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改建及檢修的)煤氣管道,其計算壓力等于或大于105Kpa應進行強度試驗,合格后再進行氣密性試驗。計算壓力小于105Kpa,可只進行氣密性試驗。引自《工業企業煤氣安全規程》(GB 6222—2005)
2006年的春天,我受命去協調一家生產區食堂新敷設的焦爐煤氣管道送氣工作,管道直徑108mm,管道長度200m,專管專線,沿途沒有任何其他取氣用戶;除了末端放散及排污口外,也不存在任何可能導致煤氣泄漏的附屬設施。我想,應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氣源這頭打開閥門,再打開灶房頂的煤氣放散,用煤氣置換管道中的空氣,稍微放散一下,用防爆筒取氣做爆發試驗,只要能點燃且不發生爆鳴聲就OK了,整個過程超不過10分鐘,對我來說,簡直就像拉一根水管澆澆花壇那樣容易。
然而,臨走時老廠長(當時兼任我們煤氣防護站長)再三地叮囑,一定要做“氣密性”試驗,還逼著我把氣密性試驗的計算公式及參數默寫了一遍才放手。我硬著脖子往外走,一遍還嘟嘟囔囔,老爺子真是越活越膽小,怪不得梁啟超說:“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少年勝則國勝”,看來人一老,就不免瞻前顧后,墨守陳規,缺乏進取精神。
牢騷歸牢騷,我還是要求送氣單位按照“氣密性”試驗的程序進行操作。
在這里有必要把“氣密性”試驗簡單介紹一下:就是采取適當的手段,使被試驗的管段處于理論密閉狀態,向其通入壓縮空氣或氮氣,當管道內氣體壓力達到規定值時,即停止通氣,記錄管道內壓力及溫度數據,使其密閉靜置于規定時間(一般為2小時)后,再記錄其管道內壓力及溫度數據,然后把兩次所得的數據和2小時的時間參數,代入一個特定的計算公式,得出泄漏率,如果小于1%(按照我們的工況)則合格,否則則不合格。
壓力升到規定值后,我量了管內氣體溫度,記錄了氣體壓力,又對了時間,宣布試驗開始,就跑到辦公樓里懶洋洋地坐著,覺得時間過得真慢,又覺得“煤氣規程”和老領導一樣的迂腐,甚至考慮和用氣單位商量著把試驗時間縮短上一半,肯定“應天順人”。
突然對講機響了,那邊嗚哩哇啦地絕不是興高采烈,說什么壓力降了快四分之一。我一下子從椅子上蹦了起來,瞅了瞅表,才剛過了20分鐘。這就納悶了,一根光溜溜的細管,兩頭封得嚴嚴實實,氣都跑那去了,難道甕里還走了鱉不成?紤]到溫差造成的熱脹冷縮,我對現場說,再等等,希望看到“奇跡”發生,只要能穩住或和降得不太厲害,試驗還是有可能成功。
然而壓力并不因為我的“寬容”而“痛改前非”,依然毫不遲疑地穩健下降。不要再幻想了,必然發生了嚴重泄漏!我氣急敗壞地讓人把整個管線上的焊縫用肥皂水抹了一遍(在產生泄漏的地方會吹起小泡泡)。果然,立刻有消息傳來,一節地下管道上有一條焊縫沒有焊牢,氣就是從那里跑的。原來,由于受道路、建筑的實際影響,所有行經那段路的蒸汽、水、氣管道,都必須因地制宜地從地溝中穿過,然后再攀上管道支架重新架空敷設,我們的焦爐煤氣管道自然也不例外。
問題是焦爐煤氣一旦在地溝中泄漏,將會和空氣混合成混合性爆炸氣體,地溝本身已經形成了相對密閉的空間,如果遇到點火源,因為此地處于交通要道,要是有上下班工人往地溝里扔下一個煙蒂,或者過往汽車排氣管的火星,或者其它我們無法預料到的點火源,都會轟地一聲產生爆炸,那么道路上的行人車輛、附近的電廠鍋爐,110千伏變電站,都要遭殃,其后果想都不敢想。我曾經見過西安蓮湖區下水道沼氣爆炸的現場,整個路面都被掀了起來,其威力大得怕人。俗話說,秤砣雖小壓千斤,這直徑108mm的短短一小截煤氣管道,鬧的事絕不比直徑3.4米的大煤氣管道小。
到現在4年過去了,一本薄薄的“煤氣安全規程”都快被我翻爛了,書中每一個條款,對我來說都是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而老廠長的“多次一舉”的故事,我也常常講給員工們和新來的安全員們聽。
我告訴他們:也許我們的職業,也許我們生來就是為了“多此一舉”。
上一篇:饞嘴狐貍與安全冒險者
下一篇:綢繆應在未雨時