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工是如何到達井下工作面的?
為了建立從地表到礦體的通道,礦山要開鑿一系列豎井、斜井或平巷進入地下,還要開鑿一系列內部巷道能達所要開采的礦體。礦工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這些礦井和巷道才能達到作業現場。較大型的礦山有專供人員乘坐的豎井罐籠和運輸人員的列車。
礦工下井前有哪些安全要求?
1.礦工下井前必須佩戴安全帽,礦燈,穿戴下井專用工作服和手套、鞋襪;
2.下井前不能飲酒。有身體不適,或有色盲、耳聾或有較嚴重殘疾者不能下井;
3.外來人員或新工人,要在熟悉井下安全情況的人員看護下同下井、同上井,不能單獨行動。下井前必須接受井口安全檢查人員的檢查,并作登記。在升井后也要接受檢查和進行登記;
4.礦山企業也必須建立出、入礦井的統計、考勤制度。值班人員要準確掌握出勤人數、工作地點。交班結束后,若發現有人尚未出井,要立即向調度室報告,并及時查明原因。
礦工在井下巷道內行走應注意哪些安全要求?
礦山的礦井和巷道通常都較狹窄,而且光線也較弱。礦工在上班在較狹窄巷道內行走時應注意安全。因為巷道的空間相對狹窄,人員與來往車輛的間隔較小,行走中必須避讓來往的車輛。另外,當在巷道內獨自行走時,存在著誤入盲巷而發生中毒、窒息和墜井事故的可能。所以,下井礦工要遵守下井的有關規定:
1.在井下鋪設有軌道的水平運輸大巷內行走時,應選擇巷道較寬的一側行走。按國家規定,在行人與運輸設備共用的巷道內,行人一側必須保障有0.7米以上的寬度;
2.在采用軌道運輸的傾斜運輸巷道行走時,應沿較寬的一側或有踏步的一側行走。按規定人行道一側的有效寬度應不小于1.2米,并應設臺階或梯子間;
3.在巷道內行走時要按照井下設置的安全指示標志行走;
4.在有軌道的巷道內行走時,要眼看腳下和前方,耳聽前后行車聲響。遇到來車時要及早進入躲避站內躲避;
5.行走的同時要注意腳下,特別要盡量遠離溜井口、放礦眼,以免發生墜落事故;
6.在有架空線的巷道內行走時,不能將金屬導電的工具、材料扛在肩上或舉起,以免與架空線相接觸而發生觸電事故;
7.在井下活動中不能將安全帽摘掉。也不要打鬧、亂跑、亂叫喊,以免發生危險;
8.不能在井下睡覺、躺臥。對井下廢巷道和不通風已封閉的盲巷道,不要擅自闖入。
9.對下井行走路線不熟悉者,要與熟悉情況的人員同路;當個人單獨行走時,要沿自己熟悉的路線走,并注意觀察巷道內標出的行走指示牌或路標;
10.當個人單獨行走迷路時,應設在巷道斷面較寬大的巷道內等候過往行人尋求幫助,不可擅自往斷面變小的巷道去探路或到老窯,巖穴內藏身、睡覺。
下井人員在乘坐的罐籠和人車時有哪些安全要求?
1.乘罐人員要服從井口把鉤員的指揮;
2.乘罐人員入罐后,要面向罐外,頭、手不能外伸,隨身攜帶的工具、材料等也不能外伸;
3.乘人車時要掛上安全欄;一人一座,不能擁擠、超員乘坐;
4.待列車到站停穩后才能上下,不能在運行中登車、爬車或跳車;
5.不得擅自登、爬、搭乘非乘人列車。
攀爬天井時要注意那些安全問題?
1.在垂直的天井內攀爬時,腳要登穩,手要抓牢。攀登較陡的斜上山或爬天井中時,只能一個個地往上爬,即在同一垂直井段內只能一人攀爬;
2.在往上爬時,手上不能拿別的東西,必須兩手交替抓握天梯兩側的扶手;
3.往下爬時,必須面向扶梯,先腳后手,逐級下退。
井下人員在感到口渴時,看到巷道壁上有滲水和涌水,能否飲用?
大部分井下的礦物質含量都遠遠超出飲用水標準,有時還會對人體皮膚產生較強烈的刺激作用,就是用來洗澡都不安全,那就更不能飲用了。
如果作業人員下井后出現身體不適應該如何處理呢?
當作業人員下井后或在工作現場突然出現身體不適時,要根據其病情的嚴重程度讓其在一旁的安全地點作適當休息,但不能讓病人在井下久臥。若病情一時不能緩解,則應該讓其及時升井就醫;若病情很重時,要設專人護送病人升井。
安全知識庫
通常井下作業場所都相對擁擠,人員在其中行走時應注意如下要求。
1.不能貼近機器設備,特別是該設備處于工作狀態,以免發生卷入和觸電傷害事故;
2.不能擅自啟動設備和推、移設備、擅自改變設施的設置狀態等等;
3.不能擅自闖入設有“禁止”標志的區域;
危險禁地要經管理人員許可后方可通過
4.當要通過即將進行爆破作業的采場時,要向警戒和現場指揮人員提出通過的請求,待獲準后迅速通過;
5.在作業中的采場內行走時,要注意來往的車輛、張拉的鋼絲繩、耙斗和頭頂上方的吊掛物,以免被撞傷或被絆倒。 危險禁地要經營管理人員許可后方可通過
觀察
井下還有許多危險禁地如高壓變電硐室、水倉、炸藥庫、主扇硐室、提升機房等,以及要經允許才能通過的運輸斜井,主、副豎井內的行人梯子間等。這些地點,一般人員不可擅自進入。當必須從中穿越時,要經管理人員或操作人員的許可后方可通過;不能擅自強行通過,或悄悄穿越。
忠告
您在下井時最好自帶飲用水,若能往其中加些食鹽就更好,這樣可補充因體力過去大量出汗后人體對食鹽攝入的需求。
上一篇:電氣火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