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目的
明確本公司潛在的環境事故或緊急情況,并對此做出應急準備措施和響應,預防或減少可能伴隨的環境影響,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所有可能發生的環境事故或緊急情況的預防與處理。
3 職責
3.1 各部門負責本部門緊急情況的預防及事故發生后的配合處理。
3.2 技術質量科負責全公司范圍內應急準備和響應的實施并檢查具體工作的落實。
4 程序
4.1應急準備和響應基本原則:
a、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b、及時進行應急處理;
c、 迅速通報危險情況。
4.2識別潛在事故和緊急情況:設備部在識別本公司潛在事故和緊急情況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并填寫《潛在事故和緊急情況一覽表》。
a、環保設施異常;
b、火災爆炸:倉庫、鍋爐房、食堂、車間;
c、泄漏:液化器、油品、化學品倉庫和使用場所;
4.3 預防措施
4.2.1倉庫:倉庫保管員嚴格按《危險化學品管理程序》要求進行操作,熟悉化學品的MSDS,倉庫應有防火和防漏措施。倉庫管理人員應加強日常檢查,發現事故隱患要及時糾正。進入倉庫人員禁帶一切火種,倉庫附近應安裝消防栓或配備滅火器材。原料倉庫應準備充足的應急準備物資,如防止化學品泄漏的物品。
4.2.2各車間:負責生產中半成品、成品的防火工作,生產廠內禁止吸煙,加強設備的維護,防止因電機過熱或短路引起火災。加強油品、化學品使用過程中的安全事項,使用人員必須了解化學品的MSDS。在相關崗位應準備完善的個人防護用品和應急物資,如手套、口罩、靴子、砂子等,并訓練員工熟練使用。
4.2.3鍋爐房:嚴格按《鍋爐操作規程》執行,鍋爐房應配有滅火器。
4.2.4辦公室、資料室:附近要配備滅滅器。
4.2.5 宿舍:各寢室長負責本寢室防火工作。保持室內清潔,定期檢查消防設施,使之保持備戰狀態。
4.3 應急響應
4.3.1 發生緊急狀態后,要保持冷靜,能處理的先處理,并及時按規定的渠道上報主管領導。采取預先制定的應急措施減少由此造成的影響。一旦局面失控,應以保障人身安全為主,及時撤離。
4.3.2 發生火災時,發現者應盡快通報附近人員及技術質量科,立即切斷電源,根據火災情況以安全有效的方法迅速將火撲滅或控制局勢。發生嚴重火災時撥打“119”,并疏散火災現場所有非救援人員。技術質量科應協助綜合辦公室做好對外聯系工作。
4.3.3 如有人員受傷或中毒等情況,應根據實際情況將傷員送往醫院或現場采取急救措施。
4.3.4 出現化學品的泄漏時,設法堵住泄漏處或用沙土截斷泄漏的漫延,按物料的MSDS中的泄漏應急處理措施進行處理,避免或減少環境污染。
4.3.5對于在廠外運輸過程中發生的災害事故,按就近救援的原則,先由運輸人員自救,同時通知事故所在地的相關部門請求救援。
4.3.6緊急狀態發生后,相關部門應調查事故原因,明確責任,評估處置措施,填寫《緊急情況處理報告》,并制定糾正預防措施,執行《糾正與預防控制程序》。有關事故報告由管理者代表提交管理評審,必要時向政府部門匯報。事故后,綜合辦公室協助管理者代表組織對此程序的預防措施適用性進行評價,必要時修改有關文件并遵照執行。
4.4 技術質量科每季度對應急準備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準備工作(包括物資和培訓等)是否與潛在的緊急狀態適應,出現不符合按《糾正與預防控制程序》執行。
4.6可行時,對應急準備與響應程序和設施進行試驗、演習,以判斷設施及程序的有效性,以便作出調整,并記錄此過程。
5 相關文件
5.1 《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程序》
5.2 《管理評審程序》
5.3 《預防火災操作規程》
上一篇:氣瓶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