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的概念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其英文為safetycultrue”。安全文化作為一種亞文化,是從屬于組織文化的一個子概念,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管理思想和理論,是在經驗管理、科學管理的基礎上逐步產生的新型管理理論。安全文化伴隨著人類的生存發展而產生和發展,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十分深刻,外延十分廣泛。
安全文化是人類在生存、生產、生活領域中,為保障其從事各種活動的安全與健康而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安全文化是保護大眾從事一切活動保障其身心安全和健康的有形與無形的東西。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建設的發展,安全文化的內涵在不斷的優化、繁榮和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賦予新的時代特點和新的內涵。
二、企業安全文化
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實踐中,堅持以人為本,以安全生產為目標,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手段,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為保護職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身心安全與健康的物質條件、作業環境、管理方法,也包括職工的安全意識、價值觀、倫理道德、行為規范等精神因素,貫穿于企業管理的全過程,滲透于職工工作、生活的一切活動中。
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安全管理發展的最高階段。企業的安全管理的經歷了經驗管理、科學管理和文化管理三個階段。
經驗管理階段:企業規模比較小,員工在企業管理者視野之內,管理靠人治就能實現。在經驗管理階段,對員工的管理前提是經濟人假設,認為人性本惡,天性懶惰,不喜歡承擔責任,所以有這種認識的管理者采用的激勵方式是外部激勵為主,激勵方式是一手拿鞭子,一手拿糖,對員工的控制也是外部控制,主要是控制人的行為,沒有深入到員工思想意識中。
科學管理階段:企業規模比較大,靠人治則鞭長莫及,所以要把人治變為法制,但對人性的認識還是以經濟人假設為前提,靠規章制度來管理企業。對員工的激勵方式和控制還是外部的,通過懲罰與獎勵來促使員工工作,員工因為期望得到獎賞或害怕懲罰而工作,員工按企業的規章制度去行事,在管理者的指揮下行動,管理的內容依然是管理員工的行為。
文化管理階段,管理的前提是社會人假設,認為人性本善,人是有感情的,喜歡接受挑戰,愿意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向上。這時企業要建立相應的以人為本的文化,通過人本管理來實現企業的目標。
文化管理階段并不是沒有經驗管理和科學管理,科學管理是實現文化管理的基礎,經驗管理仍然是必要的,它們之間是互為補充的。安全管理思想在企業安全管理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思想決定著意識,意識決定著行為,行為決定著安全生產的結果。安全生產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人,關鍵是做好人的思想,建立安全意識。因為再好的設備也需要人去操作、去使用,再好的制度需要人落實、去遵守,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也需要人去創造。人是安全生產管理中的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同時也是最不穩定的因素。
因此,做好安全工作,必須堅持兩手抓,一手抓企業安全生產技術裝備的提高,一手抓職工素質的提高,尤其要把安全生產管理的重點放在提高職工安全意識上,放在提高職工安全技能上,放在職工安全行為規范上。通過職工的安全意識的提高和行為的規范,從而對人的不安全行為產生控制,對管理裝備上不足進行彌補,以達到減少人為事故的效果。
三、逐步建設企業安全文化,樹立企業安全文化思想
現階段我們進行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條件應該說已經成熟。國家對安全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已成立了專門機構,進行安全小康社會發展戰略目標課題研究。目標定位為2005年初步建立起發展安全文化的模式和體系,2010年安全文化建設初見成效,2020年安全文化建設穩定全面發展;為我們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據。
工程局經過5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企業的組織機構、工作機制、管理制度日臻完善,安全裝備不斷提高,安全生產條件和生產環境不斷得到改善,搞好安全工作已經變成了廣大職工的迫切要求和愿望,個人行為安全思想逐步在廣大員工中形成意識。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關鍵是企業各級領導者的安全文化素質,領導者要用自己對安全生產的責任,確保安全意志和安全價值觀,通過言傳身教和建立安全教育培訓體系來影響每一名職工,進而通過嚴格的獎懲實踐不斷進行培育,才能有效地加快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從而形成良好的安全生產的新局面。如對安全文化的目標定位是使安全設施標準化、人的行為規范化、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獎懲法制化,確保安全生產在“可控”和“在控”狀態。必須緊緊抓住安全生產中最關鍵的因素-----人,充分發揮人的能動作用。廣泛開展各種安全活動,寓教于樂、貫穿于日常生活中,全方位地培植企業安全文化,讓安全文化體現在企業運行的全過程中,從多個角度向員工的思想滲透,從而充分調動了職工的安全生產主動性和創造性。嚴格的管理和高質量的運行狀態將使企業競爭能力得到整體提升并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企業安全文化培育主要通過生產學習培訓出具有相應專業安全科學技術知識和實踐技術的人才,滿足企業的需要。