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縣(自治縣、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有關單位:
為加強安全評價機構監督管理,規范安全評價行為,根據《安全評價機構管理規定》(原國家安監局令第13號)、《關于印發〈安全評價機構考核管理規則〉的通知》(安監總規劃字〔2005〕65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評價監督管理的通知》(渝安監〔2005〕241號)和《關于安全評價機構考核檢查的通知》(渝安監〔2006〕299號)規定,于2006年12月1日至2006年12月30日對全市18家安全評價機構進行了考核檢查(甲級機構進行檢查、乙級機構進行考核)。現將考核檢查情況通報如下:
一、考核檢查情況
通過本次考核檢查發現,從總體上看,全市安全評價機構發展健康,為消除危險有害因素,治理不安全狀況,降低安全風險,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為促進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好轉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絕大部份安全評價機構能夠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安全評價相關技術規范的要求,加強評價機構內部質量控制和管理,客觀評價企業的安全風險,保持了第三方公正,取信于政府和企業。
但是,由于安全評價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一些帶傾向性的共性問題比較突出,一部份安全評價機構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不認真執行現行的評價導則、過程控制文件編寫指南等技術標準的規定,深入現場不夠,收集的第一手材料不全;報告質量低劣,可信度極低,有的安全評價機構提供虛假報告,評價報告內容與實際不符,對被評價企業沒有指導幫助作用,甚至誤導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評價檔案資料管理不規范等問題。
根據考核檢查情況,按照國家和我市對安全評價機構管理和考核的規定,本次考核檢查的18家安全評價機構(其中甲級4家、乙級14家),合格6家(甲級3家、乙級3家);基本合格,需進行限期整改9家(甲級1家、乙級8家);暫停安全評價資質,停業整頓2家(乙級);考核檢查不合格,撤銷安全評價乙級資質1家。
下列6家機構考核檢查合格:
中煤國際工程集團重慶設計研究院
重慶市化工研究院
重慶渝油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中國醫藥集團重慶醫藥設計院
重慶化工設計研究院
重慶金燦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下列9家機構考核檢查基本合格,需進行限期整改: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重慶分院
重慶阜東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重慶工商大學環境保護研究所
重慶泰勒斯安全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重慶圣安科技有限公司
重慶久安安全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安乾豐安全評價咨詢有限公司
重慶高新巖土工程勘察設計院
重慶和信礦山安全評價咨詢公司
下列2 家機構暫停安全評價資質,停業整頓:
重慶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美高科技有限公司
下列1家機構考核不合格,撤銷安全評價乙級資質:
重慶地盾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二、下步工作要求
(一)推進安全評價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安全評價機構整體素質
目前,安全評價工作相應的規章、運行模式、操作程序還不規范,迫切需要通過標準化建設來提升安評機構素質,規范安評人員行為。市安監局將組織有關專家,以《安全生產法》、《安全評價機構管理規定》、《安全評價機構考核管理規則》、《關于加強安全評價機構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關法律法規和總局有關規定為依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安全評價技術規范標準,從制度建設、評價過程、質量控制、報告質量與評審、檔案管理和辦公場地等方面實行全方位標準化管理,全面規范安全評價機構軟硬件環境,進一步提升安全評價機構整體素質。
(二)完善報告評審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安全評價報告質量
從這次考核檢查對評價報告的抽查情況看,普遍存在報告質量、報告評審、報告管理等方面不規范的問題。下一步,要進一步完善安全評價報告評審管理制度,嚴把安全評價報告審查關,進一步提高安全評價報告質量,確保安全評價報告真實、公正。
(三)建立從業人員數據管理庫,進一步完善安全評價人員相關基礎專業規定
我局原制定的乙級安全評價資質專職安全評價人員相關基礎專業規定,其操作性、技術性已不適應當前工作的需要,根據國家安監總局有關規定,參照《甲級資質安全評價人員相關基礎專業對照表》, 修改完善我市乙級安全評價資質專職安全評價人員相關基礎專業及有關規定,使之更合理、更規范、更嚴謹。在2007年3月底前,結合2006年安全評價資質年審,重新核定乙級安全評價機構評價范圍。
(四)嚴格執行"雙五條"規定,進一步加強安全評價監督管理
加大安全評價機構的監督管理力度,全面貫徹落實安全評價機構監督管理的有關規定,按照國家安監總局"雙五條"規定要求,著力解決當前安全評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傾向性問題,強化安全監管部門和工作人員自身建設,規范安全評價機構和從業人員行為,確保安全評價工作健康發展。
(五)加強事故隱患整治,進一步發揮安全評價預測預防事故作用
安全評價作為現代安全管理模式,是預測事故風險、預防事故發生的重要技術手段。目前,安全評價的結論報告往往"束之高閣",一些企業未按評價識別出的危險有害因素整治事故隱患,一些基層安全監管部門對事故隱患整治監督不力。下一步,要充分發揮安全評價預測、預防事故作用,建立有關制度和機制,將安全評價識別出的危險有害因素作為企業針對性治理的重點加以整治,作為安全監管部門監管的重點環節和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據,切實把安全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六)強化行業自律力度,進一步規范安全評價市場
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要求,堅持"客觀中立,誠信為本"和公平競爭的市場原則,按照行業自律標準來規范市場。嚴格查處采取不正當的競爭手段、降低收費標準、超業務范圍開展活動等有意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下決心轉變安全評價行業的"粗放式增長方式",遠離"物美價廉"的初始發展之路,走"優質優價"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七年一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