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虹生吳俊)記者日前從國家安監總局獲悉,目前我國的安全生產正在穩定中呈現好轉的態勢,但形勢嚴峻,事故多發勢頭并沒有得到遏制。
去年全國GDP達到13.6萬億元,同時也有13.6萬人死于安全事故,1億GDP死亡1個人。去年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全國129起,也就是每3天發生一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別重大事故,去年14起,也就是一個月發生一起。今年的1到5月,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有23次,死亡682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6倍。
其中煤礦事故的高發形勢尤其令人擔憂。我國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是3人,美國是0.03,波蘭和南非是0.3。我國煤礦產量占全世界的31%,但煤礦死亡人數占全世界煤礦死亡人數的79%。
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在此間舉行的“安全生產萬里行”上分析了我國煤礦安全事故高發的五大原因:
第一,經濟增長方式落后,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高排放,低回報,低收益,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轉變到依靠科技進步,依靠人的素質提高上來。我國用了全世界31%的煤炭,29%的鋼材,8%的石油,45%的水泥,創造了全世界4%的GDP,數字反差太大,因此造成了煤炭緊張。我國去年煤炭產量19.5億噸,其中有安全保障能力的12億噸,剩下的7億噸安全保障能力不足。
第二,長期投入不足,安全欠帳嚴重。目前我國國有煤礦有505億元的安全欠帳,煤礦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設備要淘汰。煤礦的勘探投入也十分緊缺,目前我國已探明煤礦儲量1萬億噸,但是,能夠用于建礦的精查儲量不到400億噸。
第三,行業管理弱化,企業管理滑坡。我國的煤炭行業管理目前還很落后,行業的技術標準、設計規范有的多年沒修改,執行的還是原來7、8年前的規定;行業的重大技術攻關也有缺失,煤礦瓦斯形成的機理、瓦斯防治手段等許多問題目前都沒有解決。
在美國,開采煤礦對瓦斯實行“先抽后采”,在煤田沒有開發之前先把下面的情況弄清楚,然后打立井、斜井、水平井、叢式井、羽狀井等各式各樣的井,用一年多的時間把煤層的瓦斯抽出,再開巷道,工人作業時瓦斯就很少了。但我國目前根本做不到這一點,往往只在幾平方公里的煤田取幾個樣進行檢測,不能了解煤層瓦斯的真實分布狀況,因此不能做到真正的“先抽后采”。我國現在是“邊抽邊采”,有時為了搶進度、搶產量,根本就不抽瓦斯了。
第四,農村勞動力轉移。目前我國城鎮化率45.5%,但已經有1億多農民工轉向城市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更多的人進入煤礦和建筑行業。另外,還有1億農民等著勞動力轉移。目前不少煤礦對農民工缺少培訓,招來以后,不經培訓就簽了“生死合同”下礦。
煤炭行業的人才流失也非常嚴重,在剛剛發生事故的遼寧阜新煤礦,已經七、八年沒進大學生了,相反在職的老大學生也都走了。全國原本有不少所帶“礦”字頭的學校,但后來都紛紛改成了“某某科技大學”,院校中的采礦專業也紛紛下馬,由此造成了與煤礦相關專業學生的急劇縮減,以致于大專以上的煤礦專業畢業生每年已減少到只有1萬名。可是,這1萬名煤礦大學生,進煤礦工作的也只有800人。
第五,我國煤礦地質條件和其他國家相比存在先天不足。我國95%的煤礦都是井工礦,露天礦很少。我國高瓦斯突出礦占46%,煤層容易自燃的占一半。我國是百年產煤大國,現在煤礦礦井的平均深度是420米,煤礦工人為此付出了更多的勞動和艱辛。
上一篇:液壓機構故障的原因分析和處理
下一篇:評估才過關 悲劇就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