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經過
2004年12月7日中班,負荷300MW,A、B、C、E、F制粉系統運行,19:21:11 4B一次風機動葉在自動位指令突然從14.94%開至97.9%(19:21:38),反饋隨即由14.75%開至97.9%(19:21:38),電流由55A升至193A。運行人員立即將4B一次風機切手動減指令,同時4A一次風機切手動。
19:21:24 4A一次風機喘振信號發出
19:21:30 手打4F、4E磨,投CD2、3、4,AB1、3油槍,關閉4F、4E磨冷、熱風調門和截門,維持一次風壓。
19:23 停止脫硫系統
19:26:24 4A一次風機跳閘(經熱工人員確認,跳閘原因為喘振延時5分鐘后熱工保護動作跳閘),手動調節4B一次風機動葉維持一次風壓7000Pa。
二、事故分析總結
4B一次風機動葉指令突然全開至100%的原因,熱工認為控制系統的模件故障或風機邏輯錯誤導致。在19:21:24 4B一次風機動葉自動開大之前,運行參數均穩定,運行人員未進行任何操作。
當運行人員于19:21:12發現4B一次風機動葉全開后,立即解其自動,手動關小,并解4A一次風機自動,打4F、4E磨煤機,關其冷、熱風調門、截門,以保持一次風母管壓力。并投油穩燃。以上操作可以說非常果斷有效,因為六大風機故障中,一次風機故障最為嚴重,處理不好往往導致MFT,一般發現一次風機出現異常,打磨、投油、減負荷是必須采取的措施。
19:21:24 4A一次風機喘振信號發出,從參數變化可知:19:21:38 4B一次風機動葉全開后,此時4B一次風機已達到極限出力,而4A一次風機動葉開度基本無變化,兩側一次風機負荷嚴重不平衡,導致4A一次風機被憋死(這點從兩臺一次風機的風量變化上可明顯地表明),所以19:21:24 4A一次風機喘振信號發出,這是必然的。
4A一次風機喘振信號發出后,運行人員進行的操作如下:
將4B一次風機動葉關至30%后,將4A一次風機動葉逐漸開大,但4A一次風機動葉開到15%時,一次風壓沒有升高,反倒一直在逐漸降低,同時4A一次風機喘振信號始終在發著,到了19:26:24 4A一次風機喘振報警延時到了5分鐘,保護動作,4A一次風機跳閘。
以上操作過程中間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19:21:24 4A一次風機喘振信號發出,證明兩側一次風機負荷不平衡,出于避免保護動作跳閘或保護設備的目的,均應進行兩側風機負荷分配調整,讓風機喘振信號消失。當班值班員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曾將4A一次風機動葉減到過6%,想并上,但喘振未消失,故值班員又減4B一次風機動葉,并開4A一次風機動葉,試圖再次并列兩臺一次風機但未成功。
2、在調整兩側風機負荷的過程中,如果值班員頭腦冷靜的話,應該從參數上能看出來:此時兩臺一次風機的負荷都已不低,并不是因為兩臺一次風機負荷太低,而是因為一側被憋死,已經不出力導致的一次風母管壓力低。所以此時最明智的做法是:將4A一次風機動葉逐漸減小,直到其喘振信號消失,必要時可全關至零(必要時可稍減4B一次風機動葉開度,但需監視一次風母管壓力)。由4B一次風機單獨提供A、B、C三臺磨煤機的一次風量(4A一次風機跳閘后,證實了4B一次風機確實能單臺維持三臺磨煤機的出力),然后待各項參數穩定后,再逐步并列兩臺一次風機,這樣勢必減少事故處理的難度,也不會導致4A一次風機跳閘。
3、當然以上都是事后理論上的分析,在當時事故發生的情況下,現場環境嘈雜混亂,值班員很難冷靜分析,也可理解,同時處理的整個過程也可以說算的上比較及時正確了,避免了一次可能發生的跳機事故,得到了運行部領導和廠領導的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