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人身安全十大禁令(2)

2006-02-20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二、不按規定著裝或班前飲酒者,嚴禁進入生產崗位和施工現場
    (一)按規定著裝
    按規定著裝,就是要求職工在生產勞動時穿戴規定的防護用品,否則不準進入現場。為什么進入生產崗位必須要穿戴規定的防護用品呢?這既是安全生產的需要,也體現了國家對職工生命安全的重視和負責。
    1.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干什么工種的活,就應該穿戴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具體有如下規定:
    (1)在禁火區內,禁止穿化纖服上崗。化纖織物在摩擦時易產生靜電火花,給禁火區的安全生產帶來嚴重威脅。又由于化纖織物在高溫下呈熔融狀,粘附皮膚,加重燒傷傷勢,不利于搶救。
    例一:1988年2月X日8:30,某石化公司石化廠聚丙烯裝置由于反應不好,被迫停工檢修。上午將人孔打開進行通風置換,14點由3名維修工進行清釜作業,1人在釜內清理結塊, 2人在釜外人孔處接料,3人輪流進釜清理。14:15釜外人孔處產生靜電火花引燃釜內可燃氣體,發生閃爆,3人燒傷。事故直接原因是釜外接料的職工身著滌綸服裝,在接、傳料的活動中,粘塊與衣服摩擦產生靜電火花,并引燃可燃氣體(事故后對被燒的滌綸衣服進行檢查,發現前胸左側有燒黃痕跡,面積為 lOmm×lOmm);通風置換不徹底,釜內殘存可燃氣體,在清理搬運結塊的過程中,殘存于不易被置換部位的可燃氣體不斷逸出,充滿空間,遇靜電火花發生爆炸也是主要原因。
    例二:1998年9月7日晚,某石化公司拉運廢油的廠外人員夜間私自進入乙烯罐區隔油池抽油,因愚昧無知、不懂得起碼的安全常識,將非防爆閘刀引入隔油池內準備用潛水泵抽油,一人站在隔油池內推閘刀時產生火花,隔油池發生閃爆,池內人在池外同伙的幫助下,從直梯爬出,身上穿的化纖衣服全部熔融粘著大片皮膚脫落,只有下身穿著棉內褲的地方皮膚較為完好。
    (2)在接觸腐蝕性物質時,除應穿戴由耐腐蝕材料做成的勞動防護用品外,還要戴好防護眼鏡。例如:1999年5月5日,某石化公司乙烯車間一名職工在檢查次氯酸鈉泵時,次氯酸鈉濺人眼中,造成雙眼灼傷。
    (3)在接觸有毒物質時,除應穿戴好防止毒物滲透的防護用品外,必要時要戴防毒面具。例如:2003年1月1日7:30,某煉化分公司因外電網故障,發生晃電,在緊急處理事故時,因慌亂一名氣柜操作工未佩戴氣體呼吸器,在撤離過程中硫化氫中毒搶救無效死亡,另有3名現場和控制室操作工輕度中毒。
    (4)高空作業現場要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帶。
    (5)高溫作業區,要穿戴好由耐高溫材料制作的勞動防護用品。
    (6)在有放射性物質的場所,要穿戴好防輻射的防護用品。
    (7)特殊工種操作工,應按該工種的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
    2.常用的勞動防護用品大致可分以下四種:
    (1)一般工種勞動保護用品——有工作服、工作手套、工作帽、工作鞋、護袖、圍裙等。
    (2)特殊工種勞動保護用品——有面罩、腳蓋、護目鏡、絕緣鞋、絕緣手套等。
    (3)工業衛生專用防護用品——有口罩、防毒口罩、防毒面具、防噪聲耳塞、防腐蝕工作服、防輻射工作服、石棉工作服等。
    (4)保險防護用品——有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繩、安全網等。
    3.種類繁多的勞保用品,是為適應不同崗位和不同工種的需要而配備的。因此,進人生產崗位,必須要按工廠規定著裝。穿戴勞動保護用品的作用有五個方面:
    (1)防止經呼吸道吸人毒物。化工生產一般都有塵毒危害,生產中的塵毒進入人體的途徑有三種,即呼吸道、皮膚和消化道。主要是經呼吸道吸入,其次是皮膚,而單純經消化道進入而引起中毒的情況比較少見。多數職業中毒和職業病均是經呼吸道吸人生產性毒物而引起的。因為肺是人體主要的呼吸器官,肺泡面積大,特別是肺泡壁極薄,只有1~4微米厚。其表面又為含碳酸的液體所濕潤,并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所以肺泡對毒物的吸收極其迅速。如人體吸進了大量的一氧化碳、氰化氫或苯等,在數分鐘內就可中毒昏倒。另外,由呼吸道進入的毒物被肺泡吸收后不經肝臟,直接進入血液循環而分布到全身,無法起到解毒作用,所以有更大的危險性。因此,進入有毒生產崗位,必須佩戴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專用防護用具。
    例如:20m年1月31日15:30,某建設公司北京項目部在某公司含氟油脂改造項目施工中,作業人員使用浸有四氯化碳的抹布進入新制作的罐內進行脫脂作業,由于罐內通風不良,作業人員也未戴防毒面具,作業過程中出現中毒,監護人和班長先后進人罐內施救時也發生中毒。
