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張春賢部長在部機關司局級干部會議上提出構建和諧交通的構想,充分體現了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精神,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全國交通系統產生了極大的親和力、號召力和震撼力。徐祖遠副部長在長航局系統傳達張春賢部長講話精神時又提出了“如何構建和諧長江”的課題。為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交通部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交通、和諧長江的精神,作為長江海事人,筆者就“如何構建和諧海事”進行以下思考。
一、構建和諧海事的重要意義
構建和諧海事是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交通、和諧長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及張春賢部長講話精神的重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對服務沿江省市經濟發展,促進長江航運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因為:
(一) 構建和諧海事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長江航運對促進沿江流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沿江經濟的發展又大大促進了長江航運的繁榮,特別是近幾年來長江航運更是快速發展,水運經濟的發展對海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構建和諧海事,合理制定法規,依法監管,強化服務,是營造和諧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關系的需要,是促進長江航運發展的需要。長江海事倡導的以負責任為核心理念的“人和、憂樂、堅韌”的長江海事精神,是IMO提出的“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潔”的海上安全文化和中國海事提出 “航行更安全,水域更清潔”的海事文化的具體體現,也是構建和諧海事,塑造長江海事形象,建立文明航區、平安長江,促進長江航運發展的精神保證。構建和諧海事的根本目的,就是協調好各方面關系,為各船東、航運公司及與航運有關單位服好務,維護好長江水上通航秩序,促進長江航運安全、環保、持續穩定的發展。因此,構建和諧海事,是長江航運和沿江經濟發展的需要,是體現航運先進文化的需要,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
(二) 構建和諧海事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科學發展觀是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統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也是統領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指導方針。作為構建和諧長江的一部分,構建和諧海事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是長江安全暢通與長江航運發展的關系;二是統一規范管理與不同區域、不同船種實際協調對待的關系;三是管理與服務的關系;四是長江航運發展與長江環境的關系。處理好以上四種關系,充分體現構建和諧海事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
(三) 構建和諧海事是發展長江航運,確保水上安全暢通的需要。胡錦濤總書記在論述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系時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更加注重發展,要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構建和諧海事,也必須注重長江航運的發展,近年長江航運的迅猛發展已經給海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兩年長江海事通過實施“四化三步走”發展戰略,各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由于種種原因,仍然存在管理體制不順、機構設置不合理、管理職責交叉、法規制定不盡合理、管理手段急待改進、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通過構建和諧海事,盡快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服務各港航單位,促進長江航運安全、環保、持續穩定地發展。
二、構建和諧海事的目標和具體內容
構建和諧海事應達到以下目標:依法行政、規范管理、誠信服務、安全有序持續發展。依法行政就是海事管理法律法規、規范健全、合理,執法主體、程序、人員符合《行政許可法》要求,能適應規范與促進航運市場發展的需要;規范管理就是海事機構設置合理、職責明晰,安全質量體系與監督機制健全,各項工作已形成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并能做到持續改進;誠信服務就是海事機構內部各崗位之間,相關管理單位之間,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雖存在社會分工不同,但能做到誠實守信、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協作、平等友愛、融洽相處,不發生違反黨紀國法、敗壞黨風行風的行為;安全有序就是海事機構各崗位人員盡職盡責,不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保證轄區航運暢通有序,船舶航行安全,長江水域環境不因船舶違規排放或發生船舶事故等原因而遭到破壞,長江航運與長江水域環境和諧相處,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構建和諧海事的具體內容包括內、外兩個方面。內部和諧的內容主要有:理順海事管理體制,合理設置海事機構,明確各級機構各崗位的海事管理職責,完善內部管理質量體系,加強海事文化建設,增強內部凝聚力和作為海事人的自豪感,營造團結協作,開拓進取的內部和諧環境。對外和諧包括:對外公示所有《行政許可法》要求的執法依據、執法主體、執法程序、執法人員、收費項目及標準等內容;規范執法,依法行政,公正廉潔行政;建立一個對外聯系機構健全、制度健全、利用網絡進行信息收集、發布、處理及反饋渠道暢通的對外信息交流機制,健全與相關單位及服務對象的聯系與溝通協調機制,及時了解船東及各港航單位的需求,豐富服務的內容,提高服務的水平和質量,營造和諧的外部環境。
