提到的老板叫姚金虎,他承包了科技館頂棚的大部分安裝工程。
記者:工人培訓了嗎?
姚金虎:不是專門培訓,主要是現場指導怎么干。
據我們了解,科技館屋頂工程項目的中標單位是深圳方大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而深圳方大又把屋頂工程分包給了兩個施工隊,姚金虎就是其中一個施工隊的包工頭。姚金虎沒有什么建設資質,也沒有固定的專業施工隊伍,工人都是臨時招募,松散管理,施工現場嚴格的規章制度在他們眼里并沒有多大的約束力。
彭茂清:我們在工地上沒有明確分工的,老板叫干什么就干什么
劉建強:我到這里來了1、2個月,平時在家種田。
南京市安全監督管理局處長張躍進:他們的隊伍首先無資質,特種人員無上崗證,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昨天還是農民,今天就是工人,培訓、教育、技能的掌握都存在一些問題。
在南京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工地上,到底有多少家施工單位在同時參與建設,其中象姚金虎帶領的這樣的包工隊伍又有多少?誰來對這些人員的上崗資格進行審核,工地的安全生產又該由誰來管理呢?
據了解,目前同時在這個工地上參與建設的工人有200多人,分屬于13個承建單位若干個不同的包工隊,在這樣一個關系錯綜復雜的施工現場,每一分鐘都可能出現安全事故隱患。而墻上公布的各種規章,櫥窗里的曝光欄都說明:安全管理缺的并不是制度,而是每一個人對制度認認真真的落實。時空連線江蘇南京報道。
兩個違章的工人在采訪中反復跟我們的記者說,他們當時只電焊了米粒大的四個點,前后還不到2分鐘,然而事故往往都是發生在不經意的一瞬間,2分鐘的違章操作造成的是國家近百萬的直接損失和工程重建、工期延長等無法完全估量的損失,這就是2分鐘的代價。
下一篇:山西某制藥廠火災(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