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概況
1. 南京特種汽車制配廠氧氣瓶爆炸。1988年5月9日9時45分,焊工在調小焊槍上氧氣閥的瞬間,只見一團火球,氧氣瓶突然爆炸,瓶頸部燒毀炸飛,氣瓶因排氣作用向相反方向飛出7m,打在12cm的槽鋼和鋼板欄上,將槽鋼擊彎。瓶頸處炸碎的一塊28mmX8mm~1mm的碎片將距爆炸現場45m的一居民六樓窗玻璃砸碎,未造成人員傷亡. 為了避免更大爆炸,該廠停產2天,間接損失約40萬元。
2. 南京玻璃廠氧氣瓶爆炸。同一天14時10分,南京玻璃廠工人在打開1只氧氣瓶的瓶閥時,氧氣瓶發生劇烈爆炸,氣瓶炸成多塊碎片,瓶底和氣瓶頸圈未找到(搜集到的七塊殘骸總重比原重少9. 5kg),同時將另一只氣瓶炸出5cm~5. 5cm的洞,氣瓶報廢。爆炸炸毀了氧氣房,車間約10m高處的窗玻璃被沖擊波震碎。在場的4名工人中2人當場死亡,1人重傷,1人耳膜震壞。
(二)事故原因分析
抽取同批充裝的數只氣瓶中的氣體進行色譜分析,結果在u只氧氣瓶中查出氧中含氫超標,其中4只為:11%、14. 4%、15. 1%和15. 4%,最嚴重的1只為:93. 9%。該兩廠所使用的氧氣都是南京1家氫氧站的氧氣。該氫氧站所在工廠5月8日7時30分至11時多,3號電解槽系統出現了異常現象,氫氣壓力均比氧氣壓力高,從而導致電解槽和洗滌器中的氫氣竄入氧氣中。設備未能按規定進行定期檢修、維護;5月8日的3名當班員工,基本上都是臨時拉來頂班的,遇到異常情況慌了手腳,不知所措。操作工弄虛作假偽造運行記錄,造成悲劇.
(三)預防同類事故的措施
1. 焊工在焊接、切割中發現氧氣不純時(特別是使用氫氣站生產的氧氣),切不可按常規關閉焊槍上的氧氣閥門。避免爆炸的最好方法是將焊槍上的氧氣閥開大,將瓶中的氧氣放完.
2. 氧氣瓶用戶使用前應用希爾球或其他可靠方法判別瓶內氣體。
3. 氣體亢裝單位應當嚴格檢查氫氣、氧氣生產設備,對出現的故障及時修理,保證設備正常運行;操作人雖應當進行嚴格的崗前培訓,能夠發現和處理問題,防止氫氧氣體混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