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經貿委《職業(yè)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guī)范》關于事故和危害的定義是:
事故:造成死亡、疾病、傷害、財產損失或其它損失的意外事件。
危害: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疾病、財產損失、作業(yè)環(huán)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tài)。
由定義可見,危害即事故發(fā)生的原因。
事故的原因即“根源或狀態(tài)”來自作業(yè)環(huán)境中物、人、環(huán)境和管理幾個方面,即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人的不安全行動、有害環(huán)境因素和安全管理的缺陷。
不安全狀態(tài):使事故能發(fā)生的不安全的物體條件和物質條件。
不安全行動:違反安全規(guī)則或安全原則,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機會發(fā)生的行動。
危害辨識:認知危害的存在并確定其特性的過程。
危害的特性即危害的類別及其造成的事故的類型。
一、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
1. 裝置、設備、工具、廠房等
1) 設計不良
——強度不夠;——穩(wěn)定性不好;——密封不良;——應力集中;——外型缺陷、外露運動件;——缺乏必要的連接裝置;——構成的材料不合適;——其他。
2) 防護不良
——沒有安全防護裝置或不完善;——沒有接地、絕緣或接地、絕緣不充分;——缺乏PPE或PPE不良;——沒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其他。
3) 維修不良
——廢舊、疲勞、過期而不更新;——出故障未處理;——平時維護不善;——其他。
2. 物料
1) 物理性
——高溫物(固體、氣體、液體);——低溫物(固體、氣體、液體);——粉塵與氣溶膠;——運動物。
2)化學性
——易燃易爆性物質(易燃易爆性氣體、易燃易爆性液體、易燃易爆性固體、易燃易爆性粉塵與氣溶膠、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質);——自燃性物質;——有毒物質(有毒氣體、有毒液體、有毒固體、有毒粉塵與氣溶膠、其他有毒物質);——腐蝕性物質(腐蝕性氣體、腐蝕性液體、腐蝕性固體、其他腐蝕性物質);——其他化學性危害因素。
3)生物性
——致病微生物(細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傳染病媒介物;
——致害動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害因素。
3. 有害噪聲的產生(機械性、液體流動性、電磁性)
4.有害振動的產生(機械性、液體流動性、電磁性)
5.有害電磁輻射的產生
——電離輻射(X射線、γ離子、β離子、高能電子束等);
——非電離輻射(超高壓電場、紫外線等)。
二、人的不安全行動
1. 不按規(guī)定的方法操作
——沒有用規(guī)定的方法使用機械、裝置等;——使用有毛病的機械、工具、用具等;——選擇機械、裝置、工具、用具等有誤;——離開運轉著的機械、裝置等;——機械運轉超速;——送料或加料過快;——機動車超速;——機動車違章駕駛;——其他。
2. 不采取安全措施
——不防止意外風險;——不防止機械裝置突然開動;——沒有信號就開車;——沒有信號就移動或放開物體;——其他。
3. 對運轉著的設備、裝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調節(jié)
——對運轉中的機械裝置;——對帶電設備;——對加壓容器;——對加熱物;——對裝有風險物;——其他。
4.使安全防護裝置失效
——拆掉、移走安全裝置;——使安全裝置不起作用;——安全裝置調整錯誤;——去掉其他防護物。
5. 制造風險狀態(tài)
——貨物過載;——組裝中混有風險物;——把規(guī)定的東西換成不安全物;
