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急預案應該這樣做
2004-03-22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一、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1.明確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參加單位、人員及其作用;
2.明確應急反應總負責人,以及每一具體行動的負責人;
3.列出本區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關機構;
4.明確政府和企業在事故應急中各自的職責。
二、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
1.確認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地點;
2.確定事故影響范圍及可能影響的人數;
3.按所需應急反應的級別,劃分事故嚴重度。
三、通告程序和報警系統
1.確定報警系統及程序;
2.確定現場24小時的通告、報警方式,如電話、警報器等;
3.確定24小時與政府主管、部門的通訊、聯絡方式,以便應急指揮和疏散居民;
4.明確相互認可的通告、報警形式和內容(避免誤解);
5.明確應急反應人員向外求援的方式;
6.明確向公眾報警的標準、方式、信號等;
7.明確應急反應指揮中心怎樣保證有關人員理解并對應急報警作出反應。
四、應急設備與設施
1.明確可用于應急救援的設施,如辦公室、通訊設備、應急物資等;
2.列出有關部門,如企業現場、武警、消防、衛生防疫等部門可用的應急設備;
3.描述與有關醫療機構的關系,如急救站、醫院、救護隊等;
4.描述可用的危險監測設備;
5.列出可用的個體防護裝備;
6.列出與有關機構簽訂的互援協議。
五、評價能力與資源
1.明確決定各項突發事件危險程度的負責人;
2.描述評價危險程度的程序;
3.描述評估小組的能力;
4.描述評價危險所使用的監測設備;
5.確定外援的專業人員。
六、保護措施程序
1.明確可授權發布疏散居民指令的負責人;
2.描述決定是否采取保護措施的程序;
3.明確負責執行和核實疏散居民(包括通告、運輸、交通管制、警戒);的機構;
4.描述對特殊設施和人群的安全保護措施,如學校、幼兒園、殘疾人等;
5.描述疏散居民的接收中心或避難場所;
6.描述決定終止保護措施的方法。
七、信息發布與公眾教育
1.明確各應急小組在應急過程中對媒體和公眾的發言人;
2.描述向公眾發布事故應急信息的決定方法;
3.描述為確保公眾了解如何面對應急,情況所采取的周期性宣傳以及提高安全意識的措施。
八、事故后的恢復程序
1.明確決定終止應急、恢復正常秩序的負責人;
2.描述確保不會發生未授權而進入事故現場的措施;
3.描述宣布應急取消的程序;
4.描述恢復正常狀態的程序;
5.描述連續檢測受影響區域的方法;
6.描述調查、記錄、評估應急反應的方法。
九、培訓與演練
1.對應急人員進行培訓,并確保合格者上崗;
2.描述每年培訓、演練計劃;
3.描述定期檢查應急預案的情況;
4.描述通訊系統檢測頻度和程度;
5.描述進行公眾通告測試的頻度和程度并評價其效果;
6.描述對現場應急人員進行培訓和更新安全宣傳材料的頻度和程度。
十、應急預案的維護
1.明確每項應急預案更新、維護的負責人;
2.描述每年要更新和修訂的應急預案的方法;
3.根據演練、檢測結果完善應急預案。
——摘自2004年3月6日《中國安全生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