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從理論、安全文化、文化建設、必要性和對策等方面對電力企業安全文化的作用進行闡述,同時結合沛縣公司開展安全文化建設的有關實踐;內容蘊涵了安全觀念文化、行為文化、探索交流等方面來說明電力安全文化對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意義。
電力企業安全文化和其他形式的文化一樣,同樣具有很強的精神力量。文化認同感對人的本質工作的吸引力、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力、對集體利益的凝聚力、然后就是互相之間的影響力。供電企業如何激活文化力,發揮人的積極主動作用,進一步促進電力企業核心安全文化理念落地生根,成為理論和實踐層面極具探討的價值課題;以此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努力實現“大安全”的效果,才能給“關愛生命、安全發展”注入積極和實質性的內涵,
依據布萊德的企業安全管理模式,一般大概要經過4個階段:一、自然本質階段;二、嚴格監督階段;三、獨立自主管理階段;四、互助團隊管理階段。從第一階段開始,安全文化就已經相伴而生,哪怕企業沒有意識到這個層面。安全文化屬于意識形態領域,即和安全管理相得益彰,又能大大促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在“自然災難”面前能起到糾偏救亡的作用,安全管理和技術管理做不到這一點。如果純粹“以管為治、隨物而安,”這種思維是相當危險的。“堅革利兵不足以為勝,高城池深不足以為固,嚴令繁刑不足以從威”便是這個道理;但是決不否定管理和技術手段,也只是說明安全文化在電力企業安全生產中獨特性。安全文化應該是一種精神,使用得好“戰無不勝,”就像偉大的長征精神一樣。
深入學習哲學理論知識
任何文化形式都必須有正確的哲學理論為指導,電力企業安全文化也不例外;“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由此想到我們沛縣供電公司黨委書記董旭為引導哲學理論學習,曾指出:“任何哲學理論都是在現實條件的基礎上,尋求事物的內在平衡規律。哲學不存在投機性,是最老實、忠誠的,哲學是母學,它的正確程度取決于人們認識自然規律的準確性。內在規律和外部條件的合理運用,就可以孕育出適合這個條件與環境的正確文化。如果把這個哲學規律合理的、很好的播撒在電力企業這片百花園里,也會生長出一枝電力企業文化的美麗奇葩;同樣把同樣理論壓縮到電力安全生產上來,也同樣會生出一朵鮮艷的花枝。”2006年度,在我們沛縣公司黨委的號召下,公司上下干部員工掀起了一股學習哲學的熱潮。主要學習了馬克思哲學思想,學習了《矛盾論》、《實踐論》等一系列的哲學著作。黨員干部首先帶頭學習,并寫出心得體會。然后帶領員工深入細致的學習領會。通過這次系統的學習,使公司員工真正知道的哲學的具體含義,以及與我們電力企業文化的理論聯系,結合安全生產的具體實際,實質性的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持續性,為理解各種政策和規章制度提供了理論依據,心悅誠服的自覺的來遵守既定法則。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想是唯物質的,尋求和探索物質運動的內在規律。《實踐論》告訴我們,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人們想問題、辦事情一定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同時也是哲學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實踐所得出的具體結論。實踐論本身就是要求要用哲學理論武裝我們的頭腦,指導執行社會實踐;然后在實踐中再提煉理論。總之,實踐論是行為指導方法,是提煉理論的指導思想。任何理論的發展都存在于矛盾當中,這個《矛盾論》就讓我們深切認識到理論可以創新,而且必須創新的根本思想。使我們認識到電力生產也必須適時的進行理論的翻新,以達到真正的電力安全生產文化的健康形成運作。電力企業在歷史和多年的努力下,在認真領會上級文化思想的前提下,形成了以“以人為本、安全生產、傾力奉獻”的電力安全生產文化理念,堅持科學發展觀,為具體實現“關愛生命、安全發展”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為深化體制改革、加快兩個轉變保駕護航。人是第一要素,搞好安全文化建設,提高人員素質致關重要。“土敝則草木不長,氣衰則生物不育。”就能說明這個道理。
電力企業文化和企業安全文化