三、提高五種能力,加強和諧海事的建設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構建和諧海事正是結合長江海事實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具體體現,要構建和諧海事,必須加強五項建設,著力提高五種能力。
(一) 加強安全質量體系建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以推進實施《長江海事管理規則》為楔機,建立配套的考核獎懲機制,不斷完善海事管理體系并保持有效運行,著力建立和完善通航管理、公司和船舶安全管理、船員管理、船舶檢驗管理、應急快速反應、安全信息服務、執法規范與監督體系和長效管理與專項整治相結合機制。“七大體系和一個機制”的構建全面覆蓋了事前、事中、事后安全管理的全過程,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各單位的職責和工作程序,“七大體系和一個機制”的實施促進了海事長效管理機制的形成,不斷規范航運公司、船員培訓機構、船舶檢驗機構管理,不斷規范船舶、船員、引航員及驗船人員管理,不斷規范通航環境、通航秩序、事故預防預控和應急搜救管理,不斷規范法規、信息服務管理等,不斷提高海事管理依法行政的能力。
(二) 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科學管理能力。充分利用現有高科技資源,全面完成長江海事信息二期工程建設,建成具有國內先進水平、覆蓋長江海事兩級機構的長江海事廣域網和長江海事政務信息服務網,在實行一卡通電子簽證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海事業務管理軟件,全面推行電子政務,實現兩級機關辦公自動化;建立客渡船GPS監管系統、視頻會議系統和IP電話系統;加強VTS、GPS、CCTV等船舶交管監控設施建設;實施船舶動態報告制,逐步實現對轄區水域的有效監控和對船舶管理的信息化,全面提高科學管理能力。
(三) 加強裝備建設,提高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按照“人員精干、裝備精良、技術精湛,在關鍵時刻能起關鍵作用”的要求,合理設置基層海事處站,加強巡航搜救設施設備的建設,增配海事巡邏艇和執法車,加快海事巡航搜救一體化建設,達到“153040”的目標,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和救助水平。建立健全應急反應機制和體系,培養隊伍雷厲風行的作風,提高應急反應能力和效率,建成“反應靈敏、運轉有序、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應急反應系統,提高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四) 加強黨風行風建設,提高拒腐防變能力。認真貫徹落實中紀委四次、五次全會精神,結合我局實際,建立長江海事教育、制度、監督三者并重的預防和懲治腐敗體系,逐步形成源頭治腐的長效機制。完善“重大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大額度資金使用”的“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繼續認真落實廉政準則和四大紀律、八項要求以及中紀委五次全會提出的廉潔自律要求,加強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教育,促使領導干部做勤政廉潔的表率。繼續以船舶簽證、船舶登記發證、船員考試發證、船公司審核、水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等為重點部位和重點環節,認真開展社會民主評議行風工作,加強行風建設。繼續加強基本建設中的廉政建設,認真開展創“精品工程”活動,進一步落實“雙合同”制,確保在基本建設、船艇建造中不出問題。認真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大力倡導長江海事廉政文化,不斷提高海事人員拒腐防變的能力。
(五)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規范執法能力。為適應持續快速發展的長江航運和長江海事“四化三步走”發展戰略全面實施的需要,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精神,樹立科學發展觀和科學人才觀,大力實施“人才強局”戰略,堅持“突出重點、加強培養、分類指導、整體推進”的工作方針,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緊緊抓住吸引、培養和用好人才三個環節,完善人員選拔培養任用和海事人員培訓考核等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機制,努力提高規范執法能力,逐步建成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布局均衡、具有開拓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為實現長江海事“四化三步走”戰略目標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上一篇:落實科學發展觀 構建和諧長江
下一篇:構建和諧海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