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題目 |
參考答案 |
1 |
某飛機制造公司型材鈑金沖壓分廠有4噸至450噸不同噸位的大小沖壓設備30臺。由于航空工業的特點,該分廠生產品種繁多,有各種沖壓模具5000余套,工人每天用雙手操作,手被傷害發生兩起重大傷指事故。請分析沖壓作業存在的主要危險和導致的主要傷害,以及預防措施。 |
答題思路: 在機械行業,沖壓作業傷指事故較多。該行業曾流行一句話:十個沖工九個殘。客觀原因是沖壓機械滑塊垂直下沖速度極快。以一般100噸偏心沖床為例,滑塊每分鐘往復次數為75次,即單程一次只約需0.4秒。采用行程為100毫米進行拉伸作業,若手在模內,沖床滑塊下沖傷指的時間約為0.1秒。而當操作者發現或感覺到滑塊下沖時,反應到大腦,再由大腦指揮手縮回的時間約為0.2-0.3秒,顯然手是來不及收回的。因此常造成傷指事故。 為了保障操作工人的安全,企業必須重視沖壓設備操作區的安全保護,安裝必要的安全裝置,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將危險區與操作工人的手隔開或用強制的方法將操作工人的手推出危險區。如防護柵欄保護裝置、手推式保護裝置、光電式防護裝置、轉板式護手裝置及沖壓撥手器、自動保護裝置等。另外沖壓模具的安全化也非常重要。設計模具時應把安全作為第一位來考慮,使操作者工作時有安全感。如模具必須有排除危險的機構,防止操作者在送件、定位、取件或進行廢料處理等操作時,不得不出現身體的某部分進入危險區域而觸及模具可動部分被夾住或被彈出等危險情形。 |
2 |
1988年4月22日上午9時,某模具廠鑄工車間女工李利正在一臺自制的砂輪機上進行鑄件清砂作業。突然,高速旋轉的砂輪破裂飛出,碎片擊中沈利芬的頭部,她當場氣絕身亡。請分析事故原因及應采取的預防措施。 |
答題思路: 高速旋轉砂輪的破碎造成人員傷亡是磨床操作最常見的傷害事故。砂輪的破碎多數情況是由于磨床旋轉速度超過了砂輪的額定轉速造成的。旋轉速度增加,線速度就大,離心力也增大,由離心力引起砂輪破碎的可能性就加大。為了保證操作人員安全,在砂輪的端面都清楚地標明其最高工作線速度,即額定速度。如果實際工作時,磨床轉速超過標示的額定速度,砂輪很可能在工作中發生破裂,甚至造成傷亡事故。另外,砂輪平衡不好,安裝不當等原因,也可造成砂輪破碎。 為了有效地防止破碎砂輪碎塊飛出傷人,企業應根據各種不同型號的磨床設置不同形式的防護罩,將砂輪、砂輪法蘭盤、砂輪主軸等全部罩住。 目前,在鄉鎮企業和私營小企業中使用無防護設施的砂輪機較為普通,并且多為自制設備,轉速不準、安裝不合理、操作不規范現象嚴重,操作者對此類無防護設施的設備應拒絕使用。企業經營者在砂輪使用中必須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加強防護措施,不規范的設備嚴禁使用,沒有生產許可證的砂輪不采購,保證企業的安全生產和工人的生命安全。 |
3 |
某工廠作業使用電動工具,在一次作業時發生了電鉆漏電造成操作者觸電事故,請分析事故可能原因,以及預防電動工具觸電事故的措施。 |
答題思路: 可能原因:沒有安裝漏電保護器;漏電保護器安全性能不可靠;漏電保護器安裝不對,造成漏電保護器保護范圍不當。 漏電保護器是指當電路中發生漏電或觸電時,能夠自動切斷電源的保護裝置,它在生產過程中廣泛使用,以防止觸電和火災等事故,保證人身和設備的安全。 國家規定:觸電、防火要求較高的場所和新、改、擴建工程使用各種低壓用電設備、插座,均應安裝漏電保護器;對新制造的低壓配電柜(箱、屏)、動力柜(箱)、開關箱(柜)、操作臺、試驗臺,以及機床、起重機械、各種傳動機械等機電設備的動力配電箱,必須考慮漏電保護;新建施工場所、臨時線路的用電設備,必須安裝漏電保護器;手持電動工具(除Ⅲ類外)、移動式生活日用電器(除Ⅲ類外)、其他移動式機電設備,以及觸電危險性大的用電設備,必須安裝漏電保護器,等等。漏電保護器安裝時,應檢查產品合格證、認證標志;工作零線應接入漏電保護器,并應穿過漏電保護器的零序電流互感器。 |
4 |
制鞋有限公司,1997年7月22日至8月7日,接連出現例3含苯化學物汽油中毒患者。3名女性中毒者都是在該廠生產流水線上進行手工刷膠作業的操作工,工齡均為1年半。中毒表現為接觸膠粘劑2小時后,自覺胸悶、惡心、渾身無力、視力模糊、四肢麻木,以致抽搐昏倒。請分析苯中毒特性及預防苯中毒的措施。 |
苯是一種常見的工業毒物,主要通過呼吸道吸入苯蒸氣而引起職業性苯中毒。在高濃度下引起急性中毒,可迅即發生閃電式的死亡;苯引起慢性職業中毒主要引起神經系統和造血系統的損害。工人在沒有通風防護的條件下使用含苯的粘膠,生產場所空氣苯濃度常常超過國家衛生標準的十倍甚至百倍。急性苯中毒、再生障礙性貧血甚至死亡時有發生。 預防苯中毒的主要技術措施是消除和減少苯的發生源;采取通風排氣裝置,降低作業環境苯蒸氣濃度;加強個體防護。主要的衛生保健措施是保持工作場所的整潔,經常檢測作業環境空氣中苯蒸氣的濃度,做好崗前和定期健康監護檢查。主要管理措施是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和規章制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等。 |
5 |
某單位1991年開始試生產,1993年5月正式投產,生產過程接觸粉塵工人259人,1998年8月,該單位21名工人因患肺結核相繼自行到當地衛生防疫站結核科就診,查出11人疑似職業病。請分析粉塵對人體的主要危害及矽肺病的主要特征。 |
粉塵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對人體危害方面:粉塵對眼、皮膚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膚和五官炎癥;有毒粉塵(鉛、砷、汞等) 引起中毒;放射性粉塵對健康的危害;引起塵肺病。 矽(硅)肺病是最為普遍的塵肺病,它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發病工齡短者3~5年,長者在20~30年以上。發病率因條件不同,相差很大。 矽肺的分期與進級隨著矽肺病變的發生和進展,依據矽結節在肺部的分布和融合的程度,一般把矽肺病的病理變化分為三期,即I期較輕,II期較重,III期最重。確診后的矽肺,經過一定的時期難免不發生進級,即由I期進展到II期或III期。這種進級的年限長短,與其醫療和患者的體質、營養、休息以及勞動強度等因素有關。 矽肺并發癥單純矽肺的病情發展是比較緩慢的;但由于患者機體抵抗力低下,常易并發肺結核,還可并發肺氣腫、自發性氣胸、肺心病、肺及支氣管感染等,最后可導致呼吸功能衰竭及心臟發生慢性肺原性心臟病。一旦發生上述并發癥往往促使矽肺病變惡化,病情加重,常成為死亡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