不少企業只找出了所倡導的是什么,而忽略了企業進化過程,導致了所倡導的和企業進化出來的實際文化出現了偏差。我們公司總經理劉軍在一次電力企業安全文化研討會上曾說過:“認識電力安全文化,不要固定在字面上,而是要力求本質的觀察。要用動態思維來領會和運用安全文化,同時要把不斷發展變化的外部條件和環境因素糅合進去,然后再進行電力安全文化理論的創新。再指導,再創新的思維。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套恒久的利用安全文化的真正的本領。”電力企業作為一個經濟組織,即便是文化,它也必須能夠和企業各種制度互為作用,運用管理行為當中去,才能產生實際價值。安全文化就是指職工在生產活動中的安全習俗和習慣、安全理念,是職工價值觀在安全方面的具體體現。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會有什么樣思維、什么行為。文化影響思想,思想指導行為,行為產生后果,所以建設穩固健康的電力安全文化意義深遠。
一個的企業文化顯示的就是這個企業的個性。美國當代著名企業管理學大師彼得和沃特曼認為:“成績卓著的公司可能創造一種內容豐富、道德高尚而且為大家所可以接受的文化準則,使員工情緒飽滿,互相協調和適應,這樣才會做出不同凡響的貢獻。”這個結論的促成,其前提條件是:堅持以人為本;研讀理論,具體實踐;發現新理論,再實踐的這么個良性循環的原則。對企業來說,重塑企業文化不是組織一幫文人,研究和討論企業文化是什么,怎么做,而是將新的文化思想細化到企業生產中的每一個環節,通過不斷的企業變革。成功企業對文化的表現在不斷變革和立即行動上。要想搞好安全安全生產,必須重視安全文化建設,只有這樣,才會把“要我安全”變為“我要安全”,達到“我會安全”的最終要求,使安全意識深入人心,安全的行為成為自覺習慣。
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
安全文化建設有利于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安全管理制度是搞好我們企業安全工作的基石。但是實際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即無章可循;二、制度很全面,但難以落實或落實不夠,即有章不循,或執行不到位。無論是建章立制,還是制度落實,說到底就是一種責任感,而責任感來源于觀念。安全文化建設的目的就是解決責任感的問題,觀念變了,責任感也會增強。有強烈的責任感、事業心,制度也會得到很好的落實。筆者曾看到一種觀點:“安全文化建設必須以基礎設施、管理制度為依托,才能大最大效果,是起補充作用的。”對這種觀點,頗有異義。安全文化雖然需要很好的適應這兩個條件,并有機的糅合在一起,才能生發出很好的效果。但是我們還要看到安全文化在為安全生產服務的同時,也有它獨立的特性(上文也提起),不能片面的把安全文化看成是一種附屬的東西,應該把看作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有科技、理論的含量,但同時也有人文的含量,做得好更有意志的含量。它蘊涵于電力生產的基本現實中,同時也超越于這個現實。可以肯定的認為,當我們所設計或既定的、歷史形成的可執行的制度和穩固基礎設施出現了超常規的狀態時,安全文化這種精神就可以使常規下出現奇跡,表現出獨特的作用,可把損失降為可“預測”之下。我們沛縣供電公司今年“6.30抗風搶險”過程中,據權威公布,如果沒有廣大員工拼力奮戰和忘我的工作精神,這個損失還要更大。這種力量就來源于安全文化所迸發出精神力量,出現了許多感天動地的事跡。最大可能保證了電網安全運行,又把企業損失降低到最低。這時安全文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體現了廣大員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這就是企業精神。這也達到了“大安全”的境界和效果。
在弘揚和構建安全文化建設的同時,要注重微觀層面的工作。企業決策層對安全管理工作有切合實際的思路,能夠提煉出符合本單位文化特色的安全理念,并使之深入全體員工之心。堅持不懈地抓安全培訓。培訓是安全文化建設的有形陣地,多樣性,經常性進行。專家授課、崗位練兵、案例教育、觀摩學習、分析討論,予案演練等,激發員工的興趣和培訓效果。還有,開展親情囑咐活動,建立互保對子。經常開展各種安全活動,比如安全知識競賽、安全演講、安全文藝演出、安全漫畫展覽,安全征文活動等等。以此做到安全文化滲透,潛移默化、全面深入人心,達到安全文化在生產過程中大放異彩。這一切給安全應急管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怎么完善應急管理?只有科學的安全管理、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獨特的企業文化有機的結合起來,就能把應急管理充實更完善。
電力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以上篇幅已經說明了電力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由此而出現的效果。為了更完整的對標題加以論述,來探討一下其必要性。
