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確定目標與指標
企業應在危害和影響的辨識、評價和更新的基礎上,結合煉化生產活動、產品和服務特點,分步確定需要消減和控制的風險目標、指標,核心是圍繞改進企業安全、健康與環境績效:
①結合企業年度HSE創優創新工作計劃,在辨識、評價和更新煉化生產過程危害和影響基礎上篩選確定的控制對象;
②開展對象評審和HSE檢查、審核,并結合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準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管理要求,確定風險消減、控制的目標、指標;
③突出績效跟蹤驗證,設置可測量的風險消減目標、指標參數基準,并定期評審和修訂,實現持續改進。
2 活動與任務
企業應依據確定的風險消減控制目標,制定具體的實施行動方案,結合控制對象特點,細化行動方案為具體的活動和任務,落實到有關責任單位,與活動和任務有關的職能科室和實施基層生產單位合作制定更為詳細可行的技術方案:
①針對目標、指標逐一確定相應的活動和任務,并細化活動和任務的優先次序和工作進度安排;
②建立必要的評審程序,保證確定的活動和任務滿足目標、指標實現的要求;
③確定的活動和任務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相協調,遵循健康、安全、環境經濟效益原則,結合常壓、催化生產裝置清潔生產需求,優化選擇最佳方案。
3 合理分配資源
企業的決策層應嚴格生產過程風險控制管理,為實施消減和控制危險、有害因素的活動和任務提供足夠的人力、物力資源,保障HSE管理方案的落實。
①實施風險消減、控制的活動與任務,對應需要進行程序化專業評審,確保資源提供的數量、質量和時間要求等;
②按時間進度、先后次序進行的消減和控制危險、有害因素和影響的活動,應進行成本和效益的跟蹤監控;
③對于供方和承包商承攬的工程項目、產品、服務等具有獨立等管理職能的項目,要結合具體情況為保障HSE管理方案的落實提供必要的資源。
4 職責分配
目標、指標行動方案的確定,應明確與行動方案有關的生產、技術、安全部門、生產車間及責任人員的職責和權限,健全有關信息交流與溝通機制,職責分配應與相關部門職能作用相適應。
①決策層:企業HSE管理委員會、廠長(總經理)應對HSE管理方案進行評審和審批,對相關重大問題進行決策;
②主管、監督部門:企業安全、技術、計劃、設備和人事組織部門等,負責方案的制定、提交,組織與方案有關人員的調配,培訓,和與方案相關項目的科研技術攻關、工藝開發,方案落實監督、檢查和檢測,評估及獎懲等規范操作過程控制;
③實施部門:承擔主體是煉化企業常壓、催化、儲運、動力、維修等生產或保障單位,不但參與制定HSE管理方案,而且具體負責落實方案確定的各項活動任務和措施,相關職能科室統一管理、監控、協調、配合;
④在進行職責分配時,應區分主管部門、實施部門和監督部門和職責,同時,應建立和理順不同職能部門層次間的信息交流機制,如專題分析會、項目協調會、進度匯報會等。
5 工作次序、進度
企業應對所確定的解決重要風險問題的活動和任務,結合人力、物力資源投入和生產過程危險、有害因素的評價結果,作出相應的工作次序,進度和時間期限安排。
①針對不同目標、指標對應的活動和任務,依據資源的投入時間、力度確定相應的時間進度;
②分析、評價危險因素的影響程度、范圍,在落實項目、目標對應活動和任務時間安排上應統籌考慮先后次序,如影響生產裝置工藝加工、關鍵機組安全效益的隱患項目必須優先考慮加以解決;
③對實施活動的任務的監督與工作進度要統一協調,保證質量、安全和效益相得益彰。
6 監督與糾正
結合煉化和生產過程的監控要求,企業應完善相應的監督與糾正機制,以保證HSE管理方案的有效實施以及相應活動和任務的按期、高持量完成。
①HSE管理方案的監督、監控涵蓋方案實施過程全要素,如資源投入、職責分配、工作質量、進度、項目先后次序和方案本身問題等,要突出方案實施效果以及職責落實情況的檢查、兌現考核與獎懲;
②監控方案目標、指標對應的活動和任務,可采用開工檢查、現場監督檢查、進度檢查、項目驗收等不同方式,實現效果與進度安排協調統一;
③對查出的問題和糾正措施應形成共識或文件,利用信息溝通機制,上傳下達,實施不符合糾正,必要時對HSE管理方案進行重新修訂、完善。
7 評審和改進
為確保HSE管理方案投資、進度、質量與安全效益協調統一,企業應建立符合生產運行和安全監控體制的評審改造機制,適應評審的目的和方式要求,結合監督管理方案組成要素,如資源分配、工作質量等,糾正確立的項目活動與任務過程控制如開工、現場檢查等,確定管理方案的評審時機,及時找出城要改進的方向和重點,并加以實施,實現健康安全與環境績效的持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