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柱、墻、垛破壞倒塌案例(五)
2007-12-11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江西吉安地區師專綜合樓倒塌案例 該樓為四層磚混結構,1372m
2。底層為汽車庫,前墻柱距為4m,由24cm厚磚墻加37cm*49cm磚垛承擔上層大梁荷重。二至四層為宿舍,開間4m,墻厚24cm。當施工完四層墻體時,底層磚垛大梁墊塊下出現微裂縫,第二天裂縫寬度發展到6~7mm,磚開始剝落,墻垛向內鼓脹,當天晚上全部房屋由四周向中間傾塌。經核算,底層磚垛局部抗壓安全系數僅1.09,底層窗間墻強度安全系數僅為1.39,都遠遠低于規范要求的2.30。但這次倒塌事故,首先是磚垛梁墊下局部抗壓能力嚴重不足導致的,窗間墻也就接著倒塌了。在施工方面,因擅自將大梁下的墊塊減小減薄,致使本來設計安全系數已嚴重不足的砌體局部受壓面積變得更小;磚的標號原設計為MU7.5,實際不足MU5,砌筑質量也不好,有的部位砌成“兩層皮”。這次事故幸有預兆被發現,人員及時撤離未造成傷亡。倒塌的時間為1983年6月9日下午和6月10日上午,分兩次全部倒塌。第一次是⑥到⑩軸線部分,第二次是①到⑥軸線部分。
湖南萊陽縣農副產品倉庫倒塌案例
該工程為二層混合結構,建筑面積585m
2,全長21m,跨度12m,跨中設37cm*49cm磚柱。1983年6月18日在作屋面找平層時,突然全部倒塌。造成倒塌的直接原因是:設計磚柱為62cm*74cm而施工中卻改為37cm*49cm,斷面減少60%,承載力嚴重不足造成。施工單位的農建隊,他們缺乏結構知識,對關鍵結構部位任意修改,這也說明管理上的混亂。
山東鄒縣魯南電廠一處食堂倒塌案例
該工程為磚混結構,建筑面積604m
2,長40m,跨度15m,檐口高6m,薄腹梁,聯系梁,空心板。1983年6月19日二榀薄腹梁、40塊空心板、18根聯系梁和部分墻體同時倒塌。主要原因是墻體強度偏低,偏心受壓后首先破壞,接著是上部結構隨之倒塌。
福建福州第一開關廠辦公樓倒塌案例
該樓于1983年9月7日凌晨,在剛澆筑完屋面混凝土后,突然發生三層以上的扇形大廳倒塌,倒塌面積約380m
2。
該樓為四層混合結構,轉角處的扇形大廳為五層,建筑面積1641m
2。層高3.3m,檐高16.5m。扇形大廳由兩根獨立柱承重,底層為49cm*62cm鋼筋混凝土柱,二層為49cm*62cm磚柱,三、四、五層為49cm*49cm磚柱,磚柱要求MU7.5磚,M5砂漿砌筑;樓板和屋面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板。
1983年9月6日下午,開始澆筑屋面板,至7日凌晨3時20分澆筑完畢,5min后發生倒塌,幸人員剛撤離現場,未造成傷亡。扇形大廳的屋面板和四、五層樓板塌落在三層樓板上。兩層樓板因支撐在底層的鋼筋混凝土柱上沒有塌落,三層樓板因支承在49cm*62cm磚柱上也沒有塌落,而支承在49cmX49cm磚柱上的四、五層樓板和屋面板都塌落在三層樓板上。倒塌的主要原因是三層49cm*49cm磚柱的設計安全系數偏低,為1.75,再加施工質量低劣,獨立磚柱竟采用嚴禁的包心砌筑法,砂漿的標號只有M2.5,僅達到設計要求M5的一半,這樣就進一步大大降低了安全系數偏低的磚柱的承載能力,當屋面荷重上去后,三層磚柱破壞,三層以上結構倒塌。由此可見,獨立磚柱這種結構,必須精心設計、精心施工,方能保證安全。
陜西西安六村堡供銷社營業樓倒塌案例
該工程為二層磚混結構,建筑面積488m
2。1983年5月開工,10月17日內粉刷剛完畢時突然倒塌。原因是私人設計,結構不合理,施工、不按操作規程。經核算底層營業廳磚柱安全系數僅0.87。這是由不懂結構設計的私人設計的房屋,所以安全系數會如此之低;施工又是由不懂規范的農建隊施工。這樣的獨立磚柱是必然要破壞的。幸倒塌時室內無人,未造成人員傷亡。
甘肅蘭州閥門廠教學樓墻體倒塌案例 1983年10月26日,在該教學樓施工中,發生墻體倒塌事故,砸斷樓板18塊,砸傷工人1人經搶救無效死亡。
該教學樓為三層磚混結構,建筑面積2388m
2。一層用37cm厚磚墻承載樓板;兩層為了擴大使用面積,將部分磚墻改為鋼筋混凝土大梁承載樓板。按照施工程序,應先施工兩層大梁,安裝樓板后,再砌筑三層磚墻。但施工隊長為了加快進度,竟采用先砌磚墻,待大梁澆筑后再嵌裝三層樓板的施工程序。這個施工方案本來就是不安全的,而在施工中,操作人員又以預留槽太小,樓板不好安裝為由,把預留槽加大,也沒有按邊安裝樓板,邊塞縫的要求進行施工。在發生事故的前一天,有5塊樓板沒有塞砌就下了班。在嵌裝樓板的過程中,有一道長6m、高3.66m、厚370mm的磚墻突然失穩倒塌,先后砸斷了三層和兩層樓板,一名工人當場被砸,并隨墻從3層墜落下來,不幸死亡。此類案例甚少。
安徽屯溪市橡膠廠綜合樓倒塌案例 該樓建筑面積714m
2,三層磚混結構。當墻體砌至三層窗口時,發生整體倒塌。主要原因是設計安全系數不足,事故后核算,底層磚垛局部受壓強度安全系數只有1.63(規范為2.3),加上施工質量差,砌筑砂漿隨意配合,墻體接槎不好,終于造成倒塌。在倒塌前牛個月,磚砌體已出現若干裂縫,并有磚塊被壓碎裂的預兆,但未能引起注意,終于在1984年2月1日上午8時左右,部分磚垛被壓破壞,接著引起整個綜合樓的倒塌。幸當時尚未上班,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江西鉛山縣藥材公司辦公樓倒塌案例 該樓為三層混合結構,建筑面積615.9m
2。磚垛斷面過小,大梁下不設梁墊,磚和砂漿標號達不到設計要求,柱子用包心砌法,在進行屋面混凝土澆筑時,發生整體倒塌。事后核算,底層磚垛的底部安全系數只有1.83,底層磚垛的頂部為1.99,均小于規范要求的2.33(K=2.30*(1.35-A)=2.33)。倒塌前一天,已發現底層磚垛的底部,即接近地面處有裂縫和破碎狀況,第二天凌晨三時左右突然倒塌。倒塌時間為1984年4月3日,因在凌晨,未造成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