安全文化建設是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自身的需要。現代管理科學強調“以人為本”的原則,就是要解決人的思想的問題,認識問題,為管理其他環節創造條件。構建安全文化能夠增強管理上的科學含量,強化員工的精神力量和奮進力。安全文化是電力行業安全生產的精神需求。安全是電力企業的基石,是生命線;安全生產文化就是電力安全生產的靈魂。同時電力安全文化也是電力體制改革發展的基本需求。在電力體制改革的今天,新的矛盾不斷出現,社會對電力企業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給電力企業的安全管理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要想發展,就必須堅持科學管理,明確企業目標;沒有先進的企業文化是不可以的,沒有安全生產文化同樣不可以。只有搞好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文化建設,通過思想教育,行為規范,文化熏陶,環境影響等。激發全體員工的責任感、使命感,視安全生產為企業為企業生存的前提,增強電力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電力企業安全生產文化是安全生產管理的全面浸潤和根本補充。大家知道,引起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設備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為的不安全行為。設備不安全狀態是指客觀存在的可能導致事故和傷害發生的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是指作業環境因氣候條件、場地因素等導致的不安全狀態;而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導致電力生產不安全狀態的人的行為。第三條,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如違章操作、習慣性違章等基本是事故的多發的主要根源。因此安全工作在既定的條件下,就要解決人的不安全行為問題。其重要性相當突出。在安全管理上,時時、處處、事事監督每一位員工按規程辦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講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樣就必然會導致安全管理不能全面細致落實。只有安全文化可以解決人的思想意識問題,烘托和彌補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
深化電力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應采取的方法
安全文化可以烘托和彌補安全管理的不足,就像安全管理可以彌補安全技術的不足一樣。因此安全文化決不能成為“海市蜃樓,”應該緊密結合電力企業安全生產實踐活動,具體辦法是:一、堅持以人為本的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安全文化作為電力企業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應該從“被動型、強制型、經驗型”的安全觀轉向“效益型、自覺型、系統型”的發展觀轉變,不斷完善安全生產文化體系,良好的安全文化應該建立在完善的技術措施和安全管理的基礎上,才能突出安全文化的最大價值和意義,才能做到“大安全”。企業開展安全文化不是特立獨行的事務,而要在電力企業的總體理念,形象識別,工作目標與規劃、崗位責任制、生產過程及監督反饋等各個領域都要融入安全文化的內容,這才是安全文化建設的本質作用。注意評價實施安全文化的績效,防止走過場、搞形式。動員廣大員工時刻關注安全文化的發展和動態,領導更要根據企業運營狀況,在數據和業績上進行動態考量,以便更好的進行理論創新。安全文化要和思想建設緊密的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在全體員工中開展思想和道德教育,為弘揚安全生產文化服務。在技術領域內開展QC活動,把安全生產文化建設納入進來,以求全面浸透到每一位員工的靈魂深處。
總之,電力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一項恒久的任務,善于總結、不斷創新,經過長期培育,反復強化,以形成系統的、獨具特色的安全文化氛圍。讓安全文化影響安全管理各個層面,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文化建設和“關愛生命,安全發展”息息相通。
上一篇:安全文化 永保企業平安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