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演練目的
1、驗證制鈉一廠應急救援預案的可操作性,找出應急救援預案可能需要進一步完善和修正的地方。
2、驗證應急救援預案在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方面所具備的適應性,檢查并提高應急救援的啟動能力。
3、檢查所有應急隊伍及應急人員是否已經熟悉并履行了職責,及應急隊伍和應急人員之間的相互配合協調能力,驗證建立的報警、通信聯絡渠道是否暢通。
4、驗證應急救援及搶險器材、裝備的適用性。
5、驗證制鈉一廠與烏達區政府及烏達工業園區的應急配合,聯動方式及效果。
二、演練時間
7月24日9:50時
三、地點
制鈉一廠
三、演練場景設置
1、制鈉一廠液氯儲槽區選4#計量罐為事故液氯計量槽(在安全閥安全裝位置做一短節進行模擬),事故槽上有一管道和法蘭出現大量氯氣泄露(用氮氣壓縮空氣替代氯氣)。泄漏部位是管道上有一條狀裂紋、一圓形漏點和法蘭墊破損。
2、依據當時風向確定一名崗位員工氯氣輕度中毒。
3、運行控制隊一名隊員在應急處置過程中發生氯氣中毒。
4、氯氣擴散影響到周圍的天大、日盛、興達和蘭亞,并且向繼續向周圍擴散。
四、演練過程
1、最早發現者(氯泵巡檢工)應立即向當班生產主管報警,當班生產主管組織液氯當班人員進行事故初期控制。(現場第一次處理時,氯泵主操和操作工按規程模擬進行倒槽操作)
2、當班生產主管在處置過程中,判斷事故一時得不到有效控制,辨明風向,通過崗位喊話報警系統發布啟動應急救援預案調度令,詳細通告集合地點,(集合地點定于廠區大門),并由水泵工模擬開啟事故處理系統。
與此同時,以當班生產主管、液氯主操、液氯操作工、電解當班主操作為搶險人員,配帶空氣呼吸器進入事故發生地進行處理。(第二次現場用木楔子將圓形漏點楔住, 用管箍將帶狀裂紋卡住,但法蘭墊破損無法處理)
3、當班整流主操接到應急預案啟動的命令后,負責利用手機或崗位固定電話向應急指揮部成員(事業部經理、副經理、本廠廠長)報告,廠長向生技部長、安全部長、綜管部長和本廠各救援隊隊長通告。指揮部成員接到報告后,向各自負責的部室相關人員通告,救援隊成員由各隊長通告,隊員間有責任在第一時間相互通告,并立即趕往事故現場。安全管理部視情況向制鈉二廠、物資分公司和其它分廠、部門負責人通告,綜合管理部長負責向治安隊和醫療救護隊通告。各分廠廠長接到通知后,立即安排人員將本廠的空氣呼吸器調至制鈉一廠集合地點,以備急用。(制鈉二廠取兩臺空氣呼吸器到制鈉一廠)
4各崗位接到起到應急預案的命令后,各崗位有關操作人員按操作規程的要求進行模擬停車,撤離本崗位至集合地點:
A 當班整流操作副操將電解槽斷電。
B 當班鑄鈉主操將鑄鈉停車。
C 精制工停止放鈉和抽鈉工作。
D 液氯包裝工停止液氯充裝。
E 干燥工停燃燒爐和圓盤給料機。
F 氯泵工停止氯泵。
G 液氯水洗工停冷水機組。
H 液氯冷凍工停冷凍機。
5、當班空壓站操作工接到應急預案啟動的命令后通知廠區內的天大中式平臺、食堂、物資分公司、機修工段、寧夏日盛粗水合肼項目等單位的人員撤離到集合地點,并向興達公司、蘭亞公司等單位通告。
6、水泵工負責向門衛通告。
7、當班干燥工在干燥取出兩臺呼吸器到集合地點待命,另外一臺由電解主值使用。
當班鍋爐工取出兩臺空氣呼吸器到集合地點頭待命。
當班電工從總變取出一臺空氣呼吸器到集合地點待命。
8、除參加事故源控制的人員外各崗位人員到集合地點待命。
各崗位人員疏散人員立即戴好個人防護用品(如防毒口罩等)開始向集合地點疏散,在疏散過程中要相互轉告集合地點,并幫助提空氣呼吸器的人員。
9、到集合地點后,各崗位人員要相互點名,清點人數,水泵工到集合地點后,要全面清點人數,清點人數時發現液氯冷凍工未到集合地點,并及時將人員撤離情況通告指揮部(向本廠廠長報告,廠長向總指揮通告)。