企業培訓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一個主要途徑,培訓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定期組織各部門進行各種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技術標準、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制訂及修訂活動,充分發動企業全體員工從理論到實踐作認真、細致、深入的學習和討論,統一企業全體員工的安全認識、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二是企業對全體員工要進行定期培訓,包括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以及企業安全生產安全技術、安全觀念、安全態度、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對新入廠的員工必須進行嚴格的三級安全教育培訓。三是運用電視、廣播、黑板報等多種宣傳媒介,采取安全講座、安全知識競賽、安全演講、事故案例分析會、安全生產大檢查、安全活動、安全技術交流會、安全座談會、安全獎勵表彰會和安全圖片展覽等多種形式貫徹安全文化,倡導“安全第一”觀念及宣傳安全行為規范。四是建立企業安全事故陳列室,經常用正面經驗、反面事故和血的教訓教育全體職工,使全體職工牢固樹立“生產必須安全,安全為了生產”的意識,做到警鐘長鳴,安全生產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企業的安全文化是對傳統安全管理的一種升華,它在改變那些以往的安全觀念中,創造和更新了人們的安全觀念,使理性的安全意識與管理有機結合起來。企業的形象如何,安全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在我國加入WTO以后,企業要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具備先進的安全管理。企業的安全達不到指標,就不能進入國際市場。根據統計顯示,安全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占GDP的25%。安全投入必然獲得對稱的安全產出,這是一條最基本的經濟規律。所以,《安全生產法》特別強調要加大安全生產的投入。安全投入的增加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使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事故減少,安全環境明顯改善、工作效率提高、企業信譽提高等。
工程局要做大做強國內水電建設市場主業和非水電市場的開拓,努力開拓海外市場,廣泛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就必須培育我們所特有的安全文化,引導、塑造、凝聚廣大職工為之奮斗。如果我們不采用先進的安全管理理論來指導安全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工作就有可能迷失方向,陷入被動,達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到全局的發展戰略。
四、安全文化建設的意義和作用
1、有利于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安全文化建設包括了物質層、制度層和精神層三個層次,把人、機、環境有效地統一協調起來,達到人、機、環境的和諧。安全文化建設強調制度建設,有利于安全規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實。
2、有利于彌補生產力水平不高、技術裝備不高存在的缺陷。
工程局目前的安全管理,點多面廣、戰線長,安全管理難度大;地質災害嚴重,安全威脅大;勞動用工的多樣化,職工素質的參差不齊,安全意識的淡薄,自主保安意識不強;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還時有發生;技術裝備的相對落后,安全設施的不完善。這些都必須從解決人的問題入手,靠人的主動管理來彌補。這就迫切需要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增強主動管理的安全意識和自律管理的安全觀念,以精細嚴實的管理方式彌補技術裝備的內在缺陷,從而有效地解決生產力水平不高、技術裝備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3、規范職工安全生產行為,營造濃厚的安全生產氛圍。
人不僅是安全管理的主體,而且是安全管理的客體。在安全生產人、機、環境三要素中,人是最活躍的因素,同時也是導致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能否做到安全生產關鍵在人。能否有效地消除事故,取決于人的主觀能動性,取決于人對安全工作的認識、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取決于職工對安全問題的個人響應與情感認同。而安全文化建設的核心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培養、教育和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質,完全符合安全生產的工作規律。
4、提高企業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層次,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安全管理由經驗型、事后性的傳統管理向依靠科技進步和不斷提高員工安全文化素質的現代化安全管理轉變,是安全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一轉變過程中,沒有先進的安全文化做指導,安全生產工作就會迷失前進的方向,現代化的安全管理模式也不可能真正建立起來。安全文化是一種新型的管理形式,它區別于傳統安全管理形式,是安全管理發展的一種高級階段,其特點就是將安全管理的重心轉移到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質上來,轉移到以預防為主的方針上來。通過安全文化建設提高職工隊伍素質,樹立職工新風尚、企業的新形象,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上一篇:中國建設安全文化的時代需求
下一篇:安全文化及企業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