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是施工企業在生產活動中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安全生產的成效決定著企業的績效。一個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可以讓企業員工免受傷害,給企業帶來信譽和效益。在眾多行業的生產經營中,因為不重視安全工作而導致的安全事故不勝枚舉:輪船觸礁沉沒、瓦斯爆炸地下透水、工程塌方山體滑坡、腳手架倒塌塔基失穩、高空墜落和觸電等等事故的發生。一件件讓人觸目驚心的現實,給我們的安全生產敲響了警鐘。我們有責任做好安全工作,不能再讓生命、財產遭受損失。加強危險源的有效監控,預防重大事故的發生,是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危險源的識別和控制是一項事前控制,是一種低成本的預防管理方式。在生產中從以下方面進行安全控制,可以避免和減少事故的發生。
一、危險源的辯識
防止事故發生的第一步是,辯識和確認施工生產中的危險源。
施工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最常見的危險源有:施工生產用電、爆破器材管理與使用、特種設備作業現場、有毒有害氣體、高空作業、滑坡、塌方、重點防火區域等。只有對危險源進行準確的識別,才能針對每一個危險源制定出一套嚴密的、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通過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的有效落實,對危險源進行嚴格控制和管理,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
二、安全報告
對已辯識和評價的危險源編制安全報告,詳細說明危險源的情況,可能引發事故的危險因素以及前提條件,安全操作和預防失誤的控制措施,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后果及處理措施。控制措施包括化學品的選擇,設施的設計、建造、運轉、維修、以及有計劃的檢查;包括工作人員的操作水平,對人員的培訓與指導,設備的安全性能,職責的分工與確定,以及有效工作時間和臨時用工的管理等。
另外,還要有針對性的制定應急救援預案。
三、應急救援預案
應急救援預案是危險源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抑制和減少事故對人員、財產和環境的危害。因此,應急救援預案應提出詳盡、實用、明確和有效的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安全管理部門要定期對現場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程序的有效性進行檢驗和評估,必要時應及時進行修訂。
四、對危險源的監控
危險源的控制對象大多數時間運行在安全狀態下,對危險源進行監控的主要目的是監視其在正常情況下的運行狀態,對其運行趨勢做一個整體評價。并根據所監控對象運行的參數記錄、顯示、報表等,及時為系統運行的下一時刻提前做出預防。危險源運行一般處于三種狀態。
1、正常運行狀態。正常情況下,危險源運行穩定。此時應按時對其進行有計劃的檢查,如:溫度、壓力、濃度、油/水界面、邊坡土質、泄漏檢測等的主要參數數據及時進行監測,隨時根據監測情況判斷是否應轉入預警程序。
2、事故臨界狀態。在系統運行中,當被監測危險源控制對象的各種參數超出正常值的界限時,控制系統應給出預警信息,依據應急措施,指導操作人員正確、迅速地排除系統故障,恢復正常工況,使系統安全運行。
3、事故初始階段,如果上述預防措施沒有發揮作用,或因其他原因致使危險源周邊出現險情,應立即報警,并迅速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力爭將事故消除在萌芽狀態、消除在初發階段,盡力將損失降到最低。
總之,對危險源的監控管理是一門綜合性的系統工作,是一種動態管理。危險源通常運行在安全狀態下,并非必然發生重大事故。大量事故統計表明,工藝設備故障、人的誤操作和生產管理上的缺陷是引發事故發生的三大原因。因而,在日常生產中,對危險源進行有效控制、提高操作人員基本素質、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大大抑制事故的發生,只要措施得當就可以有效避免重大事故的發生。
上一篇:化工生產中的重大危險源
下一篇:建筑施工中的危險源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