——臨時使用不安全設施;——其他。
6.使用保護用具的缺陷
——不使用保護用具;——不穿安全服裝;——保護用具、服裝的選擇、使用方法有誤。
7.不安全放置
——使機械裝置在不安全狀態(tài)下放置;——車輛、物料運輸設備的不安全放置;——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其他。
8.接近風險場所
——接近或接觸運轉中的機械、裝置;——接觸吊貨,接近或到貨物下面;
——進入風險有害場所; ——上或接觸易倒塌的物體;——攀、坐不安全場所;——其他。
9.某些不安全行為
——用手代替工具;——沒有確定安全就進行下一個動作;
——從中間、底下抽取貨物;——扔代替用手遞;——飛降、飛乘;
——不必要的奔跑;——作弄人、惡作劇;——其他。
10.誤動作
——貨物拿得過多;——拿物體的方法有誤;
——推、拉物體的方法不對;——其他。
11.其他不安全行動
三、作業(yè)環(huán)境的缺陷
1. 作業(yè)場所
——沒有確保通路;——工作場所間隔不足;——機械、裝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物體放置的位置不當;——物體堆積方式不當;——對意外的擺動防范不夠;——信號缺陷(沒有或不當);——標志缺陷(沒有或不當)。
2.環(huán)境因素
——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通風不良或缺氧;——溫度過高或過低;——壓力過高或過低;——濕度不當;——給排水不良;——外部噪聲;——自然危害(風、雨、雷、電、野獸、地形等)。
四、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1.對物(含作業(yè)環(huán)境)性能控制的缺陷,如設計、監(jiān)測和不符合處置方面的缺陷;
2.對人失誤控制的缺陷,如教育、培訓、指示、雇用選擇、行為監(jiān)測方面的缺陷;
3.工藝過程、作業(yè)程序的缺陷,如工藝、技術錯誤或不當,無作業(yè)程序或作業(yè)程序有錯誤;
4.作業(yè)組織的缺陷,如人事安排不合理、負荷超限、無必要的監(jiān)督和聯(lián)絡、禁忌作業(yè)等;
5.對來自相關方(供應商、承包商等)的風險管理的缺陷,如合同簽訂、采購等活動中忽略了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
6.違反工效學原理,如使用的機器不適合人的生理或心理特點。
危害辨識要考慮以下問題:
• 存在什么危害(傷害源)?
• 誰(什么)會受到傷害?
• 傷害怎樣發(fā)生?
也可以反過來詢問:
• 誰(什么)會受到傷害?
• 傷害怎樣發(fā)生?
• 存在什么危害(傷害源)?
事故類型:
物與人接觸(直接或暴露)使人受到傷害的方式。
事故類型
1 墜落、滾落
指人從樹木、建筑物、腳手架、機器、乘坐物、梯子、階梯、斜面等處落下。包括與車輛式機械(如鏟車)第一起滾落的情況。包括因坐立的場所動搖而墜落,以及因坐立的場所倒塌而墜落、不被掩埋而是碰到了其他物體(包括地面)的情況。不包括交通事故。觸電墜落算“觸電”分類。
2 摔倒、翻倒
指人因摔倒、絆倒、滑倒而碰撞了物體致傷。所以會摔倒,是因為人失去平衡、失去保持豎直狀態(tài)的能力造成的人體運動。如倒在通道或工作面上,倒在、撞到物體上。碰撞點與人在大致同一平面上。包括與車輛式機械等一起翻倒的情況。不包括交通事故。因觸電摔倒則歸人“觸電”分類
3 碰撞
指除上述兩類之外,以人為主動方面碰撞到靜止物體或運動物體的情況,包括被推、被摔后與物體碰撞。例如人碰了起吊貨物、機械部分。包括與車輛式機械的碰撞。不包括交通事故。
4 飛濺、落下
指飛濺的物體、落下的物體為主動方面碰撞到人,人被碰撞。包括砂輪的破裂,切斷片、切屑等物飛濺,包括自己拿的物體掉到腳上。但容器破裂后的飛濺物傷人,則歸入“破裂”類。
5 坍塌、倒塌
指堆積物、物料、腳手架、建筑物等散落或倒塌碰到人,人被碰被壓。包括直立的物體倒下、塌方、雪崩、滑坡等。
6 被碰撞
指上兩類以外,物為主動方面碰人的情況。包括起吊的貨物,機械的活動部分等碰到人。不包括交通事故。
7 軋入