10、清點人數后,由當班鍋爐工一人和當班電工帶空氣呼吸器到液氯冷凍崗位查找缺失人員。
11、門房值班人員在門房或路口引導相關人員進入廠區,或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廠區。治安隊到達后.聽從治安隊的指揮。
---門房值班或治安隊人員要在大門口做好引導和隔離工作;
---從到達現場的指揮部成員處獲取現場指揮部地點,并通告指揮部其他人員;
---嚴格控制進入現場的人員,進入現場的人員有義務告知門房值班或治安隊人員各自的職責,防止無關人員進入;
---指引消防車和救護車進入現場。
12、液氯冷凍工找到后,發現其中毒較深,由當班鍋爐工、電工、整流操作工和總變操作工組成救護組負責傷員的搶救。在醫療救護隊到達后,交于醫療救護隊進行現場救護.
13、其余人員由整流當班主操負責繼續在集合地待命并安排人員將辦公樓的空氣呼吸器放到集合地點。
14、指揮部成員到達后,各員工聽從指揮部的命令。先行到達的總指揮或副總指揮依據事故時的實際情況確定指揮部所在地(確定總變電室前為指揮部所在地),并通知綜合管理部部長通知門房。指揮部成員根據事故狀態及危害程度做出相應的應急決定,并命令各救援隊立即開展救援。
15、總指揮到達現場后,辨明事故危害程度,立即向烏達區政府值班辦公室、烏達工業園區管委會辦公室通報事故情況,并向蘭太公司領導匯報事故情況。
烏達區值班辦公室接到電話報警后,立即報告烏達區應急救援總指揮,按總指揮命令,啟動《烏達區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通知副總指揮和參加部門,實施救援。
政府各部門接到通知后,迅速趕赴現場,按指揮部的要求及預案中的職責開展工作,并與事故單位的對口部門取得聯系一同開展工作。
16、義務消防隊員到達事故現場后,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佩戴空氣呼吸器,首先查明現場有無中毒人員,并在廠區周邊兩人一組進行搜救,向指揮部報告周圍無中毒人員。
17、醫療救護隊到達現場后,與搜救人員、救護人員和義務消防隊員配合,立即救護傷員,對中毒的液氯冷凍工液應根據中毒癥狀及時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輸氧急救。
18、生產技術部和安全管理部人員到達現場后,會同事故單位(廠長及廠長助理),查明氯氣泄漏部位和范圍能否控制,做出處理事故的方案,并向指揮部報告,決定后由運行控制隊迅速執行。
19、運行控制隊人員到達現場后,充分了解事故源情況后,利用開關閥門、工藝停車、降負荷、堵漏工具等措施控制事故源。(第三次處理時,用堵漏工具將法蘭墊破損處堵住。)在控制過程中,一名控制人員中毒。
由其它人員向制鈉事業部指揮部報告,事業部總指揮向烏達區應急總指揮報告,烏達區應急總指揮命令危險源控制組(消防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將傷員抬出,交醫療救護組進行現場急救并轉送醫院。
20、搶修隊到達現場后,根據指揮部下達的搶修指令,迅速進行搶修設備,控制事故,以防止事故的擴大。
21、安全管理部人員到達現場后,查明氯氣濃度和擴散情況,根據當時的風向、風速,判斷擴散的方向和速度,并對泄漏下風擴散區進行監測,確定結果,及時向指揮部進行報告并與烏達區環境監測組取得聯系。(報告內容為:廠區周圍的氯氣深度較大,在烏達電廠路口及加油站處有氯氣味但濃度較小,不會對人員構成威脅)
22、治安隊到達現場后,擔負治安和交通指揮,在事故現場周圍設崗,劃分禁區并加強警戒。
23、物資分公司人員到達現場后,依據指揮部的命令,立即提供搶險所需的各類物資.