    (2)防止由皮膚進入。這也是職業中毒較為常見的途徑。通過皮膚吸收毒物也有三條途徑:表皮屏障、毛囊、汗腺。經皮膚吸收的毒物也不經肝臟而直接隨血液循環分布到全身。毒物經皮膚吸收的數量和速度除與毒物的水溶性、脂溶性、濃度和氣溫、濕度有關外,還與皮膚的接觸面積有關,接觸面積越大,吸收毒物越多,中毒就越重。反之,中毒就輕。氣態毒物,還能被皮膚呼吸孔直接吸收。如果上班時打赤膊、著短褲、穿涼鞋,這就擴大了外露皮膚與毒物的接觸面積,如果在高溫場所操作,外露皮膚會直接吸收環境中的毒物和高溫物體的輻射熱,不穿工作服反而比穿工作服要熱,容易得熱射病。
    (3)防止燒傷、燙傷、灼傷、凍傷。石油化工操作人員常常接觸高溫、深冷和酸堿等腐蝕性物質,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受到燒、灼、凍傷等傷害,穿戴勞動防護用品可以起到避免或減輕這些傷害的作用。
    例如:某廠對苯二甲酸酐車間一工人赤膊上班操作,當他向地下缸放料時,缸內的殘余可燃物未排除干凈,碰到400℃的高溫物料而著火爆炸,他的上身和臉部燒傷,而戴了手套的雙手和穿工作褲的下半身均沒燒傷。1987年8月10日,某公司芳烴廠操作工陳某,未穿膠靴站到稀堿液中作業,造成下肢燒傷。
    (4)防止觸電。生產崗位也經常接觸到電氣設備。檢修時,常使用移動式電氣設備,在使用這些電氣設備時,應按規定穿戴絕緣手套和絕緣鞋,若稍有疏忽,就會發生觸電事故。
    例一:某廠壓縮車間一班長,在使用電鉆時未穿戴絕緣手套和絕緣鞋,由于電鉆漏電(無接地、接零保護)而觸電死亡。
    例二:2000年8月5日,某建設公司在進行輸氣管線施工,將角向磨光機掉人施工現場泥水中。磨光機被水浸濕,揀起后經簡單烘干處理,在未作測試情況下,就將磨光機通電使用。由于未按規定安裝漏電保護器,電工又未按規定戴絕緣手套,在拿取磨光機時觸電死亡。
    (5)方便操作,防止事故。有的職工對穿戴勞動保護用品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這樣既影響生產,也妨礙操作,容易發生事故。
    例如:某廠一工人上班后未換工作服和工作鞋,為了拉一只被燒堿池中管子卡住的麻袋,又怕弄臟自己的衣服、鞋子,便選擇了一個位子不佳但較干凈的站腳點,左腳踩堿管,兩手抓住麻袋,使勁往上拉,由于失控跌人堿池,嚴重灼燙而死。
    由此可見,不按規定著裝進人生產崗位或施工現場,個人人身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也就不能保證安全生產。
    (二)關于班前飲酒
    酒能刺激神經,這是人所共知的,其原因是酒內含有大量的乙醇(酒精)。乙醇最重要的藥理作用是能抑制大腦的神經功能,當人飲酒使神經功能受到抑制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智能障礙和運動障礙。輕者頭昏無力、動作笨拙或異常;重者惡心嘔吐、神智不清、嗜睡不醒,這就是酒精中毒了。此外,乙醇還能溶解部分有毒物質,酒后人的血液里,隨著乙醇含量的增加,被吸收的某些毒物的溶解量也跟著加大,中毒的危險性也相應增高。本來沒有中毒者,可能出現中毒,已經輕度中毒的,會加重中毒。如生產過程中接觸到氰氨基化鈣、二硝基氯苯等有毒物質時,平時可能不會中毒,但喝酒后由于酒精的溶解和“催化”作用,就能引起中毒。因喝酒誤事的情況很多,生產人員在班前、班上喝酒而出事故的例子也不少。
    例一:2002年3月1日,0:15,某石化乙烯廠值班司機酒后駕駛奧迪小轎車將5名下班職工撞傷。
    例二:1994年8月1日,某公司潤滑脂裝置進行940801批號產品生產,當天加料、升溫、皂化、脫水各反應均已完成。 8月2日上午繼續升溫,在達到急冷工藝要求后進行恒溫。 13:15,操作員進行急冷操作準備,向調脂釜加急冷油和添加劑,清掃皂化釜后的泵出口至調脂釜人口管線。13:20準備工作完畢時,皂化釜突然發生突沸,現場的7名職工全部被燙傷。經事故調查,為操作工酒后開錯閥門所致。由此可見,切不可有令不行,麻木不仁,我行我素。
    例三:1981年10月1日,某煉油廠油品車間一職工在未婚妻家喝完酒,就急忙騎車上班,由于喝過了量,神志不清,車速又快,結果摔倒在廠門口的鋼筋堆上,摔掉牙齒6顆,面部出血,不省人事,幸被下班工人發現,送醫院才得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沅| 武宣县| 勐海县| 宁津县| 辽宁省| 红河县| 平利县| 镇雄县| 宣化县| 盖州市| 奉贤区| 上杭县| 松阳县| 田阳县| 焦作市| 章丘市| 泰州市| 七台河市| 舒城县| 武宁县| 明水县| 托里县| 贵州省| 周口市| 五原县| 禄丰县| 台安县| 永德县| 建湖县| 西吉县| 益阳市| 尚义县| 淄博市| 灌阳县| 霍林郭勒市| 油尖旺区| 四川省| 神池县| 平舆县| 蓬安县| 东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