指被物體夾住、卷進而擠壓、擰絞。例如:被卷入轉動的或嚙合的物體;被夾、被卷、被壓在一運動物體與一靜止物體之間或兩個運動物體之間。因沖床的金屬模、鍛壓機的錘而致的創(chuàng)傷屬于本分類。包括被壓。不包括交通事故。
8 切傷、擦傷
指被磨擦,在磨擦狀態(tài)下被切傷。如由于靠在、跪在或坐在物體上,由于拿著或搬運的物體,由于振動的物體等致傷。包括被刀具切割,使用工具時被物體切割、摩擦等。
9 踩傷
指踩著釘子、金屬片等。包括踩穿地板、石棉瓦等致傷。踩穿而墜落歸入“墜落”分類。
10 淹溺
11 接觸高溫、低溫物
指與熱的物體或物質、冷的物體或物質接觸致傷,包括由于暴露于高溫或低溫環(huán)境下受傷害。例如:與火焰、弧光、熔融狀金屬、燙水、水蒸汽接觸而致傷,由于爐前高溫作業(yè)而中暑。低溫,包括暴露在冷庫內環(huán)境下的情況。
12 接觸有害物
指通過呼吸、吸收(皮膚接觸)或攝入有害物、有毒物致傷的情況。包括被放射線輻射、被腐蝕劑致傷。缺氧癥及因暴露于高氣壓、低氣壓環(huán)境下導致的傷害也算此類。
13 觸電
包括觸及帶電體和人受放電沖擊。包括雷擊。
14 爆炸
指壓力急劇發(fā)生或釋放,引起伴隨爆聲的膨脹等情況。包括水蒸汽爆炸。不包括破裂。容器、裝置的內部爆炸使容器、裝置發(fā)生破裂,也歸于此列。
15 破裂
指容器或裝置因物理性壓力而破裂。如:熔鐵爐的水冷套破裂,
人被碎片打中;開水爐破裂,人被開水燙傷。包括壓碎。不包括因機械力而破裂的情況,如砂輪破裂。
16 火災
17 道路交通事故
指企業(yè)內道路交通及運輸中的事故,受傷害人是乘客或駕駛員。包括與其他車輛的碰撞、擦碰,與停放車或靜止物體的碰撞、擦碰,翻車,沖出公路(失控),急停或急起動等。不適用于發(fā)生在運輸工具上個人性質的事故,例如:在車內走動時跌倒或在車內正常活動時碰到貨物或車的某部分上;不是因車的事故或運動引起的從車上摔下;在車輛加油、修理、裝卸貨時發(fā)生的事故但非由車的事故或運動引起。
18 其他交通事故
指由船舶、飛機及用于公共運輸?shù)牧熊嚒㈦娷嚨仍斐傻氖鹿省O抻诠ぷ骰顒臃秶鷥鹊那闆r,上下班交通事故、工作外交通事故不在此列。
19 動作不當
指造成傷害的原因僅僅在于人本身的情況。包括因身體的一個隨意動作如行走、奔跑、展身、搬重物時猛直腰等一類身體的動作以及因不自然的姿勢、動作反常引起扭傷、挫傷、閃腰、肌肉損傷等情況。包括因抬、拉、推、揮動或投擲物體時用力過猛而受傷。失去平衡墜落、搬物過重摔倒等,即使也有動作不當?shù)脑颍苍凇皦嬄洹薄?“摔倒”等中分類。能在“碰撞”、“被碰撞”及上述其他分類中分類者,不在此分類。
20 其他
指在上述任何一類中都不能包括的情況。例如被動物或昆蟲叮咬而致傷等。
以上分類可歸為三種情況:1-13是人與物體或物質接觸(包括人暴露于有害環(huán)境下這種接觸)造成傷害的情況,即基本模型所表現(xiàn)的情況;14-18是因事故而造成傷害的情況;19是單純因人的因素而造成傷害的情況。20(其他)中的情況一般不出前兩類之外。
依據上述作業(yè)活動信息,對照危害的分類,可以發(fā)現(xiàn)存在如下危害:
(1) 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設計不良——高壓線距建筑物過近。
(2) 人的不安全行動:
a. 不采取安全措施:鋼管距高壓線過近而未采取隔離措施;
b. 不按規(guī)定的方法操作:把立桿往斜上方拉;
c. 使用保護用具的缺陷:不穿安全服裝。
(3) 作業(yè)環(huán)境的缺陷:工作場所間隔不足。
(4) 安全管理的缺陷:
a. 沒有危險作業(yè)的作業(yè)程序;
b. 作業(yè)用人單位不合理:
——人事安排不合理:工人不具備安全生產的知識和能力;
——從事危險作業(yè)任務而無現(xiàn)場監(jiān)督。
在上述危害中,(1)、(3)兩點是“先天”造成的,而其余的危害是可以克服的。
作業(yè)條件風險性評價法
D=LEC
L——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體暴露在這種風險環(huán)境中的頻繁程度
C——一旦發(fā)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后果
D——風險程度
L—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