24、事業部各救援隊完成任務后向總指揮報告,安全管理部負責清點各單位人數并向總指揮報告。
25、烏達區各救援組向烏達區總指揮報告,事業部總指揮向烏達區總指揮報告救援工作已結束,危險源已控制完畢。
26、由烏達區應急指揮部成員會同事業部指揮部成員到事故現場進行查看。
27、由烏達區總指揮宣布本次應急救援工作結束。
28、由制鈉一廠、生產技術部和安全管理部對生產廠區進行檢查后,恢復生產。
29、由烏達區應急總指揮宣布本次演習結束。
五、事故源控制場景說明
前期背景:
現場操作人員聽到氯氣報警器報警,指示區域為液氯計量槽區,立即到液氯計量槽區檢查,見事態嚴重,一人不能控制事故源,立即向當班生產主管和液氯主操報告,當班生產主管作為當時現場最高指揮者,組織液氯主操、操作工進行事故初期控制,在處置過程中,判斷事故一時得不到有效控制,并根據事態發展,立即通過崗位喊話報警系統或手提電話發布啟動應急救援預案調度令。
事故源控制場景:
1、制鈉一廠液氯儲槽區一計量槽(以4#液氯計量槽)有一管道和法蘭出現大量氯氣泄露。泄漏點是管道上有一條狀裂紋、一圓形漏點和法蘭破損。
2、9:50由演練控制人員在液氯儲槽區氯氣探頭處用尾氣引發操作室內的報警裝置發出報警。
3、操作人員聽到報警后,勞保穿戴齊全,立即到現場尋找泄露源。
4、發現人員見事態嚴重,一人不能控制事故源,立即向當班生產主管和液氯主操報告,生產主管作為當時現場最高指揮者,組織液氯主操、操作工進行事故初期控制,在處置過程中,判斷事故一時得不到有效控制,并根據事態發展,立即通過崗位喊話報警系統或手提電話發布啟動應急救援預案調度令。
5、當班生產主管、液氯主操、操作工合理分工,進行事故初期控制。
6、現場第一次處理時,按規程進行倒槽操作。
7、第二次現場處理時,用木楔子將圓形漏點楔住,用管箍將帶狀裂紋卡住;但法蘭墊破損處無法處理。
8、指揮部成員到達后,各隊員聽從指揮部的命令。指揮部成員根據事故狀態及危害程度做出相應的應急決定,命令各救援隊立即開展救援。
9、運行控制隊人員到達現場后,充分了解事故源情況后,利用堵漏工具堵法蘭泄露點。
10、搶修隊到達現場后,根據指揮部下達的搶修指令,會同事故單位迅速進行搶修設備,控制事故,以防止事故的擴大。
11、救援結束后,由安全管理部負責清點各單位人數并向總指揮報告。
六、疏散、引導、救護場景說明
1、崗位員工聽到報警后,疏散人員立即戴好個人防護用品(如防毒口罩、濕毛巾等)開始快速疏散。
2、疏散過程中要辯明風向,朝事故源的上風向快速轉移,在疏散過程中要相互轉告集合地點,相互幫助。
3、到達門房的疏散人員要告訴門房值班或治安隊人員集合地點,便于引導人員通告他人指引后續人員疏散。
4、在疏散過程中,可以幫助提空氣呼吸器的人員。
5、到集合地點后,各崗位人員要相互點名,清點人數,水泵工到集合地點后,要全面清點人數,并及時將人員撤離情況通告調度和指揮部成員。如水泵工未到集合地點,由整流值長代替水泵工履行此項職責,同時隨時依據當時風向轉換集合地點,并隨時與現場指揮部保持聯系。
6、門房值班或治安隊人員要在大門口做好引導和隔離工作。
---從疏散人員處獲取集合地點,引導人員通告他人,指引人員疏散。
---從到達現場的指揮部成員處獲取現場指揮部地點,并通告指揮部其他人員。
---嚴格控制進入現場的人員,進入現場的人員有義務告知門房值班或治安隊人員各自的職責,防止無關人員進入。
