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職業安全健康方針
職業安全衛生方針闡明了整體職業安全衛生目標和職業安全健康績效的承諾,體現了開展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的原則,體現了企業實現風險控制的總體職業安全健康目標。
2 計劃
危害辯識、危險評價和危險控制計劃是企業通過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運行,實行風險控制的開端。
法律及法規要求:企業保存的法律法規應是最新的,并應將其要求傳達給全體員工及其它相關方。它為企業開展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實現良好的職業安全健康績效,指明了基本的行為準則。
目標:企業在建立和評審職業安全健康目標時,應考慮法律和法規要求、自身職業安全健康危害和危險的特點,可選技術方案、財務、運行和經營要求,并應符合職業安全健康方針。職業安全健康管理方案是企業降低其職業安全健康風險,實現職業安全健康績效的途徑和保證。
3 實施與運行
機構和職責:企業內各崗位人員的作用、職責和權限應予以界定和文件化,所有承擔管理職責的人員,都應該表明其對職業安全健康績效持續改進的承諾。這是企業成功運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根本保證。
意識和能力:全體員工應具備完成職業安全健康工作任務的能力,企業應對全體員工進行不同層次的教育和培訓,并對其能力進行鑒定。
協商與交流:企業保持與內部員工和相關方的職業安全健康信息交流,是確保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持續適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文件和資料控制:企業對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實行必要的文件化及對文件進行控制,是保證體系有效運行的必要條件。
運行控制:企業應確定控制危險和相關因素的運行程序和活動,并對這些活動與維護工作加以規劃,使之更加符合要求。
應急預案與響應:企業應建立并保持計劃和程序,確定潛在的事故或緊急情況,并作出應急預案與響應,以預防、減少疾病和傷害。
4 檢查與糾正措施
績效測量和監測:企業對其職業安全健康行為要保持經常化的監測,包括遵守法規、實現目標等情況的監測。
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企業對于所產生的事故、事件、不符合要及時糾正,并采取預防措施。任何消除實際和潛在不符合原因的糾正和預防措施,都應與問題的嚴重性和伴隨的危險相適應。
記錄和記錄管理:企業應建立和保持程序,用來標識、保存和處理職業安全健康記錄以及審核和評審結果,記錄應標識明確,便于查閱,避免損壞,妥善保存,并可追溯相關的活動。
審核:其目的是檢查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是否做到正確實施和保持,它為進一步改進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提供了依據。
5 管理評審
企業的最高管理者應定期對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進行評審,管理評審過程中應確保收集到必需的信息資料,供管理者進行評價。管理評審的目的是確保體系的持續適應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最終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