---指引到現場的車輛有序停靠路邊,留出通道。
7、事故現場假設有一人輕度中毒(液氯冷凍工),現場搜救人員(鍋爐主操、電工)發現后用擔架抬出至門房外,進行簡單救護;在事故控制過程中,又有一名運行控制人員嚴重中毒,由運行控制隊其它人員通告事業部現場指揮部,事業部總指揮向烏達區應急總指揮報告,烏達區應急總指揮命令危險源控制組(消防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將傷員抬出,交醫療救護組進行現場急救并轉送醫院。
8、義務消防隊成員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在廠區周邊兩人一組進行搜救。
七、演練項目時間表
演練項目 |
負責人 |
規定時間 |
時間區間 |
預警、報警 |
作業人員 |
3分鐘 |
9:50-9:53 |
事故源控制(第一次) |
生產主管、液氯主操 |
10分鐘 |
9:54-10:04 |
啟動預案、通告集合地點 |
當班生產主管 |
3分鐘 |
9:54-9:57 |
開事故塔吸收裝置 |
水泵工 |
2分鐘 |
9:55-9:57 |
通知應急指揮部成員、各救援隊隊長 |
整流主操、分廠廠長 |
6分鐘 |
9:55-10:11 |
通告相關單位 |
空壓站主操 |
5分鐘 |
9:55-10:00 |
人員疏散 |
各崗位主操 |
10分鐘 |
9:55-10:05 |
事故源控制(第二次) |
生產主管、液氯主操 |
8分鐘 |
10:08-10:06 |
人員救護 |
電工、鍋爐主操 |
5分鐘 |
10:00-10:05 |
醫療救護隊搶救 |
蘭太醫院 |
10分鐘 |
10:20-10:30 |
指揮部人員到達 |
兩個總指揮 |
20分鐘 |
10:05-10:25 |
治安隊引導、控制現場 |
李發光 |
50分鐘 |
9:55-10:45 |
運行控制隊堵源(第三次) |
趙海軍 |
20分鐘 |
10:20—10:40 |
抬出中毒人員 |
危險源控制組 |
5分鐘 |
10:25-10:30 |
烏達區醫療救護組搶救 |
蘭太醫院 |
10分鐘 |
10:35-10:45 |
擴散區域的監測 |
環境監測組、徐國慶 |
15分鐘 |
10:10-10:25 |
義務消防隊找人 |
許耀斌 |
20分鐘 |
10:20-10:40 |
人員清點 |
徐國慶 |
2分鐘 |
上一篇:物體打擊事故救援演練記錄 下一篇:應急救援預案演練方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百色市| 建宁县| 普陀区| 延寿县| 枞阳县| 泽普县| 贺兰县| 商河县| 昌都县| 盐源县| 锦州市| 临桂县| 隆林| 仁化县| 固原市| 上高县| 鹤岗市| 颍上县| 普宁市| 富蕴县| 昔阳县| 邵武市| 瓮安县| 景东| 集安市| 东阿县| 韶山市| 雅江县| 临洮县| 民丰县| 清苑县| 高碑店市| 潢川县| 黄大仙区| 普兰店市| 临海市| 夏津县| 荥阳市| 新蔡县| 七台河市| 农安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